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鐘霞
摘要:目前教育背景下,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要求越來越高,各個學科為提升教學效果逐漸進入改革,當然也包括語文。區別于一般學校的語文教學,中職院校語文教學更側重于提升學生職業方面的素養,比如就業觀念、專業態度以及動手實踐的能力,為其以后的就業鑒定基礎。這篇文章分析了目前中職院校語文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通過研究給出了基于培養學生職業能力進行改革的相關建議,旨在為提高中職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職業素養;中職;語文教學;改革
一、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中職語文教學現狀
1.1學生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與中職學生相比,普通的高等學校學生學習習慣良好,學習能力強,也更為主動,對新知識接受快。但中職院校的學生略為遜色,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或多或少存在問題,他們的綜合素質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進入中職院校的學生以往的學習成績普遍處于班級中下游,因此很多學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或者換句話說沒有自信,也容易在受到他人質疑的時候,變得更加消極。為了提高學生處理意外事件的應變能力,促進其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提升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學校積極響應國家新課程改革的號召,不斷配合教師創新教學方法,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形成各方面能力,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1.2教學水平參差不齊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責任和義務,是賦予每個教師的神圣使命。對中職院校的教師而言,他們的教育對象年紀普遍較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在不斷完善的階段,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教師教學效果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學生以后的發展。目前,各中職院校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有高有低、參差不齊,甚至有的教師教學時也是使用傳統方式,教學理念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及時進行更新,單純為提升成績,以拿到高分為目標,組織全體學生做大量的閱讀練習和寫作,這種做法直接忽略了每個學生之間的差異,方法傳統也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自然不言而喻。所以,中職院校的教師必須以身作則,為提高中職學生職業能力作出改變,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合理使用教學資源,如多媒體課件等,從而在后續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一個豐富有趣的課堂。
1.3語文課程體系不完善
中職院校沒有完善的課程體系,因此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能保證其職業能力肯定會得到提升,改革也是大勢所趨。教育早在我國古代孔子講學時開始了大范圍影響,起步早,但更新緩慢。自國家教育部門推廣教育改革后,就有了許多相關政策,其中對教師教學中扮演的角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教師要作為引導者和教學模式的開拓者,要求教師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然而,中職院校的教學情況依然沒有很大轉變,并沒有完全將學生的職業能力跟語文有機結合起來,很多學生甚至不能理解自己的專業跟語文學科的聯系,自身在學習中就不夠積極。
二、基于培養職業能力培養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措施
2.1摒棄傳統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方式
傳統的中職語文教學,是教師主導課堂,也沒有結合學生的專業課程,因此傳授給學生的大多是知識而不是能力。要想讓學生的能力有所提升,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師首先就要作出改變。首先,教師需要摒棄老舊的教育觀念,順應教育的發展,適時學習新的內容,再教學過程中體現語文學科再學生職業能力方面的作用,尊重、理解學生,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其次,教學方式要及時創新。有研究數據顯示,在校中職學生中,對語文科目真正喜歡的少之又少,大多數學生都是當作任務來完成的,因此創新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必要。比如閱讀方面,明確閱讀對學生的積極作用,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喜歡閱讀,愿意主動利用空閑時間閱讀,同時適當的向學生推薦優秀書籍,有興趣了解的可以在課下學習,之后跟同學積極交流,潛移默化之中提升學生的素養。
2.2建設專業化的師資隊伍
語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其他科目學習的基礎,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對于教師的要求也更為嚴格。從學科方面考慮,教師必須具有強大的專業知識的體系和適應發展的教學技能,除了精通語文學科之外,其他領域也要有所了解。在教學過程中,組織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內容要符合現在的發展,課程設計要足夠吸引學生,這都是對教師的新的考驗。從個人素養方面,教師要更學生有更強的責任心,站在同等高度跟學生耐心交流。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職業教育不被重視,導致職業院校的教學資源、教師人數都是只低不高,而在職的中職教師競爭壓力小,教學中容易懈怠,沒有投入全部的精力,難以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學生。總之,建設專業化的師資隊伍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大勢所趨。
2.3完善語文教學評價體系
衡量學生的能力,成績只是其中一個參考標準,并不能完全概括學生。眾所周知,以前傳統的考核就是考試,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用一張試卷進行測評,根據學生成績掌握學生學習情況。這種只看結果,不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單一評價方式明顯不適用,成績差的學生可能會喪失對于學習的興趣,另外中職院校的學生基礎本身就有些薄弱,學習能力也是參差不齊,因此要完善目前的教學評價體系,提出多角度的評價標準,以適合學校學生的實際,激發學生對語文課程的興趣,也能讓學生更容易經由老師引導參與到教學中。比如,對于學習能力差、基礎也不是很好的學生,可以適當放寬要求,從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改變等方面進行鼓勵,慢慢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其逐漸可以適應目前的教學進度,促進其發展職業能力。
三、結語
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 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發揮其主體作用,提高中職學生的職業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 程,創新語文教學閱讀模式,提高 中職學生的語文識字基礎,完善語文教學的評價機制,從而激發 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對 學習的自信心,有效實現中職語 文教學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改 革,為社會培養出具有較高素質的人才。到目前為止,素質教育改革已逐漸深入人心,創新改革中,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學也是有了很大的突破,不過我們仍然需要堅持,從而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陽俐. 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J]. 文學教育(下),2019(07):72-73.
[2]吳莉斯. 基于活動教學的中職語文應用能力培養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3]仇敏. 當前我國中職語文課程若干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
[4]林少玲. 基于職業素養的中職語文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20):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