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志鋒
摘 要:高中物理教育是高中教學中的一道難關,有著非常大的學習和教學難度。尤其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以理論知識為重點,學生雖然竭盡全力的聽了教師的授課內容,卻很難理解其中的內容,學習效果一般。在此條件下,我們引入了“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將課堂中的時間進行整合和再分配,一般用于教師的授課,另一半則交到學生手中,讓其進行自主學習和討論。這種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每個學生都可以積極的參與到課程中,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有效的進步和提升。下面,本文將對“對分課堂”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以推動高中物理教學的高效進行。
關鍵詞:高中物理;對分課堂;教學
1.前言
“對分課堂”是國內知名博導張學新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的一種創新性的教學模式,它不但繼承了傳統課堂中教師主導的優勢,還試圖讓學生主動的參加到學習跟這個過程中,調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當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得到個性化的發展。“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包括教師授課和學生思考與討論兩個環節,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對教師的授課內容進行理解和分析,促進了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2.“對分課堂”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及效果
2.1實踐過程
2.1.1課堂授課
教師的授課內容要貼合本階段、本班級大部分學生的知識水平,保證授課內容的量在學生的接受范圍之內。此外,教師的授課重點要放在課本中核心、基本的部分,對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進行生動的闡述,讓學生對高中物理的知識點有一個更加清晰的理解和認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1.2課堂練習
每節課的授課環節接受后,我們都安排了基本知識的拓展練習,通過經典例題的聯系與講解,增進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培養學生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的教育需要有一定的留白,讓學生通過材料的閱讀和知識點的查閱,獨立的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在探究中增強對知識的理解。
2.1.3小組討論
根據學生的座位情況將學生隨機分組,當課堂進行到問題討論環節時,各個小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課堂練習進行討論,組內成員互幫互助,勾畫出課程內容的重點,并找出所存在的問題,及時向教師求助,使得問題得到及時解決,減少學生的迷惑。
2.1.4小組成果展示
在小組討論結束后,教師根據課堂時間的安排情況隨機抽取小組或讓全部小組進行討論結果的展示,或對本節的重點內容進行剖析和總結,或對經典例題進行講解,有能力的小組還可以對教師教學中未涉及的知識進行拓展。在展示過程中,允許其他小組成員對其進行評論和補充,將學生的智慧結合起來,有力的推動高中物理教學的開展。
2.2“對分課堂”的實踐效果
2.2.1對中學物理課堂中所表現出的效果進行觀察
我們通過走訪各大中學,旁聽其使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物理課程,不難發現,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天性得到充分的解放,處于不同水平的學生對同一節課的內容有著不同的思考和反饋,有些同學提出的問題比較基礎,一般基于課堂練習的內容提出,而有些同學則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問題,表現出極強的學習能力和對物理的興趣。
在分組討論環節中,絕大多數學生都積極的投入了討論的過程中,學生表現出極強的參與性和活躍性,組內成員時而互幫互助,達成一致,時而針對一個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有時甚至可以發掘出一道問題的多種解決方式,學生交換想法,拓寬了視野,轉換了思維,在對物理問題的解答時,變得更加靈活。此外,一些樂于展示自我的學生更是積極的投入到問題的思考中,致力于找出一個其他學生很難想到的更加簡單的階梯方案,這讓教師都大吃一驚。
2.2.2調查問卷的反饋
通過對學生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我們了解到學生對“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真實想法。許多學生表示,由于教師的授課內容不再覆蓋全部知識點,使得學生從“被喂飽”的學習狀態變為主動尋找食物,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有著非同一般的幫助。
3.“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提升
3.1引入情境導學
在每節課開始正式授課前,教師可以用一些有趣的物理實驗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導入,一些簡單的實驗可以在教室內完成,而一些較為復雜的實驗則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展示,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教師的授課過程中。
但因課堂時間的分配問題,教師的授課實踐較短,實驗導入的過程也要盡量壓縮,為后面教師的授課和學生的自主學習留下足夠的時間。
3.2對學生進行“局部對分”
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限,將課堂的全部內容進行對分留白往往容易導致部分學生無法抓住授課的重點,不能有效的通過自主學習將該節的知識內容全部吸收,導致了班級中學生水平的兩級分化,不利于教學的進行。因此,我們可以將物理課程進行“局部對分”,即課程的大部分內容仍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只對部分內容進行對分教學,很大程度上照顧了不同水平的學生。
4.總結
“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將課堂的主體進行了有效的再分配,讓教師和學生輪流作為課堂的主體,給予學生充足的個性化發展空間,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其在探究的過程中收獲傳統教學模式中很難體驗的信心和水平。
參考文獻
[1]于一鳴.高中物理學習方法及提分技巧分析[J].文理導航(中旬),2018,(1):39.
[2]沈云燕.高中物理”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8,(36):48-49.
[3]王躍軍.對高中物理教材中一道例題的思考和拓展[J].物理通報,2017,(3):109-110.
[4]郭桂周,蔣權,鄭尚宜等.高中物理新課標中的“科學-技術”觀:問題與建議[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8,36(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