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業排污問題會造成生活環境破壞,這一表現在工業發展背景下愈演愈烈,因此這一問題引起了社會各層面的關注。為了制止工業排污問題繼續擴張,國家政府提出了排污許可證制度,通過該制度能夠對工業排污進行控制,即沒有通過制度許可的工業單位,不能進行排污,具有管理功能,但這一制度成立時間較早,與現代工業發展背景不符,因此需要進行強化。本文主要對強化排污許可證管理對環保許可機制的作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強化排污許可證管理;環保許可機制;作用
中圖分類號:X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7-0-01
Abstract:The problem of industrial sewage discharge will cause damage to the living environment,which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Therefore,this problem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all levels of society.In order to stop the expansion of industrial pollution,the government has put forward the system of pollutant discharge permit,through which industrial pollutant discharge can be controlled,that is,industrial units that have not passed the system permit can not discharge pollutants and have management function,but this system was established earlier,which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industrial development,so it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effect of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pollutant discharge permit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ermit mechanism.
Key word: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pollutant discharge permi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ermit mechanism;Function
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很早就已經出現,其內容主要應對當時工業領域,但在現代視角上,工業領域中許多技術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相應帶來的排污問題在性質上也發生了轉變,同時在技術背景下,還出現了很多不同的工業生產項目,說明存在新的排污問題。這些問題均超出原有排污許可證管理范疇,所以有必要對此進行強化,另外在排污許可證管理強化的條件下,環境許可機制會發生變化,那么為了確保強化后排污許可證管理可行性,有必要對此進行研究。
1 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分析
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的基本概念,就是由市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把關,對存在排污問題的工業單位進行管控,如果工業單位在未經政府許可的前提下,私自進行排污活動,那么將被視為違法行為,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而要得到國家政府許可,合法進行排污,工業單位排污污物中的類別、濃度以及數量等數據,必須滿足制度要求。在上述分析基礎上可見,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是一種對工業單位排污行為進行約束的制度,借助國家政府的權威性,其約束力真實可靠,而從本質上來看,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具有兩種功能,其一為國家政府管理工業單位排污行為是否屬于違法行為提供了判斷依據,其二區分了合格與不合格的排污行為,這一功能對環境管理有著巨大幫助[1]。但結合實際表現來看,傳統排污許可證的能效體系雖然全面,但卻因為種種缺陷存在實效性不足的問題,所以我國在2017年進行了排污許可證改革,以強化許可證對環保許可機制的保護作用,對此本文為了了解其具體影響表現,在下文進行了相關分析[1]。
2 傳統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缺陷
2.1 制度管理能效缺陷
在理論上,當工業單位排污行為滿足排污許可證制度要求,即可得到排污許可證,此時工業單位就可以依照相應途徑來進行排污。但實際層面上,許多工業單位為了得到排污許可證,在獲得許可之前,會嚴格控制自身排污行為,使其滿足制度要求,在獲得排污許可證之后,則肆意排污,不再進行管理,同時國家政府部門對這一現象,通常不會進行檢查,由此可見傳統排污許可證制度的管理能效存在表面化缺陷,其產生的管理效果只是“曇花一現”,不能判斷工業單位是否真實履行了制度要求[2]。
2.2 管理范圍不滿足制度要求
在傳統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條件下,要求國家政府部門對自身管轄區域內,所有工業單位的排污行為進行管理,但在實際層面上,不少地域性政府的管轄目標,只覆蓋具有高污染特征的工業單位,沒有實現全覆蓋,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人力資源限制等,但這一問題既然出現,就說明傳統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沒有徹底落實,管理范圍不滿足制度要求,有必要進行改善。
3 強化排污許可證管理措施
3.1 排污許可證權威性提高
根據新《環境保護法》四十五條規定,所有存在污染排放需求的企業,在沒有取得許可證的條件下,不得排放污染物;取得許可證的企業應當根據規定污染物總量、濃度、排放去向要求來進行排放。在此基礎上可見,改革后的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是一項具有強制性,針對所有固定污染源企業,應允其進行定量污染排放的法律制度,如果超出該制度控制范圍,相關單位將承擔法律責任,所以借助法律效應,說明排污許可證的權威性有所提高。
3.2 強調許可證監督性
上述管理范圍不滿足制度要求問題之所以存在,很大一部分與人工工作有關,那么為了對此進行改善,應當在排污許可證法律體系當中,強調其監督性。監督性是指對工作人員的工作結果進行監督,而改革后的排污許可證其監督性力度更高,不但組織相關人員定期對工業單位排
污表現進行監察,同時要求相關單位定期上報其排污數據,如發現與規定不符的表現,則依照法律規定進行處罰。在此舉措之下,排污許可證的監督體系更加全面,可以從多個角度來判斷工業單位是否出現污染物排放超標現象,說明許可證的實效性有效提高。
3.3 排污許可證管理強化對環保許可機制的影響
在排污許可證管理強化條件下,會對其內含的環保許可機制產生作用,使其受影響而發生變化,對此本文結合理論得知,其影響表現為:進一步強化排污許可證制度的法律權威性,使其環保許可機制更加清晰;在監督性條件下,可以保障許可證管理順暢運作,使其可以便捷的深入發揮能效。
4 結語
本文主要分析了強化排污許可證管理對環保許可機制的作用,通過分析得到結論: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是一種約束工業單位排污行為的制度,由國家政府部門進行管控;通過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可以判斷工業單位排污是否合法,如不合法則依照規定進行處罰;提出了強化排污許可證管理措施,并分析了其對環保許可機制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童莉,潘英姿.以排污許可制度為核心抓好固定污染源環境監管——建立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強化企業全面落實環保主體責任[J].環境保護,2018,46(8):15-18.
[2]中國臺灣地區排污許可制度及其借鑒意義[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7(6):201-205.
收稿日期:2019-03-21
作者簡介:杜磊(1983-),男,漢族,本科學歷,工程師十級,研究方向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排污許可證核發及管理、環境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