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婧婧
摘要: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其人格的形成來源于社會、家庭以及學校三大主要原因,當學生進入校園,接觸最多的就是一個班集體以及班主任,因此,班級的環境氛圍會對學生的人格魅力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小學階段作為學生學習生涯中的啟蒙階段,班主任管理班級的工作開展得如何,是會影響教學質量以及教學目標實現與否還有學生的道德品質的形成。本文以心靈感化在小學低年級班主任中的應用做一分析研究,并針對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提出合理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班主任
一、心靈感化在小學低年級班主任管理中應用特點
1.1愛心徜徉的班級氛圍
小學低年級這個階段的小孩子還是一個心靈比較純真又脆弱的年齡,學生對老師更多的是敬畏。因此,班主任與學生之間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對教師,更多的是信任,是依賴,這樣才能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對于低年級的學生,班主任要以極大的耐心與愛心以及自身的智慧去引導學生,啟發學生,對于學生的關愛,不應該只是從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去評估,還應該是日常生活中,融入學生學生群體,以平等、親切的姿態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行為思想,教會學生知識外,還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根據班級各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班主任以關愛的心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德育教育,進行思想上教育,利用講解德育教育的故事,讓學生課堂上對德育思想行為進行相互的討論,活躍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與同學間相互問候,讓學生明白如何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有利于同學之間友好的交際,營造一個友好團結的、有愛心的班級。
1.2行為習慣的全面引導
小學生階段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對身邊的人和事物總是感到好奇,會刻意地模范,所以,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對學生的的影響起到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很多道理即使班主任講得再多次,學生也還是不能記憶深刻,針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班主任只能從言行生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引導學生的行為規范,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學生不能按時上學,教師可以與學生做一個守時規定,要求學生按時上學,準時上課,班主任也要做到,與學生一起按時上下課;對于班級臟亂問題,要學會打掃,整理,安排學生一起打掃,教師也一起與學生動手,養成講衛生、勤動手的習慣。班主任與學生間的交流是友愛的、平等的親切的,對學生遇到問題時能耐心地幫忙解決。班主任的這些良好習慣會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會主動向班主任看齊,學會關心他人,規范自身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僅靠班主任以身作則的方式還是不夠的,因此,還要利用其它的教育方式,班主任要學會欣賞學生,對學生要給予一定的鼓勵和肯定,讓學生對自己是有信心,并學生學會自我欣賞,以嚴格的標準規范自身,把自身的不足加以改正,提升自我。
二、心靈感化在小學低年級班主任管理中存在問題
2.1情緒化管理
對于心靈感化在小學低年級班主任管理中仍存在些許不足。班主任情緒化管理對學生以及教學都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會影響自身對教學知識的分析講解,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領會,降低教學效益,對班級管理而言,不利于學生之間團結,影響學生情緒,導致學生對班主任產生一種敬怕心理,阻礙良好師生關系的發展。導致班主任情緒化的原因有多種,首先,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還是比較愛吵鬧的年紀,班主任對于學生吵鬧還不聽話的情況很容易產生情緒,對學生的教育難免就會失去耐心;其次,教師自身因素,情緒的好壞難免會受到來自心理和身體因素的影響,教師在身體或心理不適的情況下,教學效果自然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對于班級繁瑣事務也會感到有心無力。
2.2偏袒性教育
在一個家庭當中,父母在面對兩個小孩子時,都不能完完全全的做到一視同仁,在學校,教師面對班級幾十位學生,學生之間各有差異,自然也會產生一些偏袒性的行為,但是為了更好的管理班級,讓班級的氛圍是和睦團結的,班主任在教育中,要避免區別對待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班級學生既要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還要遵守班主任為更好地管理班級而制定的的班級規則。小學低年級學生還沒有形成系統化的時間觀念以及行為準則,上課遲到,課堂愛說話等問題時常出現。針對上課遲到,課堂說話等問題,班主任會進行相應地批評和教育,這樣的班規是面向全班同學的,但是,當班主任在面對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犯錯時,會讓學生進行書面檢討,進行適當的教育,當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犯錯時,班主任就采取寬大處理,甚至視而不見。這不利于學生間的相處,讓學生之間產生差異心理,對班主任產生不信賴感,不利于班級管理,影響班主任自身的信譽以及威信,班主任自身不遵守班規的行為以及偏袒性心理也會影響學生今后在學習生活中以及交際方面不遵守規則和以成績評判一個人。
三、心靈感化在小學低年級班主任管理中運用模式
3.1融入愛心的情感交流
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教師在教育中以內心的熱愛去愛學生、引導學生。在教育中,要先愛學生,教會學生愛,才能更好地教學生學習知識理論,學生在思想道德上明白愛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發展自身。教師對學生的教學要融入愛心,要以平和,尊重的態度與學生交流,但是不能沒有原則地放縱學生,這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要有耐心,學會傾聽學生的心里話,課后要多了解學生之間的實際情況,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差異以及情感差異,對有問題的學生要給予及時的幫助。不管是面對什么樣的學生都要以寬容的、友愛的態度去對待每一位學生,對于學生的個性要學會欣賞,保持學生的天性,讓學生能不斷地發展自我。
3.2促膝談心的真誠
班主任要多與學生促膝談心,設身處地為學生考慮,了解學生內心深處地想法,向學生所想,呵護學生心中天真稚嫩地想法,保持學生的純真。班主任只有用發至內心的真誠與學生交談,在情感上感染學生,師生之間才會產生友好、順暢的溝通與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相互影響,更好地教育學生的思想素質與道德行為,促進班主任更好地管理班級。
3.3寬容失誤的管理理念
每個人都有犯錯失誤的時候,更何況還處于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小學生。對于這個年齡段學生的犯錯,班主任在學生沒有犯原則性錯誤時,要以寬容的心,包容學生,不在課堂上正面批評學生的錯誤,在沒有了解事情原委時,不盲目下定論,對學生進行判定以及教育,即使在教育時也要采取適當的方式,不在話語上直截了當地批評學生,這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
四、總結
總而言之,作為班級管理者的班主任,對學生的關心不是沒有原則性的關愛,不是僅限于交流上的華麗的言辭,不是毫無真誠地相處,而是應該從內心深處地關心學生,以身作則地教育學生,在情感上感染學生,在交流中想學生所想,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既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與道德行為,讓學生成長為一個有愛心、有素質的、對社會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
[1]曹翠春.無微不至顯關愛,因材施教定教育——談農村小學班級管理的體會[J].課外語文,2013,04:128.
[2]龔亞軍.用“心” 去做,關愛學生——淺談小學班主任工作[J].新課程學習(上),2013, 05:148.
[3]甘麗.有德、 贊美、 關愛、 平等、 競爭——淺談如何做好小學班主任工作[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04:94-95.
[4]馮展鵬.山東省五蓮縣育才小學孫金麗教師關愛學生事跡感動社會[J].中國體衛藝教育, 201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