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麗
【摘? ? 要】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思政課實踐教學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教育載體和教學手段等發生了改變,借助新媒體技術創設新的實踐教學平臺,構建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對于提高思政課實踐教學實效,增強大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校? 思政課? 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4.034
隨著社會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融媒體時代隨之到來,為高校思政課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有效地技術支持。傳統的高校思政課教育方法已經無法更有效地提升思政課的教學質量和水平,不能更有效地全面提升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很大程度上已經不適應融媒體時代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國高校教師必須科學合理利用融媒體手段,對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進行創新。
一、高校思政課創新的必要性
(一)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是國家發展的需要
高校學生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人才儲備,其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影響著我國未來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高度,如果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水平不夠高,即便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也無法充分發揮知識的作用,反而可能會因為思想問題不能充分發揮專業知識的作用。因此加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穩定健康發展的需要,只有讓高校學生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才能不斷為國家的發展和進步提供力量。
在我國高校教育過程中思政課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加強高校學生思政課教育就必須依托于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這些都要求高校對思政課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思政課的有效實施可以和高校學生專業課有機結合起來,促進高校學生專業課學習效果,有助于營造高校健康積極學習氛圍,促進高校整體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二)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高校思政課可以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增強責任意識,提高道德感,這些都是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當前,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不良思想不斷涌現,學生社會經驗少,不能有效甄別不良信息,因此,只有將高校思政課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才能使學生避免受到社會不良思想影響或自身思想出現問題而影響高校正常教學秩序。
教學方法的創新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思政內容的興趣,教師要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以健康友善的心態面對同學、教師以及其他的人和事,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同時使學生認清自己在高校中的使命和責任,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對專業知識的學習當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在畢業之后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高校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和內容單一
我國高校思政課教育方法雖然一直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但是當前仍存在一些不足,教師對于許多思政方面的問題講解比較表面化,深入程度不夠,無法將高校學生遇到的思想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講解和解決。同時部分思政課的教師因自身水平所限,無法對課本內容進行有效地補充和完善,僅僅是將課本中的內容講述給高校學生,使教學過程非常枯燥,學生也沒有興趣對思政課進行深入學習,甚至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才來上課,導致很多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欠佳。同時,因為講課時間比較短,不能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在融媒體時代學生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方式很多,通過互聯網可以快速準確的尋找到符合自己喜好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更加不愿意接受單調的講課形式。
(二)缺乏實踐措施
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內容一般比較抽象,高校學生還處于人生的起步階段,對于許多思政課內容無法精確地理解和掌握,導致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效果不理想。并且目前高校思政課一般在大學一、二年級進行,不能有效銜接大學生的四年高校生活,在這四年過程中高校學生的思想動態會有很大的變化,高校思政課卻不能連續地對高校學生進行引導。并且由于高校思政課基本上只注重于理論的講述,沒有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的環節,致使在高校大部分實踐活動中,思政內容較少體現,很難讓高校學生通過實踐認識到思政課的作用。這導致高校學生雖然對思政課教學內容有一定的理解,但是無法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思想意識方面遇到問題時無法有效運用思政課相關知識及時解決問題。
(三)結合程度不高
在融媒體時代獲取信息的方式多樣化,獲取信息的速度也非常快捷,高校學生作為接受新鮮事物非常快的群體會更多的受到融媒體的影響。而目前我國高校思政課緊緊依靠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沒有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校思政課教師在課堂上努力地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效果完全抵不住網絡中一些不良信息對高校學生的影響,而一些浮躁的社會風氣也讓一些學生對思政課教育產生抵觸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僅憑思政課教師自身的努力是很難完成教學目標的,需要學生家庭和高校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引導高校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避免高校學生因自身思想不成熟被網絡上的不良信息所誤導。
三、創新高校思政課堂教學方法的措施
(一)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思政教師要創新完善思政課教學模式,使之符合融媒體時代發展的要求,能夠及時有效地解決融媒體時代高校學生出現的思想問題和思想疑惑。教師要增加教學內容的深入性和靈活性,讓思政課的教學內容符合高校學生的思想認識,讓思政課更加富有趣味。另外,教師要學會運用融媒體時代出現的交流溝通軟件平臺,充分利用這些交際軟件,時刻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幫助學生遇到困難時有效解決困難,使學生沒有后顧之憂的進行學習生活。同時高校要加強對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建設,配備知識豐富、素質過硬、思想可靠的思政課教師,還要經常性的組織思政課教師進行學習和培訓,了解和掌握融媒體時代出現的新事物,新問題,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使思政課教師面對學生提出的各種新問題能夠準確的進行解答,并且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
在融媒體時代高校學生獲取信息的手段更加便利,能夠獲得信息的途徑也更加多樣,但是思政課教師在充分使用新媒體的同時,也應當注意到眾多的交際軟件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在尊重學生自己選擇信息來源的同時,思政課教師可以借勢而為,引導學生正確應用互聯網信息,合理應用各種軟件。
(二)積極開展實踐教學
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積極利用新技術和新的手段,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結合課堂教學加強思政課的實踐環節。比如說通過實景扮演等方式對生活中真實存在的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讓高校學生在模擬的實景當中分析出案件具體發生的原因,讓學生結合思政課教學內容積極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在現實中許多影響比較惡劣的案件都是因為當事人有錯誤的思想認識才發生的,在分析和討論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思政課對于他們人生發展的重要意義,從而改變對思政課的學習態度。
(三)整合多方力量
思政課教師在接觸學生的同時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對于思想動態出現波動的學生教師應當將加強和他的交流溝通,分析原因,如有需要需及時與他的家庭取得聯系,說明學生的情況,發揮家庭教育的力量,共同解決問題。同時高校也要經常性地對學生可能遇到的思想問題以及社會中出現的爭議現象進行講座交流,為學生答疑解惑提供面對面交流的機會,營造出和諧健康的高校環境。
四、結束語
高校思政課對于高校整體教學效果以及高校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傳統思政課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融媒體時代教學的需要,高校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積極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整合多方資源等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提高高校思政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養成良好的德育理念,促進高校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艷麗,任天成.人文社科類專業混合式實踐教學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6):43-44+47.
[2]姜燕.“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政課混合式實踐教學模式運行保障探析[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4):118-121.
[3]智廣元.慕課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路徑探索[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128-132.
[4]曾凡鋒,何珊.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實踐育人模式芻議[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3):95-98.
[5]趙諍,高燁.論新媒體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的雙重作用[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7(2):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