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亞軍
摘要:建立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有助于中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素質的培養。要建立一個輕松活躍的英語課堂,首先,要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其次,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第三,創設輕松愉快的情景;第四,鼓勵學生要參與,勇于實踐。
關鍵詞:中學英語;課堂教學;輕松活躍
一、建立輕松活躍的英語課堂應注意的問題
2000年3月新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強調“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自學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把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擺在英語教學的首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2](P88)。基于這個指導思想,英語課堂教學應重點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建立輕松活躍的英語課堂,決不是單純地為了活躍氣氛而盲目地進行一些活動,而是要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既學到知識,又受到教育。教師為活躍課堂氣氛,介紹或補充英美等國家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使學生增長知識,擴大眼界,受到國際主義的思想教育。
2、精講多練,著重培養語言運用能力。英語教學是一門實踐課程,在中學英語課堂中,教師必須以大量的語言實踐為主,精講基礎知識,把大部分時間讓給學生實踐。通過精講多練,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參與語言實踐,大膽動口,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3、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中學英語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僅是體現在其自身的示范作用,如優美的語音、語調和規范的書寫,還體現在其如何根據不同特點的學生進行施教。教學課堂中教師的角色就是幫助學生掃清學習障礙,組織和引導課堂教學的進行,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充分利用直觀的教具和電化教學手段,努力創造寬松的語言環境。要建立一個輕松活躍的英語課堂,教師需要通過運用多種直觀教具,模擬和創設與學生學習密切相關的英語情景,尤其是語言交際和表達的演示和練習,鼓勵學生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面帶表情,伴隨著手勢、動作進行英語對話表演,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
二、建立輕松活躍的英語課堂的途徑與方法
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一個緊張、沉悶的課堂氣氛是不利于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智力的開發的。學生不能或不愿在課堂上動腦、動口,那么英語教學的目的便無法實現。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首先應該熱愛自己的學生,師愛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關鍵。只有愛學生,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愛,學生才會把對教師的愛遷移到教學活動中,使他們“信其道、學其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只有愛學生,教師才能把自己融入學生之中去,感學生之所感,思學生之所思。師生如朋友,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才會出現。此外,教師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良好的情緒,做到精神飽滿,充滿活力,也是建立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所不容忽視的。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素質教育要求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積極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這樣就會有利于活躍課堂的形成。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諾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3](P47)。因此,教師要從教材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靈活運用一些異域風情、文化習俗、傳說、名著、童話等興趣較大的材料;或是適當補充一些較為時尚的符合學生口味的相關材料(如網上英語、電影英語、格來美音樂英語)來增加材料的趣味性,對初中學生可用猜謎語、做游戲、腦筋急轉彎、讀繞口令等方式來激發他們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引導學生去發現英語的學科美,如通過教師在課堂上流利的口語讓學生感覺到英語的語音美,教師流暢的書寫讓學生體會到英語字母的形體美,通過學習、分析課文,發現英語語言的文化美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還應盡量使用直觀教具、電化教學設備、多媒體手段,努力創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同時把英語教學的知識性、趣味性有機地結合起來,用直觀的教具、電教手段、多媒體技術等輔助手段激發學生興趣,則是最有效的途徑。這些教具和設備不僅加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創造了生動活潑的外語學習環境,還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記憶。
3、創設逼真的語言情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和模擬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日常生活話題,如問候、告別、談論天氣、問路、購物、打電話等,使學生以一種輕松、愉快的情感積極地投入到這些學習活動中去。
4、鼓勵學生要敢于參與、積極實踐。學生不敢說英語,怕說錯,這就造成不利于他們學習的沉悶氣氛。因此,教師要千方百計地鼓勵他們敢于參與,多動口說英語。學生們不敢說英語是由于他們缺乏自信心,害怕失敗的心理造成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鼓勵學生,少或盡量不否定學生,多使用一些較委婉的糾錯方式和鼓勵性言語以不斷增強學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努力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教師應及時發現每個學生的進步,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樹立信心。一旦他們的信心樹立起來,就會參與課堂中的各項活動。作為一名好教師還應懂得因材施教,掌握難易適度原則。例如,教師在課堂提問時,應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提出適合每種學生學習水平的問題,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一個檢查自己所學并取得成功的機會。遇到個別學生由于害羞、緊張或心理沒把握答不出問題時,教師應以一種信任、期待的目光與他們交流,鼓勵他們,給一點提示幫助他們消除緊張的心理,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如學生回答有錯,教師也需等到他們回答完畢后,先給予肯定,再指出錯誤并予以糾正。尤其是后進生,他們的心理壓力大,缺乏自信,教師更應注意多鼓勵他們,多給他們體驗一些成功的喜悅。如此一來,便激活了全班每一個學生,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也就建立起來了。
總而言之,教師本身的素質是創造歡悅課堂氣氛的關鍵。教師和學生是課堂的兩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課堂的效果是靠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的,缺了任意一方就不能成為課堂了。教師在師生互動的教學課堂中起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一名高素質的教師不但要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還要具備創新意識,不斷提高自我,不斷掌握信息時代的技術,跟上時代的步伐。
參考文獻:
[1]章兼中.外語教育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羅世瑛.淺談培養和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方法[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98,(5).
[3]王初明.應用心理語言學[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