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
摘要:自我評價能力和意識,在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中被稱為“內省智能”。 自我評價是個 體對自己的思想、愿望、行為和個性 特點的判斷和評 價。小學生語文自我評價能力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對自己所表現出來的習慣 、態度、動機和個性特點等各方 面的判斷和評價。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自我評價;研究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 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 和自主性”,“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 、富有個性地學習。”也就是說 ,學生要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要學會 自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 、學習方法 ,學會自我支配學習全過程 ,并能進行自我評價和反 思 ,自我調整 學習策略,最終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和鍛煉學生的 自我評價能力,是使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 語文自我評價能力呢?筆者以為, 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探討和研究。
一 、 激活情感 ,啟迪學生樹立良好的自我評價意識
每個學生 都有自己的閃光點 ,作為老師 ,要了解他們的長處和短處 ,挖掘他們的潛能。對學生的評價 既要關注學習的結果 ,更要關 注他們學習的過程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 有 目的地 、適時地引導學生對自的學習狀況進行評價 ,激發學生自我評價的動機 。例如學生認識了一 個字 ,就可以引導學生評價自己對這個字的字音是否讀準了 ,會不會正確 書寫 以及 對這 個字 的字義有怎樣 的理解 ,這個字能可以組哪些詞, 能否運用到自己的語言之中等等 。
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既要關注他們對基礎知識 、基本技能的掌握, 也要關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與能力等方面的發展。例如 ,根據學生喜歡受表揚的心理特點 ,在班級 好人好事記錄表上 ,只要學生在某一方 面做得好 ,我就會給予相應 的鼓勵 。假如一位同學拾金不昧,我就獎勵他一顆星 ;某位同學上課積極發言 ,同樣也可以獎勵一顆星。不過 ,獎勵這顆星是有條件的 :首先 ,要自己給自己做出評價 。例如 ,我這樣做好在 哪里?怎么個好法?然后同學或老師再打分 ,最后決定是否授予獎勵。通過這種方式 ,讓學生初步體會到自我評價的樂 趣 。這種自我評價的方式是 針對學生個體行為的肯定 ,這樣的評價是隨時隨地 、在各種場合都可進行 的 。學生得到一次表揚后 ,更期望得到第二次 、第三次 ,努力的勁頭也就更足了 ,這種積極的情緒將會一直鼓舞他向更好的方向努力。
老師還應注意傾聽學生委屈的申訴或反駁 ,耐心地分析和正確地對待學生的逆反情 緒。同時 ,老師還要敢于在學生面 前承認自己的失誤和不足 ,鼓勵學生發表意見 。同時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營造自我評價的氛同。例如學習了一篇新課文,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結合生活說說自己的感受,受到的啟示。參加了一次課外活動,教師就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回顧和評價一下自己在活 動中懂得了什么 ,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還有哪些不足之處 ,今后如改進。同時教師要善于引導 學生 ,每做完一件事 ,就要 隨時 回過頭來進 行反思這件事自己是如何做 的 ,做得是否正確 ,自己從中獲得 了哪些成功的經驗 ,還存在什么問題,這樣讓自我評真正成為學生的一種積極的自發意識 。
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 ,幫助學生形成自我評價能力。
小學生年齡小,思想不成熟,還不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他們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有的只看到 自己的優點 ,極少能認識到自己 的過失 ,有的學生 缺乏 自信 ,過低地評價自己。這時就需要教師們的正確指導,培養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對于有盲目的優越感,總認為處處都比其他人強,與別人相處總想占上風的學生,教師應該有針 對性地引導他們參加一些他們并不擅長的活動 ,在活動過程中讓其真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消除優越感和不 良情緒,逐步使行為變得正常起來 。對那些自我評價過低,待人處事中常常顯得自卑,對成功缺乏信心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特別的關心和開 導,讓他們認為自己并不 “差”,從而在教師的耐 心幫助下明確 自己的長處、短處和努力方 向……
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過高和過低的自我評價對小學生的成長都是不利的。所以說 ,在幫助學生形成自我評價能力 的過程 中 ,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只有在正 確認識 自己的前提下,才能給予恰當的自我評價 。
三、課堂上創設一個充裕的自我評價時間。
自我評價是學生自己的學習反思,包括對優點的肯定,對缺點和不足提出改進。在課 堂上保證學生有自主表現 和發展的空間 ,為每個學生提供積極參 與課堂學習的機會。如果下課前留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說一說: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貨?覺得哪些地方自己做的不錯,哪些還需要向別的同學學習?通過這樣的自我評價學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時又對自己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有利于今后的課堂學習。
四、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為學生自我評價做好示范。
小學生的自我評價在很大程 度上仍然依附于老師和父母的評價,因此老師應對學生有一個較為客觀公正 的評價,從而使學生能從老師對 自己的評價中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教師對學生的表現 ,不要做籠統的評價 ,籠統的評價很容易扼殺他們努力的火花。這樣 的評價就很容易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使學生對自己產生懷疑 。教師對學生的客觀評價還應表現在他能看到每個人的進步和閃光點 ,對每個學生不同程度的進步 ,都能給予恰當及時的評價 。對發言流利 、聲音響亮的同學給予表揚和肯定 ;面對學生的種種思維結果 ,或精彩或不盡人意的回答 , 教師必須以飽滿的熱情 ,充滿信任的眼神 ,寬容的態度 ,多元化的激勵評價和精當的講解 。
總之 ,作為一名小學教育工作者 ,在兒童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 尚未成熟時 ,我們應在充分了解小學生心理特點的基礎上 ,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幫他們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參考文獻:
[1]盧望軍.語文課堂:讓自我評價隨時發生[J].語文教學通訊,2013(11):31-33.
[2]楊廣軍.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0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