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朝忠
摘要:興趣是學生學習最直接,最內在的動力,歡樂是學生維持興趣的必要條件。有了這樣的行為動機,學生才會有持之以恒、堅韌不拔的學習精神,才會變“苦”學為樂學。我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通過有目的的組織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結合本人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教學? 培養? ? 興趣
一、在直接參與中激發興趣。
例如在教學“除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時,為了使學生弄清“平均分”的概念,在授課時,我從口袋取出8顆糖放在講臺上,同學們一看到糖果都好奇地睜大了眼睛,上數學課,老師拿糖果來做什么呢?這時,我指著糖果笑著對他們說:“這8顆糖是要獎給這次測驗得滿分的四個同學,請這四個同學上臺領獎,現在請班長上來把糖果分給他們,每人要分得同樣多,請同學們注意看他是怎樣分的。”只見班長先給每人一顆,然后再給一顆就分完了。“他們每人幾顆?分得同樣多嗎?”學生回答后,我再讓全班同學自己動手把12根木棒分成4份,問他們要分得同樣多該怎樣分?最后教師小結板書;分東西時,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做平均分。通過這樣實物的直觀演示,使課堂教學更加形象化,具體化,從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在游戲中培養興趣。
活潑好動是低年級學生的性格特征之一,因此,在教學時我注意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設計符合教材內容的游戲活動。如要教學“8”時我組織了1個“拍手”游戲,師:“我拍5”。接著師拍了5下。生:“我拍3”。生拍了3下,最后師生一起說:“5和3組成8”。也可采取同桌拍,小組拍,男女同學拍等不同形式進行游戲,使學生在喜悅中理解和掌握了8的組成與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在創設情境中激發興趣。
合理的情境,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點上,當他們一旦對某種內容產生了濃厚興趣,那他總是積極主動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不覺得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進而把所學知識掌握得既迅速又牢固。我在教學“十幾減九”時,創設這樣的情境,唐僧師傅考徒弟們幾道題之后,出了這么一道題:“11-9=?”聰明的孫悟空很快就說出了得數。借此激疑:“大家想不想知道孫悟空為什么那么快就算出來了?你們想不想像孫悟空那樣有本事?”學生聽起來似乎是在講故事,這時學生的思維已被故事點燃,產生了解決數學問題的迫切感,自然而然的開始了新知識的探求。
四、在實踐操作中,激發興趣。
按小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我盡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手、腦、口、眼并用,讓他們摸一摸、擺一擺、比一比,通過這樣的活動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學“倍”的認識時,先讓學生動手擺小木棒,第一行擺2根,第二行2
根2根地擺,擺6根。要求第二行第一次擺的2根和第一行的2根對齊,讓學生一眼就看出第二行是3個2根,接著我進一步說明:第一行有2根小棒,第二行有3個2根,我們就說第二行小棒的根數是第一行的3倍。為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倍”這個概念,我讓學生在第二行再添上
2根小棒問學生:“現在第二行有幾個2根?是第一行的幾倍?”從而在學生頭腦中形象地建立了“倍”的概念,這樣的精心設計,既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智力的發展和技能的培養,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
總之,參與式教學讓學生積極加入到教學活動中,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通過參與教學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動力,使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為以后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謝佩珍.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J]. 教育革新, 2005(4):57-57.
[2]杜愛文.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有效路徑[J]. 西部素質教育, 2016, 2(24):264-264.
[3]周鳳.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 好家長, 2015(33).
[4]郭冬霞. 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與研究[J]. 考試周刊, 2010(40):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