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紅
摘要:生物科學推動我們生活的進步、服務于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傳統的教學過于注重知識而弱化生活中生物現象的滲透,使得高中生物課題氣氛缺乏活力。本文通過運用生活實際例子結合教學內容構建生活化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生活化教學場景、借助生活熱點和科技成果開展生物學教學等三個方面來探討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構建。旨在為高中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學提供參考,豐富生活教學相關研究。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
生物科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自然環(huán)境、生物體、細胞組織等都是生物科學的研究范疇。生物科學活動實踐,不僅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動手能力,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同時還能讓學生對生物學產生濃厚興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成長。新課標指出:“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尤其是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 傳統教學過分注重知識的硬性記憶、學習技巧的培養(yǎng),這樣讓課堂教學顯得異常沉悶,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讓生物科學這一自然科學不能很好地開展。讓生物科學走進生活,改變課堂死板沉悶的氛圍,把生活中具體的現象用以解釋生物科學中抽象的問題,從而實現生物科學教學的實用化、生活化。
從古至今生物學與生活息息相關
遠古時代的人們由于社會科學技術的限制,對生命起源的探索只能通過想象猜測來進行解釋,因此有了“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亞當夏娃”等的神話故事。二十世紀以來,社會不斷進步、科學飛速發(fā)展,大部分人開始學習了解到生物體是由細胞組成的,并對生活中各種常見生物現象產生了興趣。高中生物學是基于初中對生物簡單的觀察認識上,進一步地對生物體的本質和變化進行學習和探究。
許多社會熱點、焦點問題都與生物學有關,如禽流感、溫室效應、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外來物種入侵和低碳生活等,把這些問題融入生物學教學中,讓學生樹立環(huán)保意識、社會責任感、生物安全意識等,用這些具體的案列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生物學的價值。不僅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生物學學習的興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用生物學知識服務生活
由于生物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用生物學知識來服務于社會生活就顯得尤為重要。高中生物學涉及到日常生活、生存和健康等方面,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營養(yǎng)物質”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的一日三餐的營養(yǎng)搭配,用物質營養(yǎng)相關的內容進行穿插教學,也可以開展食譜設計活動,讓學生運用物質營養(yǎng)知識設計自己一天的食譜,教師對其設計的對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指出危害并進行糾正。同時結合常見的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等,讓學生了解到飲食習慣的重要性,讓合理的營養(yǎng)生活理念深入學生內心,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構建
運用生活實際例子結合教學內容構建生活化教學模式,傳統教育教學教師在講解課本內容時,幾乎很少結合生活實例進行,要讓生物學走進學生生活,教師要在課堂中巧妙地將知識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和意識,而且可以大大的提高學生的興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1]。例如,在進行“細胞呼吸”相關知識教學時,理論知識繁多枯燥,教師可以運用生活中的例子對知識點進行講解,讓學生直觀的理解這些知識:酸奶為什么要冷藏?為什么冷藏可以延長果蔬的保存時間?葡萄酒發(fā)酵釀造工藝與細胞呼吸的關系等,教師運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主動積極思考,讓學生對生物學產生好奇心,繼而激發(fā)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
創(chuàng)造生活化教學場景,傳統教師教學幾乎都是將抽象的知識強硬地灌輸給學生,現代信息技術下,教師要學會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和技術,創(chuàng)造生活化教學場景進行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高中生物學教學質量。運用多媒體網絡設備,準備豐富生動的教學課件展開教學:例如,在教授“細胞吸水和失水”知識點時,給學生播放相關動畫視頻或圖片,讓學生直觀地理解外界環(huán)境液體濃度高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外界環(huán)境液體濃度低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又如,講解“反射受中樞控制”相關內容時,可以讓學生自己感受,讓學生準備小針相互用針刺對方指尖,觀察同學和自己的表現,發(fā)現“先縮手后隨后才會產生痛覺”的現象,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知識與生活的緊密關系。教師利用生活中生物學知識的具體運用與體現結合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教案等方式,創(chuàng)造生活化的教學場景,讓學生親近生物學,讓學生在生活中探究生物學相關內容、在生物學學習中聯想生活現象,提高生物學教學效果。
借助生活熱點和科技成果開展生物學教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運用熱點新聞、先進的科技成果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探索生物的興趣。信息化時代給人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獲取信息的途徑,高中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度不斷提升,教師要合理運用這一現象,將社會中生物學相關熱點與教學內容相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進化”知識點教學時,利用社會熱點話題“超級細菌”“非典”病毒等,首先讓學生學習細菌病毒的繁殖與變異基礎知識,然后結合社會熱點話題,讓學生分析“超級細菌”形成的原因及“非典”病毒的變異發(fā)展,加深學生對遺傳和變異知識的理解,并科普濫用抗生素,會使細菌獲得抗藥性等;利用現有的生物學科技成果,加深學生生物學知識的理解;又如,克隆羊“多利”的誕生,教師可以結合這個以成果讓學生討論細胞的遺傳性;神州飛船發(fā)送成功,聯系生物學,讓學生討論經過宇宙射線輻射后的種子或動植體的體積、外觀和營養(yǎng)價值等的變化。讓學生感受生物學的神奇,讓學生理解生物學科技的雙面性,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提高學生對生命現象的認識。
綜上所述,生物學是一門研究生命現象及生命產生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學科,是一門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的學科[2]。因此,我們要利用生物學這一特性,創(chuàng)造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讓生物學和生活緊密結合,讓生物學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再生活中探索生物學相關知識,在生物學課堂學習中更加深刻的認識我們所處的世界,從而提高學生對生物科學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田濤.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探索[J]. 好家長, 2018(49).
[2]王海晶.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 2017(26):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