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曉芳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在剖宮產產婦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在我院進行剖宮產的5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采取單雙數分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5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給予人性化護理聯合健康教育措施;比較兩組護理前后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產后抑郁量表(EPDS)評分及護理后新生兒照顧能力、角色轉換情況。結果:兩組護理前HAMD與EP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HAMD與EPDS評分低于本組護理前及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新生兒照顧能力與角色轉換能力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人性化護理聯合健康教育用于剖宮產產婦護理中能顯著改善產婦心理狀態、提高產婦新生兒照顧能力及角色轉換能力,因此該方法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剖宮產;人性化護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3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084-01
目前,剖宮產的應用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這是因為剖宮產為婦產科中一種極為重要的手術方式,能有效解決產婦難產問題、降低產科并發癥風險,保障母嬰的生命健康。但由于剖宮產為創傷性治療,加之產婦對手術的意義與流程認知不足,產婦圍術期產生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進而影響其依從性與恢復進程[2]。對產婦實施高質量的心理護理干預與健康教育有一定的必要性。而個性化護理與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則可在其中展現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就人性化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在剖宮產產婦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 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行剖宮產的50例產婦作為觀察對象。采取單雙數分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5例。對照組中,年齡25~36歲,平均(27.29±1.14)歲;初產婦20例,經產婦5例;孕齡37~41周,平均(38.62±1.08)周。觀察組中,年齡23~35歲,平均(26.13±1.26)歲;初產婦18例,經產婦7例;孕齡38~42周,平均(39.73±1.20)周。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②有剖宮產指征者[3];③無人工流產手術史。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即入院引導,術前嚴密觀察產婦各項生理指標,核準個人信息,指導產婦相關術前準備工作;術中根據發生的問題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術后提醒產婦注意保暖等。觀察組給予人性化護理聯合健康教育措施,具體內容如下。①產前護理:護理人員為產婦及家屬講解剖宮產手術流程、效果、安全性等相關知識;根據產婦個人的生理情況闡明接受剖宮產的科學性、有效性,使產婦心理有所準備,減輕對剖宮產分娩的不安感。對認知能力較差的產婦,則要護理人員提前準備好紙筆,一邊向產婦說明情況一邊在紙上繪畫思維導圖,幫助其理清剖腹產的注意事項及目的,護理人員闡述完畢后則通過簡單的反問來測試產婦是否真正理解,隨后將思維導圖交給產婦及家屬進行傳閱,與產婦家屬溝通,協同家屬給予產婦更多關心與支持,積極配合產婦進行各項術前準備工作;主動與產婦交流,了解產婦個人情況,言語鼓勵產婦,使其保持樂觀開朗心態,緩解產婦焦躁不安情緒;術前1 d,護理人員囑產婦剖腹產中注意事項,并對其術前生理及心理狀態進行評估,保證產婦生理指標、心理狀態符合剖宮產適應證。②術中護理:嚴密監測產婦的各項體征情況,使用親切的語言來鼓勵產婦,通過肢體撫觸的方式來緩解產婦的緊張情緒、轉移其注意力,及時告知產婦手術緊張情況,在新生兒順利娩出后第一時間告知新生兒情況,指導產婦與新生兒進行肢體接觸,消除其焦慮感。③產后護理:產婦返回病房后立即告知產婦及家屬手術的總體情況,以消除產婦及家屬的疑慮。告知產婦麻醉效果消退后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創面疼痛,但屬正常現象,隨后教會其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如果疼痛難以忍受也可尋求醫務人員的幫助。護理人員就體位姿勢、飲食、運動鍛煉等內容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其運用于日常生活中;密切觀察產婦生命體征情況并對產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做出相應的預防措施;護理人員根據產婦的疼痛、飲食、運動鍛煉等情況評估產婦身體狀態及恢復程度,并及時回饋信息給主治醫師,然后酌情調整其運動、飲食計劃;護理人員密切注意產婦臉色、體溫、精神等,耐心詢問產婦身體是否出現不適,適時為產婦提供營養補充,并告知產婦充分休息;護理人員從角色轉換、康復鍛煉等方面知識內容出發,加大對產婦健康教育力度,提高術后康復鍛煉的重視程度,且較好正視自身角色轉換問題。護理人員向產婦及家屬宣教母乳喂養的優勢,指導產婦盡早母乳喂養,并告知母乳的注意事項,如哺乳前適當按摩,如何保持喂養姿勢避免腱鞘炎發生及乳頭的護理方法等;同時,告知產婦應根據自我恢復情況盡早下床活動以促進機體恢復,加強自身體質,有更好的精力投入到新角色的轉換中。同時護理人員囑咐家屬重視產婦產后康復工作,觀察產婦生理及心理變化情況,以確保產婦身心健康。
2結果
2.1兩組護理前后HAMD與EPDS評分的比較 兩組護理前HAMD與EP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HAMD與EPDS評分均低于本組護理前(P<0.05),觀察組HAMD與EP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新生兒照顧能力及角色轉換能力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照顧能力與角色轉換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采用的人性化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產婦的負面情緒及新生兒照顧能力、角色轉換能力。這是因為女性的心理素質相對較弱,尤其是受孕期內分泌激素波動的影響,其情緒更為敏感,加之對即將進行的重大手術,產婦極易產生不同程度的緊張、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因此需要各醫療環節及家屬的安撫與支持。而個性化的圍生期護理可有效的紓解產婦消極情緒,通過幫助產婦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來提高其在住院期間的舒適度;個性化護理還會做出預判,對產婦住院期可能會出現的疑問、疾病異變、并發癥的情況做出應急方案,可有效降低產婦的治療風險,提高產婦的安全感。術后進行健康宣教則可讓產婦更好掌握產后自我護理管理能力,對促進其身體恢復,讓其在應對日后的新生兒喂養時有更好的身體素質與喂養能力;最后,通過健康教育還可讓產婦的角色轉換能力得到提升,在預防產后抑郁方面也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婷婷,費英俊.淺析個體化心理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對剖宮產產婦的臨床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22):2809-2811.
[2]李銳云.人性化護理在產后抑郁癥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16(3):444-445.
[3]費甫英.子宮收縮乏力產后出血護理中健康教育應用的效果觀察[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Z2):2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