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芳芳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興趣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強大動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音樂教學,必須舍棄一切單調、枯燥、令學生感到厭煩的內容和模式,創設饒有趣味的教學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靈活運用多種趣味性的教育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較好效果。
關鍵詞:音樂教學 興趣 培養 激發 引導 啟發
《中國音樂教育》雜志的一項調查表明,目前約有20%左右的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但80%左右以上的當代青少年都是音樂愛好者,這讓音樂教育工作者十分尷尬。學生為何喜歡音樂卻不喜歡上音樂課呢?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那么,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想而知:學生對音樂課沒有興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這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健全審美心理是有著重要作用的,也是音樂教學成功的首要條件。興趣不是天生的,關鍵在于培養。只有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才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才能使學生在情感上喜歡它而使音樂學習成為一種愉快的享受。那么,作為教師該怎樣起到這個主導作用,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和發展對音樂的興趣呢?
一、創造寬松有趣的教學情境和民主氣氛,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作為素質教育的音樂教學,必須舍棄一切單調、枯燥、令學生感到厭煩的內容和模式,必須是學生在良好的心態、輕松的氣氛和愉快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實施的。通過實踐我發現,在課堂教學中不管是歌唱也好,欣賞也好,我能根據教學內容設立情景表演。例如:在新授歌曲《小紅帽》時,在學生學會歌曲歌唱的基礎上,我要求學生根據歌曲的內容,進行歌曲情景的表演。于是學生們分小組進行了討論與排練。同學們在組內按角色進行分工:有同學負責唱歌、有同學負責演歌曲中的角色、還有同學負責器樂伴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每個人都積極投入。這樣使學習的氛圍更濃厚了,學生的學習情趣被激發了。
二、發揮教學引導功能,使學生寓學于樂
興趣的培養就是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低年級學生的特性是愛玩,好動,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和身理特點,創造融合生活節奏,生活情趣的游戲來引導低年級學生的音樂興趣,同時要學生對音樂課感興趣,就必須找出能引發學生興趣的音樂素材。例如:在新授《金孔雀輕輕跳》一課時,我發現歌曲本身并不能吸引學生,但我抓住學生平時喜愛猜謎和好奇的習性,所以在新授時我問學生:“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個謎語,不知道你們敢不敢接受挑戰?愛劃船嗎?”同學們一起回答:“敢”。我又說:“那你們可聽好了。”于是我邊唱出謎語邊做動作。孩子們被我深深吸引住了,一下子就說出了謎底——孔雀。被我引入了新課的學習后,我又說:“我們大家都那么喜愛孔雀,今天呀老師就要教大家學一首新歌,歌名就叫做《金孔雀輕輕跳》。我們一起學習這首歌好嗎?”學生高興地回答:“好”。在這么愉悅的心情下,自然而然樂意學習,并使學生在無形中對所學歌曲產生興趣,這就是在動中學、樂中學的教學方法之體現。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情趣,對教學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并且在游戲中學生表現得積極主動,在這樣愉快的環境中,有目的地進行音樂興趣的培養,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三、利用教具等輔助手段,使學生陶醉在音樂之中
根據我國音樂教育的成功經驗以及國外先進音樂教育體系的成功理論,教學行為是一個經過設計構建的行為系統。它以整體的效應作用于教學過程,而不再僅僅是教師即興式的一招一式的個人技巧了。因而教師在上課前必須得先熟悉教材、備好教案,并在此基礎上,做好課前準備,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胸有成竹地去上每一節課,學生才可能會對教學內容感興趣,這也是上好音樂課的基礎與關鍵所在。而學生認識音樂主要由視覺和聽覺來完成,美麗的掛圖與設計優美的板書能令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忘情的學習。例如,在教唱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時,我把整個黑板畫成美麗的北海公園,把歌譜和歌詞抄在水波蕩漾之中,學生一進教室,就被這強烈的視覺沖擊所吸引,上課時自然格外用心。又如在教唱歌曲《我們的田野》時,利用大幅彩色掛圖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在美的享受中再現美。如何面對現實,讓學生喜歡音樂課,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這是擺在我們音樂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現代科技的發展為我們的教學帶來了福音--多媒體、電教媒體的加入豐富了我們課堂音樂教育教學手段,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精彩、形象逼真。
四、加強藝術實踐,啟發學生的興趣
心理學講,參與學習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個人的興趣是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音樂的實踐有很多,如:演奏樂器、唱歌、欣賞、舞蹈、創作等,在各種音樂藝術實踐中也可進行競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在課外,還可組織合唱隊、舞蹈隊、樂隊等興趣小組,給他們排練節目,參加演出、比賽。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技能在大庭廣眾中進行表演,不僅能是增加他們的成就感,而且還能提高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鍛煉了各方面的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
五、豐富教學內容,擴充學生視野,激發學習興趣
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發生興趣。”因此精心選材,合理安排音樂教學內容,經常從《校園歌曲》等報刊雜志上選擇學生喜愛的歌曲、音樂知識、音樂故事等內容,還可以把樂器引進課堂。如:口琴、豎笛等,這樣大大豐富了學習內容,開闊了音樂視野,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開辟了廣闊天地。音樂教育還可以幫助學生如何更好的適應社會。音樂教育因其獨特的優勢,將成為學生更好的與自然、與社會相互溝通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組織排練、舉行演出等一系列音樂活動,不但為學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協作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良好途徑,還發展了個性與特長,增長了集體合作意識,有利于學生開朗性格和良好品質的形成,為其將來適應不同的人際組合,更好的參與社會競爭奠定了基礎。
綜合所述,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我始終注重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愉快地學習,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對學生在音樂智能上的開發是很有幫助的,也是提高音樂教學效果。興趣不是天生的,關鍵在于培養,只有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才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才能使學生在情感上喜歡它,而使音樂學習成為一種愉快的享受。
參考文獻:
1、徐志忠 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 <<江蘇教育>> 1993年第22期
2、曾美良 談談音樂興趣的培養——關于《音樂課程標準》基本概見解 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3年第81期
3、吳敏珺 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激發 教育評論 2005年第5期
4、何俊龍 江蘇泰興市溪橋鎮中心小學 黑龍江教育(小學版) 2005年第Z1期
5、吳紅非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趣味”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 (音樂及表演版)200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