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紀高
【摘要】?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順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要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放在核心位置。新課標對初中數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數學老師不能只著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授數學知識,要注重對學生在數學思維能力上的培養。同時,要想提高學生在學習數學上面的思維能力,就需要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去創新,對數學教學方法進行變革。
【關鍵詞】? 創新改革 初中數學 教學方法 思維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0-021-020
初中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強調初中數學在教學上要具備人性化與人文化的特點,改變傳統的教學理想,更加的以學生為中心,力求貼近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學生的心理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此上面,針對性的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上。
一、學生為核心、發揮主體作用
學生是教育過程中學習的主體,教育者的一切付出均是為了受教育者能得到良好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核心,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內心感受,積極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經常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忽略了數學的概念,覺得學生只要多做題,利用題海戰術,學生的學習成績就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其實這種思想是不科學的,學生沒有弄懂知識的基本概念,那他們如何解題呢?難道一貫的指導學生解題步驟和方式就可以嗎?他們只會變得機器化,一個題目放在眼前,知道怎么解,但是卻不知道里面包含的內容。比如,學生在學習三角函數的時候,他們只記得了公式,知道如何套公式來解題目,一旦遇到較復雜的題目就手足無措了,因為這樣是不能提升學生的知識面的,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不深,如何去解更多的題目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呢?根本的原因就是初中數學教師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內化以及轉化知識,在新課改下,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獨自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教師要把課堂交還給學生,并給予充足的思考討論時間,同時在學生自主學習思考期間發揮引導作用,提升教學效率。
二、重點培養學生數學能力
培養數學能力其實就是加強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活動過程中的“說、讀、寫、算”等方面的能力,這個是學生在學習數學活動中的前提,也是不可缺少的學習能力,同時也是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比如,“說”方面的能力;就是學生能夠把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通過自身的語言進行描述,對數學知識的概念作出正確的解釋,學生之間交流探討,同時向老師提出自己的疑惑,同學們和老師能十分容易的理解自己描述的見解,對此,數學教師要經常性的帶領學生主動的對數學知識點的概念進行語言闡述。如“寫”方面的能力;就是學生能將所學的數學知識具體的運用到其它學習活動中,發揮“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思想覺悟,學生在寫方面的能力高低會直接的影響到他們對于初中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同時也決定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的強弱,從而影響他們未來對于學習數學的發展方向,對此,數學教師要加強培養學生對知識點做筆記的習慣。“讀”,指的就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在2018年的高考語文中,就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重視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已經是一種大趨勢,所以學習數學也不能怠慢,要讓學生大量的閱讀課外資料和教材內容,從而豐富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學習其他科目也有著促進的作用,進而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獨立性。所以,教師要對學生這幾方面能力的發展要有所警覺,要時刻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也要針對性的培養這幾個方面的能力,提升學生初中數學知識能力。
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培養
批判性思維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蘇格拉底,何為“批判性思維”,就是對其進行逆向思維的轉化,改變傳統常態,對思維進行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從而發揮其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初中數學的學習過程籠統的可以稱之為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是不斷地提出各種問題,然后進行不斷的摸索驗證,從而解決問題的過程。初中數學的知識大部分是知識的定義、計算公式和例子,而初中生學生是擁有著活潑好動的天性,兩者之間進行接觸,肯定會產生排斥,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提高,學習積極性低,而傳統模式下的教師沒有注意到這點,他們還是一如既往的責令學生牢記數學計算公式,死記硬背的方式在新課改下是行不通的,這樣會導致學生即使熟練的學會了計算公式,但是他們在面對解決問題的時候也不能做到有效的舉一反三,他們的思維容易產生定勢,邏輯思維能力得不到良好的發展與培養,從而教師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滿足不了新課改的要求。在我國的數學教育課堂上,大多數學生是不具備批判性思維的,因為教師更加注重的是學生對于學習的接受能力,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他們對于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沒有進行重視,然而,學生只有在發揮了自我的主觀能動性的時候,才能大膽提出問題,對問題進行延伸拓展,也就是“1+1大于2”。
而教師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就能有效的進行了改善,學生在面對問題時不是盲目、循規蹈矩的,是帶著目的性的去解決問題,他們平時能大膽主動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教學的方式要豐富多彩
在新課改下,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有所不同,它強調對學生的數學創新和數學知識能力的實踐。社會的發展進步很是快速,現代化高科技技術已經融入每一個人的生活中,比如網絡多媒體,現在有很多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在網絡平臺上面進行講課,其中還能重播、暫停、回放,這個給予了學生很大的幫助。因此,數學教師也要充分的借鑒、吸收良好的教學手段,利用網絡多媒體社交,以豐富精彩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學生由于信息技術的加入,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數學課堂也變得更加靈活,極大地提高了數學教學質量。比如,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框架有了更好的認識,也加大了數學知識的直觀效果,學生容易接受。在老師運用多樣化的方式進行教學時,學生也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比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的成員可以共同在校外展開活動,合作探究,進而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注重傳授數學學習方法
要想學好初中數學,學生必須要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初中數學知識的重點在于思考、在于理解,盲目的學習是不行的,同時也不能和文科類學科一樣死記硬背。
初中數學的知識邏輯性較強,學習初中數字講究要運用一定學習策略,遵循一定的學習規律,這樣才能更好的學習數學。首先,在數學課堂開始之前,教師要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同時在此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要做好記錄,然后在上課過程中針對性的進行聽講,上課活動中中,聽講是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獲取的第一個途徑,在學生們聽講過程中,教師也要聽取同學們的感受,同時指導和幫助學生掌握聽課的技能,提高學生聽課學習質量。例如:教導學生在聽課過程中要如何保持注意力集中;如何與老師的思路保持同步;如何才能更好地明辨知識的重點、難點;以及老師的講解怎樣才能更好的領會;怎樣鞏固練習;對知識點如何進行科學的歸納總結等等。并且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提問,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上課期間利用一切條件把教學效果發揮最大化。
進過數學教師對于各方面的傳授指導,久而久之,學生們自然而然的養成了相應的學習習慣,上課時注意力更加的集中了,對于知識的重難點也能更好的去明辨了,下課也會積極的鞏固練習等,學生學習數學的質量則會上升至一個新的高度。
總結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下,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創新性課堂的明確要求,這是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和需求,也是為了學生素質化教育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初中數學教師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必要的及時調整,體現創新性教學。通過教師對教學方法的不斷摸索和改進創新,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數學能力的培養,積極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能自主的參與到數學的學習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侯勝東.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思考與探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0):125-125.
[2]魯艷.論中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J].神州旬刊,2016(26):48-48.
[3]張靜.初中數學新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思考[J].理科考試研究,2016,23(6):28-28.
[4]付芳芳.初中數學創新教學的實施與思考[J].考試周刊,2018(31):77.
[5]張志蘭.初中數學創新教學方法的一些思考[J].軟件:電子版,2015(4):1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