農紹柏
摘要:為了著重培養學生學習,基于問題解決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問題。面對現在的教學方式,進行問題解決策略、問題所在、如何提高學生提問的概率、將問題解決策略與實際相結合進行分析。不斷地摸索中,教師們采取互動、引導、將數學問題與實際舉例引發學生思考的措施,進而教師做好引導者。學生們在課堂上更積極、思維更活躍、數學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全面素質進行發展的結果。
關鍵詞:問題解決; 小學; 數學; 應用
小學階段是培養的最佳期,在這個期間里,數學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這不僅能為接下來的數學學習做鋪墊,也是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重要階段。目前小學學生的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所以,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要想提高小學學生的數學水平,還需要用問題解決策略的教學方式進行解決。
一、問題解決的含義
問題解決就是在問題空間中進行搜索,以便使問題的初始狀態達到目標狀態的思維過程。個體對問題情境的適當的反應過程。心理學的解釋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標,應用各種認知活動、技能等,經過一系列的思維操作,使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是通過在數學中所學到的知識內容和解決方法的思維活動。教師應以學生的情況出發,針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思考,教師再加以引導,從而可以得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二、利用問題解決問題
(一)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習激情
由于教師在給學生進行授課時,總會有不同的影響來導致課堂環境的變換。小學生由于是啟蒙階段,對教學內容不能完全理解[1]。這時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教材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里了解小學數學的學習部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散學生的思維。新時代下,身為引導者的教師可以在學生了解之后,帶學生解決教材與現實遇到的問題。
在課前也可以布置任務進行問題情境的模擬。例如:在小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2《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中做一個問題情境預設,創設一個超市買東西的情境,拿出你要買的東西,但不能超過二十塊錢,超過的話就需要把錢數退回到20以下。在課前可以先把任務布置下去,面對這樣的問題情境,學生們挑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飾演。學生飾演購買者以及被買的東西都可以,老師當超市收銀員,來進行最后東西的清算。東西用卡片來代替,標好是什么和價錢,其中學生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但不能超過二十元。在此情境里,不光可以鍛煉學生的數學加減法,還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了解不如意。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知識量,還鍛煉了學生的生活技能,讓學生可以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二)發散學生思維,提出問題并解決
在數學教學中要想更快的獲取知識,就要先敢于提出問題,找到自己真正不會的地方向老師請教并加以鉆研,學生找到自己不擅長后就要去試著解決問題。這樣就會鍛煉學生的思維,教師應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引導,而不是直接將所有知識點攤開講解。為了讓學生勤加思考,應注重養成學習數學的思想,不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機器,只顧埋頭苦學。在教學中,采取“疑問”的方法進行教學,傳統教學傳授知識時都是在直接講解,語言呆滯古板,學生注意力不集中[2]。利用“疑問”方法,在教學進程中適當的進行疑問,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這道題要怎么做才能得到結果;有沒有更優化的解題方式。
例如:在小學數學六年級數學檢驗中有一個問題,小明用三周時間讀完一本書,第一周讀了全書的1/4多6頁,第二周讀了全書的13/24,第三周讀的是第一周的3/4,這本書共有多少頁?當學生看到這道題時候會覺得很困難,只給出了看全書的幾分之幾多多少頁,卻并不知道書的總頁數。教師可以先引出每頁和整體的關系,解題步驟為:由“第一周讀了全書的1/4多6頁”“第三周讀的是第一周的3/4”兩個條件,可以得知,第三個月讀了全書的1/4×3/4=3/16,多6× 3/4=4.5頁.因此三周一共讀了1/4+13/24+3/16=47/48,且多6+4.5=10.5頁,也就是說,10.5對...,由淺及深的進行講解,引出學生對題的理解。注重教學方式,不是生搬硬套的將答案擺出來,引導學生,發散學生的思維。
(三)聯合實際,解決問題多樣化
數學和生活息息相關,為了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發展,教師也應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將數學知識和生活融合在一起,將實際的教學情況與生活中的案例結合[3]。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從中學習到了數學知識,也對生活中的事件發生有所了解。所以,教師應改變教學內容,在課堂上讓學生在生活中對學到的數學知識加以運用。
例如:在小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1《位置與方向一》中,教師通過教室物品擺放位置來讓大家直觀的感受這些物品所處的位置和方向。課后教師可以留作業,讓學生找出五個學校常見物體的位置和方向,,記錄在自己的本上。再上課時學生可以自行展示,看看哪一位同學的方向感比較準,正確率較高。這樣的話,再次上課學生會更加認真聽,回家家長讓學生放東西放對了的時候學生也會很開心。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提高學生成績提。讓學生擁有了良好思維同時愛上數學,對數學更加努力學習。
結束語
在新課改中,教師作為引導者,一定要為學生指引好方向,不要傳授對學生無益的教育方式。由此可見,問題解決策略的教育方式是正確的。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可以使學生注意力集中,變得更愛思考,也讓學生脫離了傳統教學,敢于發言。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也會讓學生受益匪淺,通過實踐應用,解決數學問題。由此,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會越來越清晰,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越來越高,頭腦敏捷才會更快的解決問題。教師應在課堂上廣泛應用問題解決策略。
參考文獻:
[1]羅柱森.采用參與式教學 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參與式教學在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課堂中應用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8(03):115-116.
[2]劉綱. 滲透數學模型思想的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
[3]莊景霞.問題解決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