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林
【摘? ? 要】合作學習式教學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是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基本手段之一。本文中我就從高中生物學科教學入手,談談我們應當如何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科學地運用合作學習式教學模式,最終達到素質教育既定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高中生物? 合作學習? 模式應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4.040
當前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一切以學生為核心,這是素質教育教學體制對于各階段個學科教學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說,經濟政治的發展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所以在當前物質文化大繁榮的社會大環境下,勢必會帶來文化建設方面的改變,這對學校教育改革影響最大,所以當前國家對學校教育改革呈現出更高的重視程度,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創新;而另一方面,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說,素質教育提出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素養,這不僅僅是建立在時代要求之下,也是建立在當前學生智力發展基礎之上的。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改變,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的帶來,學生見多識廣,已經不再是以往“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狀態。學生思維開闊,信息包容所帶來的結果就是受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需要更加多樣化,這也就要求學校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而是要從學生本身能力和思維的構建出發,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未來的學習效率。
生物是高中階段一門必修學科,雖然在當前高考改革大環境下,對于生物這類副屬性科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一定的選擇權,但從教學實際來說還是會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選擇生物這門學科,由此可見生物這門學科在高中教育中的重要性。本文中我們所探究的是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式教學模式的運用策略。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教育來說,和義務教育階段有著較大的不同,高中生在學科知識學習過程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也在學習過程中具備了基礎甚至是更高的學習能力,并且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維習慣和學習習慣。總之,具備學習方面的基礎雖能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助力,但同時也會存在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特點。因此如何提高高中階段的教學效率,尤其是課堂教學效率是當前高中階段教育教學改革最終追求,圍繞這一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探究中摸索出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如合作學習模式、啟發式教學模式等等,這些都給日常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本文中我就結合高中生物教學實際,談談合作學習式教學模式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
一、做好新課準備,基礎與拓展相結合
高中階段的生物學科和初中階段相比,在教學范圍和教學內容難度方面都有了質的變化,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受到挫折,產生疑惑,尤其是新課學習過程中對于教師的依賴性較高。而我們的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所以我們需要先以課堂教學為引線,通過新的知識教學給學生做好開場白,讓學生在高中階段每個學期一開始就建立起豐富的興趣和充足的動力,進而為合作學習模式的進一步開展奠定基礎。 首先,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針對課本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做好新課內容的準備。一方面,結合教學大綱的進度要求,安排好每節課的教學進度,從而做到教學節奏的有條不紊,把每節課內容安排充實,教學模式預設到位;另一方面,我們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從應對考試和拓展學生能力兩個方面出發,深挖教材內容,在備課過程中將重難點知識采取更為直觀、簡潔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提高學生知識學習的有效性。其次,在教學內容準備過程中,我們還要結合歷年高考的考點,以及教師本身的專業素養,進行適當地內容拓展,而拓展的內容可以重點針對實用性的、趣味性的生物知識,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興趣,從而積極主動的投入到生物學科學習中,最大限度契合教學模式以提升教學效果。
二、課堂上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不論哪個階段,學科教學都是以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為主,所以在合作學習模式下,我們首要任務就是通過課堂上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
首先,在高中生物課堂上,我們要重新定位教與學的關系,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如在講解新知識的課堂上,我們將學生分成小組,將知識以單元為單位進行重組,并挑選出適合學生探究的課題部分,讓學生進行小組探究,在此過程中逐步消除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性,習慣于自主思考與探究。
其次,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對于未知的好奇心。因為在既定的考試制度選拔人才環境下,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或多或少的習慣于學習向考試靠攏,所以在教學中我們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在自主交流過程中產生疑問,并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問題解決的滿足感,問題未解決的“不甘”,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心,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三、課下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除了課堂上的合作學習之外,合作這一模式還可以延伸到課下,通過課題布置、任務安排等,讓學生通過分工合作完成既定的任務,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采取學習小組固定和流動兩種形式,在日常教學探究過程中,小組成員可以是隨機組成的,而在課下鞏固階段,小組成員可以相對固定,在學生自主意愿的基礎上保證每個小組內部成員學習基礎和能力的差異性,從而實現自主探究過程中的互幫互助,互相影響,在彼此互動中促進小組探究效率的提升。 其次,在小學合作學習方面,我們還可以通過課下布置任務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分工合作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揚長避短,同時又取長補短。例如,課下可以給學生布置對應的實踐性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搜集信息、團隊實踐、成果總結等,讓學生在分工合作方面充分發現并發揮自己的優勢,最終在生物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樂趣,重點挖掘某方面潛力。
總而言之,當前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新的教學模式層出不窮,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作為教師我們也要進行針對性辨別,結合學科特點找到切實有效的教學模式,并在教學實際中進行進一步的教學探究和創新,最終讓課堂教學內容和模式實現最大限度的契合,以保證良好教學效果的實現。
參考答案
[1]陳禹.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應用及效果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3):11-13.
[2]段亞東,李紅.關于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應用價值探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6(14):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