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2-0131-01
主題閱讀是指由教師引導學生將零散內(nèi)容根據(jù)主題串聯(lián)起來,多角度、多渠道解讀同一主題,從而實現(xiàn)讀深、讀精。在教學中有效地應用主題閱讀教學模式,既能滿足學生現(xiàn)階段的基礎性知識需要,又能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構建基石。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主題閱讀教學模式的有效策略主要有以下幾個:
1.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作用,創(chuàng)設主題情景
主題閱讀教學模式,“主題”是關鍵。選好恰當?shù)闹黝}是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先決條件,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積累的經(jīng)驗和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精心安排與選擇。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兒童的生長發(fā)育期,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因而非常容易受到趣味性強的事物的吸引,因此,教師在應用主題閱讀教學模式時,應當根據(jù)學生的這一身心發(fā)展特點,創(chuàng)造一個趣味性強的閱讀情景,吸引學生注意。但在備課時也應當充分考慮課文與課文,課文與所準備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以確保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與課文內(nèi)容相符合,防止閱讀情景與教學主題相背離的狀況的發(fā)生。例如,在學習《頤和園》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介紹頤和園的相關視頻并展示頤和園秀美風光的照片,在視覺、聽覺兩方面對學生進行沖擊,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頤和園的美麗風光,同時,讓學生認識到頤和園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從而激發(fā)小學生的愛國熱情。
通過這樣的情景鋪墊,能夠讓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獲得提升,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從而全身心投入學習當中,并為后面文章的學習奠定基礎。
2.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積極性
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為核心。筆者認為,對于主題閱讀教學模式,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想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討論、表達。在主題閱讀教學模式之下,筆者認為,教師的角色主要是以下兩種,即“啟發(fā)”與“總結”。在情景引入階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討論熱情,啟發(fā)學生思緒;在討論階段,要充分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結組進行討論,讓學生通過團隊合作,集體尋找文章主旨,解讀文章中心思想,鍛煉學生的集體意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維持秩序和適當解答學生的問題,在最后通過隨堂練習等方法來檢驗學生的討論成果,并幫助學生進一步梳理脈絡,深化學生理解。比如,五年級課本的某一單元以“童年”為主題,教師可以充分抓住學生興趣,留給學生自由討論的時間。首先帶領學生學習《牧童》等篇章,介紹我國古代兒童的生活,接著閱讀《祖父的園子》,讓學生看看在上個世紀的孩子們的童年是怎樣的,然后引導學生們描述自己的童年生活,并對于各個時代的童年生活提出自己的猜想。教師在收集總結學生關于童年的猜想之后,對學生們想象中的童年進行總結,隨后帶領學生進行課文學習。在后面學習課文的過程當中,當遇到和當時討論內(nèi)容相關的內(nèi)容時,可以叫當時發(fā)言的同學談談自己現(xiàn)在的想法與感受。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將個人經(jīng)歷與課本知識聯(lián)系到一起,促進學生對于文章和單元主題的理解,還可以更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們的情感共鳴。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要他們認真地加以閱讀與討論,都會產(chǎn)生自己的理解,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和總結,指出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童年記憶,并鼓勵學生運用學到的結構、修辭手法等描述自己的童年,這才是本期主題閱讀的目的。
3.拓展延伸,提高小學生能力
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增加學生的字詞量,在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通過主題閱讀教學,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其他技能。主題閱讀教學要求教師采用多種拓展延伸的練習方式,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余也能學語文、用語文。首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積累。在學習完課本內(nèi)容之后,可以鼓勵學生整理教材中的詞句,還可以讓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網(wǎng)上瀏覽,搜集相關的好詞好句,積累素材;其次,教師可以引領學生閱讀經(jīng)典名作,引領學生在閱讀當中感受中華美德,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在講授完課本內(nèi)容之后,教師應該給學生推薦相應的課外讀物,例如《我的老師》等名作,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豐富教學主題,還可以讓學生領略傳統(tǒng)美德,吸收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培養(yǎng)人文情懷;最后,指導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進行寫作,學以致用。雖然小學生尚處于兒童時期,表達能力也比較有限,但只要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細節(jié)進行觀察,并指定主題要求學生練筆,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加深師生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
4.小結
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模式通過給定特定主體引導學生進行教學閱讀,通過從特定情境入手,帶領學生共同探討并加以實踐,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文,讓學生更進一步感受到了語文的魅力。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應繼續(xù)努力,鉆研出更多、更有效的策略,并將其加以運用,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官美玉.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策略的實踐探索[J].華夏教師,2017(06):63-64
[2]楊俏.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語文天地(小教版),2015(10):67
[3]許朝芬.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上旬,2015(10):14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