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長期以來企業資本的組成結構中債務融資都處于關鍵地位,企業的績效發展也和債務融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不論是在企業的財務成本方面還是在企業的治理方面,我們采取積極的融資策略,擴大債券市場,都會促進企業的績效發展。本文就從企業債務融資財務成本效應、治理作用與績效反應出發,逐一進行了探討和分析,希望能給企業進行良好的債務融資結構建設時,提供一些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企業債務融資;財務成本效應;公司治理;債務融資期限結構;績效反應
債務是企業資本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公司績效的發展有著較為長遠的影響。而近些年來隨著理論界對債務融資對企業績效影響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其對債務融資對企業績效的正向效應的爭論就沒有停止。本文通過對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并結合現實經濟活動的實際情況,總結了企業進行債務融資的過程中對企業經營績效產生的影響。首先,企業自身融資結構的改變,可以使企業的財務成本相應降低,進而提高企業的經營利潤,從而使企業的經營績效以及企業的價值都產生相應的波動;其次,企業進行債務融資后,企業的管理和工作人員就會有面對企業破產重組威脅,從而刺激企業管理和工作人員努力工作,進而對企業經營績效和企業價值產生影響。
一、企業債務融資對企業績效的財務成本效應影響分析
企業在提升自身價值的過程中選擇適當的債務融資是十分有利的,因為企業合理的規劃后形成的負債既能增加企業的資金成本,而負債過程中產生的利息還可以使企業的稅務獲得一定程度的減免,企業的價值自然也就隨之提升。而我們在對企業的負債避稅進行更加系統的分析后就會有如下的發現:利息與股利不同的稅收政策是企業通過負債能夠實現合理避稅的前提條件,即在我國稅務法的相關規定中明確指出的企業利息支出必須在稅前進行,而股利支出則可以在稅后進行。因此,企業在進行借債經營的過程中能讓企業獲得合法的稅務減免,進而使企業每股的稅后利潤相應提高。但在另一種情況下企業就不適合采用負債經營的方式,即企業息稅前收入過低,企業經營狀況過差,此時如果企業進一步負債則會使企業的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
對于上文所講的內容,筆者在會在下面的敘述中將其細分為兩個部分進行進一步的講解。在我們劃分的第一種情況中,企業自身的凈資本收益是企業經營的主要目標,因此,我們針對第一種情況的研究也就只需要考慮企業自身的資本收益率;而在我們劃分的第二種情況中,為了實現和第一種情況的對比,我們就著重對第二種情況中的企業總資產收益進行研究,對造成資本的風險因素分別進行分析。
在第一種情況中我們刻畫的模型如下:
在上述式子中:r為企業資產負債率;F為資產收益率;R為利率;T為企業稅率;B為企業自有資本收益率。
對公式的講解分析如下:
如果F≥R×r,則企業盈利,這時企業就要控制企業借入資本的利率,使得企業借入資本產生的利率小于企業的資產收益率,形成良性的企業借債。
如果F 第二種模型表示方式如下: 在上述式子中:TL是負債企業的價值;TU是無負債時風險相同的企業的價值;R為免稅收益;C為財務危機成本;r為資產負債水平。對第二種情況的公式分 析如下: 當R′(r)>C′(r),那么TL′(r)>0,TL關于r呈現出遞增趨勢,也就是企業資產負債水平提高。 當R′(r) 當R′(r)=C′(r),那么TL′(r)=0,TL關于r則已經呈現出極大化水平,企業的債務融資邊際生產力與邊際要素成本相等。 通過對上面兩個式子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企業的負債比例過高對企業的發展也是不利的。如果企業負債的初始比例不高或者沒有進行負債,那企業適當負債則可以很好的通過債務增加的手段來給企業創造一定量的免稅收益,這樣能給企業管理者和工作人員一定的財務危機壓力;但當企業已經有了較高的負債比例時,這時企業如果繼續盲目增加債務融資就很可能會造成由于過多的債務融資而導致的企業財務危機進一步擴大,進而導致企業破產。因此,企業在進行負債融資時,一定要合理的控制負債融資比例。 二、企業債務融資對企業績效的治理作用分析 經過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后,人們逐漸發現了企業債務融資在一定程度上會通過企業管理影響到企業績效,具體影響方式如下:首先,企業在運行過程中如果企業股東的利益和企業實際管理者的利益發生沖突,而這時企業進行負債就可以減少股權代理成本,從而緩和企業股東與企業管理者之間的矛盾的目的。其次,企業負債會給企業的投資者和經營者帶來很大的壓力,如果這時企業內部出現矛盾或者企業經營不當,那就很可能會導致企業破產。因此,企業負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企業經營人和企業投資人的企業管理與經營方式,限制企業浪費不必要的資金,進而優化企業的資金投資與使用結構,促進企業盡快走上正軌,實現企業經濟收入的增長。同時,企業的負債也是需要企業定期償還的,因此,這也更加督促了企業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進一步的努力工作。 我們將上述觀點進行具體分析后也能得到一個有趣的利益沖突環節,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利益沖突點:其一,企業股東與企業實際管理者之間的利益沖突;其二,企業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如果企業出現了這兩種利益沖突那往往會導致,企業管理成本增加,企業經營狀況惡化。企業的管理者本來應該是企業股東們聘請的專業的企業管理人才,是企業股東利益和意愿的執行者,他們的存在就是為了使企業經營更加優化,給企業股東帶來最大的利益。但是很多企業的管理者往往都存在著在企業管理過程中消極怠工、盲目投資以及過度消費的情況。因此,企業股東們為了更好的約束企業管理者,一般都會支付監管費,組建監管機構,從而監督和制約企業的管理者。除此以外,企業股東為了保證企業管理者不會做出損害企業股東利益的行為,往往還會同企業管理者簽訂合同契約,以此來進一步管束和規范企業管理者的企業經營行為。而這種約束契約的簽訂通常上來講都會有很大的契約成本,而這一部分契約成本也需要企業股東支付。即使有了契約約束和企業監督機構,但有些時候企業股東和企業管理者之間還是會不可避免的出現一定程度上的利益沖突,而一旦這些利益沖突出現后,其背后也往往包含著企業股東的利益損失。因此,我們可以將因為企業股東與企業管理者利益沖突所造成的一系列損失統一定義為企業代理成本或企業管理成本。 通過上述的說明我們闡明了造成企業代理成本的原因,而關于企業代理成本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兩個方面,即股權代理成本和債券代理成本。關于這兩個部分,我們可以在下面進行更為詳細的舉例和說明,從而證明企業負債對企業績效產生的影響,我們就可以由此看出企業的負債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的代理成本,并影響企業的績效的。例如,企業管理者老王在管理企業的過程中多次不顧契約的約束,和企業股東之間爆發了幾次利益沖突,不僅損害了企業股東的利益,也導致了代理成本的擴大。而這時如果企業有了負債,那么企業負債就會對企業管理者形成約束。因為企業管理者是股東們聘請的企業管理人才,他的生存和發展是依賴于企業的,如果企業因為負債倒閉,那么企業管理人不但會失業,還會使他的名譽遭受重大損失。因此,企業負債后,企業的管理者就會更加勤奮的工作,限制自身的享受,同時它的決策也會更加嚴謹,其在決策時也會充分權衡利弊,聽取各位股東的意見,企業管理者和企業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也就會進一步減少。同時企業的負債還會讓企業管理者進一步深入的優化企業的資金結構,減少企業的成本支出。因為企業的負債再給企業管理者帶來風險意識的同時,還會導致企業自由資金流的使用受到限制。而這時企業管理者在進行企業運營和投資決策時,就會進一步減少企業生產中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杜絕盲目的市場投資現象。 三、企業債務融資對企業績效反應關系分析 企業債務融資對企業績效反應可以概括為圖1所示: 通過圖一直觀展示我們可以得出,企業債務融資可以幫助企業合理避稅,提高企業的治理效率,減少企業的代理成本,從而影響企業的績效。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簡單的分析了企業債務融資與財務成本、治理作用、績效反應之間的關系,希望能夠給以后的企業債務融資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議,幫助我國的企業實現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費東,劉夢.制造業企業債務融資規模對經營績效的影響研究——兼論股權集中度與產權性質的調節效應[J].財會通訊,2018,794(30):121-126. [2]劉玉杰. 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治理效應研究——基于對沖風險與經營績效的視角[J].華東經濟管理,2017,31(7):150-157. [3]劉艷春,陳晨,孫凱.金融發展促進高技術產業創新績效分析——基于價值鏈視角下的空間計量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12):78-83. [4]馬慶魁,谷濤,鄭博文.異質性視角下公司債務契約的治理效應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8(02):77-85. 作者簡介: 于琰(1983-),女,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在職研究生在讀,供職于北京浤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公司財務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