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國平
【摘? ? 要】在新課程理念中,歷史教學資源的范疇不斷地擴大,利用網絡影視資源成為解決以上問題的有效對策。這些資源涉及文獻紀錄片、歷史文化專題片、各大衛視的歷史專題節目,還包括講述歷史故事的各類影視劇作品。有了它們的加入,高中歷史課堂告別了過去的沉悶和機械,迎來了新鮮、活潑、豐富、多元的教學局面,高中生的歷史素養也得到大幅度地提升。
【關鍵詞】影像資源? 高中歷史? 教學融合? 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4.029
影像史學是指通過影像視覺和語言表述的歷史事件和對歷史的見解。近年來,以歷史紀錄片、紀錄電影等為代表的越來越多的優秀歷史影像作品的創作和傳播,為影像表達歷史提供了參考樣本和研究思路。下面筆者就談談影像史學與高中歷史教學相融合的一些實踐性認識與思考。
一、重要性
影像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融合應用,需要分步驟來完成,教師分別要在影像資源的挑選整合、找到高中歷史基礎知識與影視資源的契合點、進行基礎知識與影像資源的融合、豐富展示的形式這幾個步驟上做出相應的備課活動。影像資源的存在雖然主要是為了向廣大受眾普及歷史知識,讓人們在了解歷史的過程中珍惜當下,但是教師在與現實教學相融合時還是會遇到諸多的阻礙。因此,教師應當在影像資源的基本主題上進行升華,并且做好引入基礎知識的時機的選擇,從而使得影像資源與歷史教學的融合順利開展。
二、優化措施分析
(一)創設情境,建立時間維度
古語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網絡影像資料的加入,使高中歷史課堂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導入新課時,筆者為學生巧妙創建各種情境,把學生拉回到過去的場景中,產生一種“穿越”之感,感受古代的民俗風情,感受異國的民風,從而做到知世論人、論事,強化其時間維度,更好地把握特定背景、特定地域、特定環境下歷史事件的原因、作用、意義等。
在《鴉片戰爭》一課的教學中,筆者直接選取了《鴉片戰爭》的電影片段導入新課。英國侵略者將鴉片源源不斷地輸入到中國,中國有很多民眾因吸食鴉片而傾家蕩產甚至一命嗚呼,中國軍隊的戰斗力也在銳減。侵略者居心叵測,要從經濟上、精神上壓垮中國。懦弱、膽怯的道光皇帝在重壓之下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州禁煙。
禁煙運動成功了,但卻成為戰爭的導火索,英國侵略者趁機占據中國……十分鐘的剪輯片段直接將學生帶進了那段歷史,他們看到民族的危亡,看到勇者的抗爭,也看到政權者、逐利者的懦弱和貪婪,心中激蕩著熱情。當從文本中找到鴉片戰爭后簽署的《南京條約》的內容后,學生沉默了,香港丟了,幾大口岸開放了,獨立權利沒了,積貧積弱的舊中國讓人心疼,更讓人悲憤。有了影片的加入,這堂課格外的生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對歷史問題的探究中。可以說,影像資料的插入給課堂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點燃了高中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引領他們不斷地深入歷史,撥開其神秘的面紗。
(二)融合于歷史課堂教學的實踐中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注重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但傳統的歷史課堂會讓學生覺得歷史很遙遠,歷史的細節和血肉被生生地剝離。如何讓二者相結合,既能適應高考,又能還原歷史課的原味,追尋歷史的靈魂,是許多一線歷史教師追求的目標。影像史學讓學生自己記錄歷史,從被動地學轉化為主動地學,有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打造歷史課堂獨特的魅力。
例如,在上人教版必修三《人民教育事業發展》一課時,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可以通過回首過去、正視現實、展望未來三個篇章,以教育發展為主線,運用歷史圖片、影視資料等多種手段,培養學生的五大核心素養能力。第一篇章回首過去:教育與中國近代化。這部分內容以圖文形式展示京師同文館、京師大學堂等的創辦,感知教育推動中國近代化。第二篇章正視現實:人民教育事業的發展。學生拍攝了《三代人眼中的高考》微電影,有的小組以訪談錄、口述的形式對身邊的熟人進行拍攝,有的小組將不同時代的高考場景和標語制成微電影,時代的變遷一目了然。用自己的方式記錄眼中的歷史,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從一個個故事中感悟“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第三篇章展望未來:更好的教育鑄就更好的中國。播放黨的十九大對中國未來教育的規劃,讓每個學生都談談自己的認識。追星的學生將“影視史學”中的老照片、老人物通過自己的探究編輯,變成新照片、新人物,學習的成就感和新鮮感油然而生,自然對歷史課也充滿了熱情和期待。
(三)找到影像資料與課堂內容的契合點,合理進行對接
影像資料與課堂知識進行有效融合的一個難點在于教師對于兩者的安排都是二次安排,因此,教材上知識之間的邏輯與影像資料當中往往會有較多的不符,同時在主題上以及觀點上也會有一定的偏差。因此,教師在進行影像資料與課堂教學內容的融合之時需要格外注意兩者的融合點是否足夠契合,在保證兩者的主題和邏輯不相背離的條件下教師才能開展進一步的教學資源整合和排版。 另外,教師需要根據教材知識和影像資料進行具有中和性質的框架整理,讓學生根據這個框架既能夠以教材知識為基礎,又能夠在分支上逐漸拓展影像資料當中的內容,從而幫助學生在學習時能夠思路清晰,并且將知識進行聯系的時候不至于混淆。
三、結語
總之,有了網絡影像資料的介入,高中歷史教學更加的多姿多彩、活力飛揚。把握好適度性、真實性、有效性的原則,將影像資料合理融入到教學中,讓學生快樂、主動、深入地學習歷史,并逐步提高高中生的搜集、分析、匯總信息的能力,培養其探究、質疑精神,使其切實領悟到歷史學習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吳瓊,楊共樂.高校影像史學實驗教學與中國歷史文化傳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6(12):267-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