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世霞
摘 要:新課改理念融入教學的今天,我們也在不斷進行著課堂教學理念與策略的調整,立志與培養高中生核心素養為主要目標,以提升高中生綜合能力為方向。對于高中化學學科來說,不僅要傳輸給高中生專業的學科知識,還應當讓高中生對化學學科有一個全面性的認知與解讀,同時掌握更為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尤其是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逐漸養成學科專業素養與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認知理解;核心素養;高中化學
作為一門涵蓋面很廣的學科,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以化學學科素養為指導,以培養高中生的化學能力為目標,讓高中生能夠通過實踐操作來掌握技能,同時消化理論知識難點,并且將化學知識靈活應用。
一、傳統模式下高中化學課堂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問題一,教學內容不完整,宏微觀認知困難。對于高中階段的化學核心研究學習主要體現在宏觀和微觀兩方面?;瘜W知識相對于其它學科來說,不僅抽象難懂,且存在著知識的零散性,若我們無法進行正確的引導,高中生無法養成良好的總結習慣,對于高中生來說無疑是一種災難,無法找到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無法從宏觀角度上進行綜合。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為高中生建立相應的框架模式,條理清晰的進行呈現,不僅有利于掌握理解,為便于記憶鞏固。
例如:在講解某種化學物質時,老師缺少對高中生進行多個角度的梳理,導致大家無法將物質名稱、組織形式、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過程反應等等,各自為政不利于記憶與聯系。導致高中生記憶困難理解吃力,對化學物質的微觀認識存在欠缺。
問題二,不重視實驗部分導致高中生觀察能力不足。許多化學知識單純依靠板書與口頭講解,高中生憑空想象難以完全掌握,再加上許多化學反應過后的現象存在類似性,導致理解過程難度更大,無法有效區分理解不同的現象與過程。因此,我們應當采用實驗操作與理論結合的方式,才能夠讓高中生徹底理解所要教授的專業知識與現象的認知,借助實驗操作高中生不斷地吸取相關知識的精華,同時也能夠將一些不理解的化學反應進行實際做實驗研究。但由于受到硬件設備已經軟件等方面的不配套性,導致許多老師仍然未能將這一環節規劃進化學教學課堂,導致高中生一直對化學反應存在局限性認知。所以說,我們如果側重理論知識的教學,缺乏對化學實驗的重視,就必然讓化學教學存在不完整性,使高中生錯失化學現象的觀測,致使高中生解讀不透徹,核心素養為無法得到全面培養。
二、高中化學課堂融入核心素養觀的策略與方法
策略一,宏微觀辨識能力的強化。前文我們已經提及宏微觀在化學學科當中的關鍵價值,如何將化學當中那些瑣碎雜多的知識點進行有效分析與整合,就成為我們提升高中生化學素養的關鍵內容,所以說我們應當融入更多合理科學巧妙的教學思維模式,不斷將知識進行梳理與深化,讓高中生對化學能夠有點與面的全方位解讀。因此,我們應當善于引導大家從宏微觀角度對化學物質進行分析研究。
舉例:“氫氧化鈉”相關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我們可以將實物帶到課堂,讓大家通過肉眼觀察其外形特征,用嗅覺感受其味道,而后再進一步講解它與其它物質混合后將發生的一系列化學反應,為了達到視覺感受我們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微課視頻的模式來播放相關實驗片段,既保證了實驗的安全性,又能夠體現出整個實驗過程的可見化。這樣就可以從宏觀與微觀的角度,進行全方位的認知與理解,這不僅有利于高中生掌握知識重點,也有利于對高中進行興趣的激發,自主觀察能力與判斷力的提升,讓大家帶著欲望參與到實踐教學活動當中。
策略二,與實際相結合,在實踐中進行實驗教學。實驗教學,只是課堂上的實踐活動,是簡化了的、書本化的實踐活動,因此要讓學生在化學實驗的教學中獲得更加充分的知識和養分,就要讓學生深入書本知識,將其于社會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體會知識的真諦,再運用知識的學習去指導實踐。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明白化學實驗教學的真正目的,才能體會其在生活和生產中的實用性。
教師首先應該結合知識,找到合適的實踐方法,為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運用實驗去解決實際問題,為學生營造生活場景和生產的場景,讓學生真正感知化學實驗在生產實踐中的重要作用和操作過程中的細節和態度把關,形成自己的實踐經驗和社會經驗,讓學生的學習中注入生活化的場景,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實驗學習,提高學生地動手和思考能力,培養實干型人才。其次教師要設置課題活動,以課堂課題活動為載體,為學生提出一個有針對性和生活化地課題,讓學生利用學過地知識自己,通過實驗地方法,找到解決地辦法,并且實際地將方法運用于有相關問題困擾的企業和家庭,這樣就能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實驗,讓學生能夠對化學學習中的問題運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提升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操作能力,深化學生對化學實驗背后原理的掌握,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
策略三,激發高中生探究能力從日常生活入手?;瘜W本就源于生活,而又應用與生活,只要有心就能夠發現許多化學反應在生活中的體現,因此,我們應當將生活中的現象引入課堂,借助與課本相關的知識來創設問題探究,讓大家感受到化學與生活密不可分的實際價值,從而帶著認同。與積極性參與到探討當中。
舉例:“鋁的性質”相關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就可以從生活中找到真實實例,讓大家自行尋找身邊的鋁制品,比如:可樂罐、鋁茶壺、口香糖內包裝紙、鋁燈絲、香煙內包裝紙等等。而后與大家一同探討鋁相關的實驗。比如:鹽酸反應、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濃硝酸反應、空氣燃燒反應、純氧燃燒反應等等,這些實驗我們都可以采用微課視頻的形式進行播放,讓大家真實感受鋁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與化學知識的關系。并對其展開深刻討論,讓大家領悟鋁的化學反應過程,積極思考探索相關知識,進而更好的詮釋對高中生化學素養的培育。
總之,在核心素養的導向下,高中化學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教學目標,在教學中開展活動,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猛.培養高中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素養的化學教學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2018(08)
[2]薛永鵬.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微課設計與應用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