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玲
摘要:在互聯網+背景下平面設計課程教學呈現出新的特點,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平面設計課程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進行改革,提升平面設計專業與企業結合度,避免平面設計專業體系滯后。本研究在分析平面設計課程教學所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結合互聯網+時代性的平面設計新特點,提出了高校平面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平面設計;教學改革;普通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8-0030-02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然而我國平面設計課程教學的改革步伐依然較為緩慢。互聯網+改革教學思路是一條可行的改革方案,該思路符合社會需求,即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又能提高學生知識儲備,提高就業競爭力,為社會輸送適合大數據時代的優秀人才。
1平面設計課程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
1.1教學設備相對落后
由于平面設計課程的特殊性,對設備要求較高,但是現階段大部分高校相關設備依舊更新緩慢,未能達到平面設計課程的技術要求。數據表明,部分高校機房使用的都是很久以前的設備,講師授課時所使用的教學軟件,比如,平面設計課程中常用的軟件illustrator,仍然在使用幾年前購買計算機所安裝的較低版本,這大大限制了高校平面設計課程教學的發展。
同時,由于平面設計課程涉及的設備較多,而且大多較為昂貴,學校購置的設備數量難以讓所有學生都能獲得實際操作的機會,這導致了大多數學生只能依靠計算機來進行單一地學習,學習過程單挑枯燥,缺乏彈性,難以激起學生們的學習欲望。
1.2基本理論知識掌握不足
只有落實實踐基礎,理論基礎才能被驗證并不斷創新。平面設計是一項主觀認定性很強的課程,實踐操作可以激發靈感以及文字敏感度,所以實踐對平面設計課程尤為重要。平面設計的目標主體受眾是人,并與人類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息息相關。平面設計需要建立在人的基礎上,這就需要運用美學對平面作品進行設計加工,作品的加工過程就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實踐是對理論的驗證,沒有理論基礎,實踐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所以,平面設計中理論與實踐缺一不可,只有掌握足夠的理論知識儲備,才能作出優良的平面設計。
1.3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適應互聯網+的要求
在傳統的平面設計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但是這與大數據時代需要的辨析推理、思考創新能力大相徑庭。學生的設計思想的轉變應該從兩方面出發,首先,需要學生自身意識發生轉變,改掉以往只注重提高繪畫能力就能提高創作水平的錯誤意識;其次,教師方面,現階段大部分教師多對于新技術的發展把握還不夠全面,院校中缺少理論與實踐兩方面同時發展的“完整型”教師,大部分教師思維固化,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依然沿襲“講解理論、總結練習、布置作業”的傳統教學模式,這導致了教學過程只注重理論,實踐不足,理論與實踐不能同步發展。
2互聯網+視閾下平面設計課程教學的嬗變
2.1拓寬了平面設計的應用領域
互聯網給人民帶來了便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們可以足不出戶的在家購物、交流信息、學習和娛樂。平面設計也逐漸從現實滲透到虛擬的網絡環境中,這就需要高校與時俱進,與時代共同發展,緊隨時代發展的腳步,為社會輸送一大批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端技術型平面設計人才。
2.2促進了平面設計需求量的增加
網絡平面設計是網絡營銷的“排頭兵”,優秀的平面設計能給人帶來深刻的第一印象,使消費者更樂于去了解接觸它。隨著互聯網時代的高速發展,網絡產品逐漸取代傳統行業,商家為獲得更大的商機,迫切需要一大批平面設計人員,據數據顯示,近年來需求人數依舊穩步上漲。為獲得更大利潤,部分網絡巨頭已經建立了完備培訓體系,為公司源源不斷地提供優良的平面設計人才。
2.3改變了平面設計的重心
新時代賦予了平面設計新的挑戰,傳統的平面設計側重于對單個元素的設計,追求將圖形優化到極致的靜態美,而在互聯網+中要求平面設計從靜態美拓展到動態美,要求設計師們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打破傳統模式,構建出立體形象來滿足商家的個性化需求。
2.4提出了平面設計的新理念
“互聯網+”時代,一個充斥著機遇的時代,這個時代不僅僅意味著信息咨詢共享,更是對所有行業的一次沖擊,它意味著誰能率先完成改造,誰便能或許更多的資源,平面設計也是如此。在新媒體沖擊下,紙質媒體日漸衰落,所以新時代平面設計需要打破傳統理念,結合數字化動畫升級,這樣才能提高平面設計的質量,滿足現代人的特殊需求,從而獲得更多的受眾,在同行業中獲取核心競爭力。
3互聯網+視閾下平面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緊迫性
“互聯網+”時代充斥著變革與挑戰,優勝劣汰,平面設計行業技術日益精進,不論是在風格、流程還是適用范圍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風格上變化體現為整體布局整潔明了又富含美感,創意性;適用范圍也從傳統的信息宣傳拓展到了網頁及平面媒體設計。而這些變化都對現有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產生巨大沖擊,傳統的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只有采取新的教學模式才能適應時代發展,培養出一大批滿足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才能創造出更優質的平面設計作品,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4互聯網+視聞下平面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途徑
4.1加大平面設計課程教學的投入力度
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高新技術設備投入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沒有設備技術上的資金支持,科技技術很難得到快速發展,所以完善學校教學設施對科學技術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數據顯示,我國現階段大部分高校對于教學設備上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這導致了大部分學校平面設計專業技術水平發展緩慢,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了國內相關產業經濟發展。因此,只有加大教學設施資金投入,完善學校高新教學設備,才能較好地推進平面設計專業快速發展。
4.2加強平面設計課程理論知識教學
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如何強調基礎的重要性都是合理的,只有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才能拓寬思維,在設計時做到得心應手。此外,學校還應該根據市場需求來對學生的培養方式進行實時調整,讓學生獲得更多適合社會需求的知識框架。學習不一定要在課堂進行,當遇到問題時,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教室,融入社會,在社會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學校還可以與社會企業合作,將企業的訴求與遇到的問題與學生分享;聘請優秀校友、行業內成功人士走進校園進行宣講,使學生豐富知識、改變認知,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教師編輯課程時應重新選擇側重點,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傳統教學理念比較重視二維設計,但是在網絡時代,三維圖形與二維相比可修飾性、表現力更強,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所以應增加三維工具軟件的教學與應用,比如Mava等。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普及,各式各樣的網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同時也成了近年來比較有前景的新興行業,市場缺口逐年增大。學??梢赃m當增加網頁設計相關課程、動畫制作課程以及UI課程,動畫游戲制作不僅是當今社會的熱門行業,還是年輕人樂于接觸的內容,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們的設計激情,又能給平面設計增加活力。
4.3增添平面設計課程教學情境
傳統教學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它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灌輸知識,它的優勢簡單直接,但是缺點也很明顯,缺少學生的互動環節,學生的認知幾乎都由教師的灌輸組成,無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缺乏主動學習的能力。所以,如何將教育活動的中心從教師轉變成學生,這便是教學模式變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可以多運用高新多媒體技術,靈活運用新設備,使以往枯燥乏味的填鴨式教學改變為一種更生動活潑的教育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還可以構建不同的情景模式,在不同聲音、畫面環境下充分調動想象力與創造力,在學習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4.4提高學生高新技術的應用能力
社會是考驗平面設計專業學生應用能力的平臺,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學習理論基礎的同時,還應該時刻把握市場的動向,了解市場需求并針對需求提升自身能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也是學習發展的動力,通過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充分運用到平面設計中,同時在不斷實踐中增加自身經驗,創新激發自身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這樣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如何把握市場動向為社會提供適應力強的優質高素質人才,是學校需要思考的問題,只有將這個問題解決,才能促進平面設計專業可持續發展。
4.5實現平面設計課程教學的線下線上的同步
“互聯網+”的普及,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人們可以在網上閱讀、學習、購物和交流,各種軟件為人們溝通交流提供了方便的橋梁,信息傳遞不在受空間約束。教師們答疑解惑的地點也不僅僅是教室,教師可以運用QQ、微信、郵箱等方式與學生交流,還可以將一些優秀的學習資料、社區論壇與同學們分享。網上課堂的到來,使教師可以線上線下同步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既可以豐富學生的眼界,還可以提高實踐水平,提高學生的設計技術。
5結語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它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沖擊和挑戰。為適應時代發展,學校課程教學從互聯網+角度提出了相應的改革策略。從課程教學、課程理論、教學情境的創設、提升學生教學能力水平和,優化教育線上線下的模式進行革新,順應可持續發展。來滿足“互聯網+”時代對新形勢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