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娟
【摘? ? 要】小學科學是一門重要的綜合性學科,對于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綜合能力有很重要的意義。很多地區的小學都開設了這門學科,作為一門小學科學老師,要勇于學習先進的教學思想,貫徹科學的教學理念,精心設計、探究更為高效的小學科學教學策略,讓學生在教學中提高科學創新素養。
【關鍵詞】小學科學? 教學策略?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4.163
學生對小學科學的學習也是對自身綜合素養的培養,由于小學科學這門課程中的科學文化正被我國素質教育所倡導學習,所以就目前來講,在小學教育中,小學科學這門學科的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小學科學這門課程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副科”課程,同時小學科學這門學科非常接近生活,學生們學習小學科學可以獲得更多的生活經驗,理解日常中所發生的現象原理。因此,在小學科學的日常教學中,老師應走出原有的落后教學觀念的桎梏,勇于學習新課程改革中提倡的新觀念,并將學習到的這些新觀念投入到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的設計中去,不斷完善小學科學的教學體系。下面就小學科學的教學策略進行了深刻的探究。
一、轉換觀念,追崇科學
要想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小學科學這門學科,主動參與小學科學教學的過程,教師必須要樹立學生正確且開放的科學價值觀念,了解、接受這門學科要探究的內容。只有學生擁有了科學的觀念才能產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積極地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探索科學教材中出現的種種神奇現象和事例,從而在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成績。
二、結合小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開展實踐活動
小學生的年齡相對較小,性格比較活潑好動,自主性稍差一些,非常喜歡一些有趣味性的事情或者活動,因此老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性格特征,在日常的小學科學教學之中開展一些探究性的科學實踐活動,培養他們勇于探索自然奧秘的精神以及創新能力,組織他們盡可能的獨立完成一項實驗、任務等。
比如,在學生學習聲音是怎么傳播的這一章節的內容時,老師可以在上課前準備好實驗道具。以設疑法開始這節課的教學,向學生們提出疑問:我們平時聽到的聲音都是通過什么途徑傳播的?大多數小學生都會陷入思考問題過程中去,接著老師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進入這次的科學實驗中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做實驗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向學生介紹聲音可以通過空氣傳播這一知識點時,老師可以隨機叫一個學生的名字,來向學生們展示聲音可以通過空氣傳入人耳。大多數學生在實驗開始前也可能會猜出這個結論,因此這一知識點不宜花太多時間講解。在講解聲音可以通過固體傳入人耳這一知識點時,老師可以先準備一定長度的鋼管,然后找幾個學生上來把耳朵貼到鋼管上面,老師通過手或者筆去敲擊鋼管,詢問學生能否通過鋼管聽到聲音。至于聲音通過液體傳播老師也可以用實踐實驗的方法帶領著學生得出結論,如果教學時間允許,能夠通過實踐活動帶領學生習得知識、了解科學,就不要讓學生被動地去接受知識,因為這樣會挫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同時學生只能依靠機械性的行為去記憶這些知識,即便是記住了也不利于學生遷移、運用。
三、在科學課堂上轉換師生的角色
從事教育事業的工作者可能會存在這樣一個教學誤區,在教學課堂上,老師在講臺上唱“獨角戲”,學生只能通過在下面無目的的聽、記筆記來學習新知識。之所以成為教學誤區是因為這種教學方式十分的死板、無趣,不僅會使得課堂的氛圍十分沉悶、低沉,導致學生無法用充足的精神去聽課,無法集中上課的注意力,也不能融入到老師講的知識海洋中去。老師成為課堂授課的主體,使得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大打折扣。而且由于老師和學生不能展開充足的互動、交流和溝通,時間久了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會逐漸生疏,師生在課堂上配合更不默契。因此,為了解決這種教學方式帶來的不良影響,需要老師和學生轉換課堂上的角色,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主動去探索,展開探究式的學習,進行能動型學習。
老師要注意在日常的科學教學中,盡量少給學生灌輸結論、原理,多給學生設計一些有意義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老師要先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如果問題過于困難的話老師要給予適當的提示,啟發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在學生思考的時候,老師應圍著教室轉一轉,檢查學生是否存在思考上的誤區或者疑問,便于直接向老師發問。老師還要隨時注意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小學生自制能力較差,難免會有學生不能持續保持一個高效的學習狀態,思想上變得散漫,在學習上或者思考問題的過程上充滿惰性。此時,老師及時打斷小學生這種開小差或者思想散漫的情況。
另外,老師還要學會做一個傾聽者,時常傾聽學生的見解和想法,并對他們的見解、想法進行鼓勵性的評價,給予他們中肯的建議,讓學生通過提問、互動提高學習科學的自信心。不僅如此,老師還能從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大多數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形成性的評價,往往一個學生在某方面的知識存在欠缺,其他學生也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
四、合理地應用多媒體技術
由于現代信息科學技術發展飛速,多媒體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日常的各科教學之中,成為輔助教學的重要工具,給小學科學的教學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從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上的缺點和不足,在科學的課堂教學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老師在日常的教學課堂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科學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原本的靜態教學轉變為動態教學,進而將科學理論知識更加生動形象的展現在學生的眼前。
另外,多媒體還具有交互性,能夠有效實現老師和學生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觀能動性,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教學氣氛。老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搜索一些教材上出現的實驗,在上課的時候給學生播放。利于學生理解教材上的內容,學生可以根據多媒體中播放的實驗視頻在自己家里動手做一下實驗。同時老師使用多媒體播放實驗的操作過程,可以有效節約學生在課堂上做實驗的時間,便于老師用省下的時間去給學生安排其他的任務,讓學生做一些其他的練習。
五、結束語
總之,小學科學教學水平還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我們眾多的小學科學教學工作者共同努力,老師要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和學生及時取得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日常的科學教學中和學生統一步伐,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的激情,帶領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最終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