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賢
摘 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是初中生物教學實施知行結合教學改革的一個基本策略,而初中生也需要在大量的動手操作活動中內化生物知識的內涵,積極利用生物知識來闡述生命的客觀成長規律,從而進一步優化學生的科學思維。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積極豐富以學生為中心的動手操作活動,以直觀的動手活動來優化學生的生物認知。本文將從引導學生自制學具、引導學生參與生物實驗、引導學生參與實踐調查三個角度來分析初中生物教師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物、動手能力、培養策略
常規的初中生物教學一直都是以理論知識教學為中心的,學生們很少會參與動手操作活動,習慣了機械背誦,使得初中生只會“紙上談兵”,難以及時遷移生物所學。然而,生物學科歸屬于自然科學范疇,需要通過豐富的動手操作活動來引導學生進一步內化理論知識,積極參與“做中學”活動,從而及時總結出生物學科的學習規律,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生物素養。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積極優化直觀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展示自己的動手能力,以便切實優化初中生物課程的育人質量。
一、引導學生自制學具
學具,即初中生在生物學習中所使用的學習工具,一般是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生物知識的設備設施,可以很好地優化學生的認知思維,促使學生積極探索生物知識。但是,常規的學習工具卻并不充足,不少教師為了保障教學進度也忽視了學習工具的使用率,導致初中生對某些生物知識一知半解,難以及時內化理論內涵。對此,初中生物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制作學習工具,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促使初中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
細胞知識是初中生物學科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筆者引導學生們積極學習了生物細胞切片的制作方法,鼓勵學生積極根據生物學習需求來制作實驗切片,及時完成細胞知識的探究任務。比如,有的學生以動物細胞為例,利用寵物的毛發、血液、表皮等實物制作了動物細胞切片、涂片;有的學生則從植物細胞角度出發,合理使用了植物的葉、莖、花等制作了植物細胞切片。實踐證明,豐富的學習工具自制活動可以切實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生物知識的內涵,而且還可延長學生的知識記憶周期,激發學生的發明創造意識。
二、引導學生參與生物實驗
實驗是生物學科的關鍵內容,同時也是初中生探究生物知識、觀察生物現象的重要方法,已經被新課改列入生物課程結構之中,需要初中生物教師全力保障生物實驗的教學比重,切實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對此,初中生物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們自主參與生物實驗活動,鼓勵學生自主操作生物實驗設備與相關儀器,總結動手操作經驗與實驗學習技巧,從而全面優化學生的動手能力,豐富學生的探究行為。
就如在“練習使用顯微鏡”一課教學中,筆者就為學生解釋了線顯微鏡的工作原理與各個功能,及時補充了學生的理論知識。然后,學生則可自主練習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觀察物象的生物特點,由此訓練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在本輪實驗活動中,學生還可自主制作生物切片,比如口腔上皮細胞涂片、洋蔥切片、土豆切片等等,借助這些觀察對象分析顯微鏡的成像原理,希望學生們可以規范使用顯微鏡。在觀察時,筆者會要求學生用左眼注視目鏡內的圖像,右眼要睜開,按照顯微鏡使用規范完成生物實驗。通過動手操作,學生很快便內化了顯微鏡的使用方法,也切實提升了自己的動手能力。
三、引導學生參與實踐調查
在新課改下,為了全面優化初中生的生物學科素養,教育部以“實踐與應用”活動開設了實踐課程,同時還鼓勵初中生物教師全面開發鄉土資源,拓展生物學科的教學范圍,促使學生實現有效學習。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實踐調查,鼓勵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挖掘生活資源,全面拓展學生的動手實踐范圍,不斷優化學生的動手能力。
就如在“調查周邊環境中的生物”一課教學中,筆者就鼓勵本班學生在課前整理身邊的生物種類,自主制作生物觀察表格。比如,學生可以利用校園內的植被歸納生物的種類、名稱、生長習性、成長條件;也可以利用家中的寵物來歸納各類動物的生物特點;亦或者,學生也可以利用周末時間去花鳥魚蟲市場去全面探索豐富的生物信息,全面展開實踐探索。這就可以讓初中生初步體驗生物調查的方式方法,使其積極利用統計知識來優化實踐活動的組織效果,以便切實優化學生的動手經驗。待學生完成自主調查活動之后,筆者就鼓勵學生自主分享,組織了“生物大討論”活動,便于學生共享實踐結論,歸納實地調查操作經驗。
總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可以進一步解決知行脫節的教學問題,關注的是學生的素質成長,可以有效優化初中生的生物學習感官。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積極豐富動手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勤動手、勤發明、勤實踐,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天明.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9(06):14-16.
[2]王玉軍.例談初中生物實驗課堂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8(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