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永合
【摘 ? ?要】學科素養的構建是新時期素質教育教學體制的新要求,構建學科新生態,構建生態共同體是當前學科教學開展的新形式、新理念。本文中我將從當前高中物理教學實際出發,具體談談如何利用生態共同體培育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物理 ?生態共同體 ?學科核心素養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051
當前,我國素質教育教學改革已經走過不短的一段時間歷程,從最開始的“素質”概念的提出,開始強調除考試成績之外,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到如今素質教育教學體制在實踐過程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成為素質教育教學體制的核心,啟發式教學、因材施教、探究式教學等新的教學模式不斷推出,并且融入日常教學中,為學校教育增添了無窮的活力,也一改以往應試教育教學體制下,教學分離,教學效率低迷的狀態,不僅為我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途徑,也讓教育最終回歸其設定的初衷——育人。
從生態環境的構建來看,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自主性,并且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具備了對應的知識儲備,所以在高中教育過程中教師發揮的作用,除了基礎的知識傳輸之外,更多的是對于學生思維的引導和能力的培養。而從人才培養的長遠角度來看,思維的培養和能力的構建,光是依靠知識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兼顧教與學環境的營造和各方面因素的配合,從而構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健康生態體系,并且促進學生和教師、同學、家長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關系,進而在教與學過程中形成完整的、健康的共同體系,最終構建起健康的教學循環,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全方位素養的形成。本文中我就想結合具體的教學實際,針對新時期素質教育所提到的構建生態共同體理念,以高中物理的教學為探究參考,談談我的教學感受和教學策略。
一、打造教學共同體,培養學生的知識素養
就如上文所講,高中教育重在教師引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從自身出發,在教學和日常相處過程中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而塑造健康的師生生態圈,從教與學方面入手,打造教學生態共同體。
首先,作為教師我們要在日常學科教學過程中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給學生優越的教學體驗,進而讓學生在知識學習方面對于教師產生信賴感。因為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科教學來說,知識難度加大,而高中物理本身就是一門專業性突出的學科,那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遇到挫折和困難,需要教師的指導。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知識素養和教學能力,在教學互動中給予學生良好的聽課體驗,那么自然而然的課堂上就會形成良好的教學生態——教師努力教,學生認真學。為對應物理學科知識素養的構建奠定基礎。其次,在高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著眼于學習過程中及之外的日常交流,構建教師和學生之間良好的生態關系。高中生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并且身心發育過程中心理會更加敏感,兩項綜合下,高中生更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和肯定,那么不論是日常教學中的師生互動,還是普通的師生交流過程中我們都要以鼓勵學生、肯定學生為主,通過表揚和鼓勵,給予學生知識學習上的信心,激發其學習上的積極性,構建教師和學生交流中的健康生態。
二、打造學習共同體,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構建
高中生在學習上具有一定的基礎,也具備一定的自主性,而高中教育是普通教育到專業教育的轉折點,也是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到主動學習為主的轉折點。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從班級學習生態的打造出發,促進學生之間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團隊協作素養的形成。
首先,高中物理作為客觀性學科中的一門,其典型特征就是學習的過程中就是不斷通過已知去探索未知問題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高中物理課堂上我們可以通過培養學生分組探究的形式,根據學生之間能力的差異構建小組共同體,通過分組探究的形式實現小組內部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助,實現小組之間的良性競爭,從而打造健康的班級學習生態圈,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解決問題,團隊協作能力。其次,在班級教學過程中,除了多人形式的合作探究方式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一對一結對子的形式,構建學生之間學習共同體。尤其是針對不同問題的情況,我們通過讓班級學生結對子的形式,實現物理學習方面互幫互助,相互督促,制定對應的團隊獎勵,從而促進學生之間學習上的良性互動,構建班級整體的教學生態,也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家校共育打造健康教育生態,培養學生的實操素養
教育是教師和學校的責任,但又不僅僅是教師和學校的責任,人才培養還需要家庭、社會的支持,尤其是學生家長的配合,構建健康的家校共育體系。
首先,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聯合學校、社會做好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物理實用性強,所以從學校角度來看,需要具備對應的教學硬件設備支撐對應的物理實驗,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探究應用能力;同時,我們還要結合社會力量讓學生走出課本理論的象牙塔,通過社會實踐真切的感受,物理在社會生產建設中的應用,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其次,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從學生的學校之外的學習環境營造出發,以教師為媒介實現學校和家長之間的密切配合。如及時和家長溝通學生的在校學習情況,結合實際促進家長在課下的監督;另外通過家校溝通更深入了解學生需要,針對學生問題制定對應策略等。最終增加學生的課下實踐機會,提高實踐效率。
總之,對于高中物理教學來說,其學科專業性和教學的階段性決定了其在教學生態、學習共同體等方面的構建上存在必要性。本文中我主要是結合我對生態共同體構建理念的理解,結合高中物理知識特性談談我的教學看法,給出我在教學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建議,希望對其他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有所幫助。【“本文為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在農村高中運用“生態共同體”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初探 (編號:2017-38-554) 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佚名.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生態互動課堂構建研究[J].成才之路,2019(18).
[2]劉華.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物理生態互動課堂的構建[J].考試周刊,2018(60):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