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適應新的教育環境,無法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所以作為高中數學教師,就要注重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爭取為數學課堂注入新鮮血液,用新穎的教學手段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枯燥復雜的知識簡單化、直觀化、趣味化。從而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強化其學習效果,更好地實現高中數學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創新;優化
事物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就要尋求改變,這樣才能得到長久的生存和發展。數學教學也是如此,只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才能長久地發揮育人價值。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就要深入分析當前的教育環境以及數學學科的特點,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困境,據此創新教學策略。爭取打造創新型的高效課堂,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進而促進學生數學水平的提升。
1.聯系生活,激發學生興趣
數學廣泛地應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很多數學理論也是科學家從生活經驗中得來的。另外,相比于嚴肅枯燥的數學課堂,學生的興趣自然更傾向于多姿多彩的生活,也更愿意投入到對生活問題的思考之中。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妨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元素聯系起來。
例如:在學習“歸納推理”時,我便為學生描述如下生活情境:“老板讓小王去果園買蘋果。小王到了果園,園主說樹上的蘋果個個都是甜的,小王不放心,就嘗了一個,果然是甜的。但是小王想:‘這個蘋果甜,不代表所有的蘋果都甜呀!’于是他就嘗一個買一個,最后給老板帶回去一筐被咬過的蘋果。”這時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于是我提問道:“大家在生活中買水果也是這樣買嗎?我們是如何判斷水果甜不甜的?”這時學生答道:“買水果時嘗一個兩個是甜的,就基本可以說明其他水果也是甜的。”于是我把學生的推理過程寫在黑板上,并由此引出“歸納推理”的概念,學生很快便明白了歸納推理的內涵。所以說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適當聯系生活,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的可行之法。
2.加強演示,豐富直觀感受
作為一門研究“形”與“數”的學科,數學不可避免地具有較強的抽象性。為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就要加強演示教學。即借助多媒體、幾何畫板、生活實物等媒介將抽象的知識演示出來。以豐富學生的直觀感受,幫助學生輕松地掌握學習內容。
例如:在學習《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一課時,我先向學生提問:“一條直線與平面內的一條直線垂直,能說明該直線與此平面垂直嗎?”在學生思考之際,我讓學生拿出一張白紙和一支圓珠筆,然后在白紙上劃一條直線L,接著使圓珠筆和直線L垂直。這時很多學生都將圓珠筆垂直豎放在白紙上,于是我提示道:“圓珠筆只有一種和L垂直的情況嗎?”接著我引導學生將圓珠筆傾斜,甚至放在白紙上,學生很快發現圓珠筆和直線L垂直時,圓珠筆不一定垂直于白紙。之后我讓學生繼續演示,學生很快得出判斷直線與平面垂直的正確定理。所以說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加強演示教學,是建立學習直觀感受,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
3.溫故知新,簡化理解過程
數學學習是一個從易到難的、不斷完善知識體系的過程。所以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我們一定會遇到很多曾經學過但是難度被提升的知識,比如從簡易方程到一元方程,再到二元方程,我們的數學能力就在這一過程中逐步提升。但是,高中數學知識的難度大大加深,在面對很多新問題時,學生往往找不到探究的思路。所以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妨采取溫故知新的策略。即根據新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回顧相關的舊知識,引導學生從熟悉的、已經掌握的知識中獲取解決新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而簡化學生的探究和理解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數系的擴充和復數的概念》一課時,我便帶領學生溫習以前的知識。首先我向學生提問:“我們在小學時接觸了負數,于是數系從‘自然數’擴充到了‘整數’。那么我們當初為什么要擴充實數呢?”學生經過一番思考,闡述因為開根號時出現無限不循環小數,引出無理數的概念,所以數系擴充到實數這一過程。然后我在黑板上寫下:x2=-1,并提問道:“這個方程有解嗎?如果想使其有解,我們該如何做?”根據學生目前掌握的知識,這一方程自然無解。但是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馬上想到擴充數系,于是我便順利引出“復數”這一概念,而學生也能迅速理解。所以說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溫故知新,對簡化學生的理解過程、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4.綜合類比,構建知識系統
所謂類比,就是根據兩個對象相同或相似的特征,推斷它們在其他方面也相同或相似的一種推理形式。這也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對學生理解解決數學問題具有一定的幫助。而高中數學中有很多具有一定相似性的知識,在學習這些知識時,教師不妨采取綜合類比的策略。
例如:在學習《等比數列》一課時,我便引導學生將其與已經學過的“等差數列”進行類比。首先我向學生提問:“從名字上來看,‘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有什么相似性,你能據此寫出一個簡單的等比數列嗎?”這時學生發現二者都包含一個“等”字,并聯系“等差數列”的含義,寫出一個等比數列:1,2,4,8。然后我讓學生根據等差數列的定義推理出等比數列的定義。隨著二者的相似性越來越多,我便鼓勵學生根據等差數列的其他性質推理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前n項和等其他知識。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新知識,也能引導學生將兩種知識緊密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形成系統性記憶,強化其課堂學習效果。
5.巧設陷阱,實現查缺補漏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不允許有絲毫的差錯。然而馬虎,大意是高中生普遍存在的毛病,并且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求甚解,不注重細節。為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妨采取陷阱式教學法。即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為學生設置易錯的問題,誘導學生犯錯。以使學生在發現錯誤、改正錯誤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從而逐漸培養學生的謹慎意識,促進學生數學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拋物線》一課時,很多學生容易忽視定義中的關鍵性條件,即“l不經過點F”。于是為了強化學生對拋物線定義的理解,我便為學生設置如下易錯問題:若動點P與定點F(1,1)和直線L:3x+y-4=0的距離相等,則動點P的軌跡是什么?學生對照定義,馬上給出“拋物線”這一答案。我先不急于否定,而是讓學生畫圖,將動點P的軌跡表示出來。畫圖之后學生便發現定點F在直線L上,并且P的軌跡是一條直線。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對拋物線的定義便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也避免了學生將來在同一個地方犯錯。所以說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為學生巧設陷阱,是幫助學生查缺補漏、提升學生謹慎意識的有效方法。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能拘泥于傳統,要大膽創新,積極融合新鮮元素,爭取構建生動活潑的創新型高效課堂。從而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更好地實現高中數學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姜春江.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8.
[2]王菲菲.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實踐高中數學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
[3]羅意.?"創新學習模式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都市家教月刊?1(2013):160-160.
作者簡介:王春亮,1993年3月,男,云南羅平,云南民族大學附屬中學,中教二級,高中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