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均
摘要:十九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改革”、“發展”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主旋律,學科新入職教師的快速提高學科教育教學技能對學科改革與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就筆者所在的興文縣為例,依托學科教研員,扎實開展新入職教師培訓工作,在實踐中探索教研員促進學科新新入職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研員?引領?新入職?教師?專業發展
一、問題的提出
興文縣隸屬四川省宜賓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緣,川連片滇黔結合部。全縣單設初中1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6所,普通高中學校初中部1所,共28所初中學校,小學法人學校30所,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共有教師近4000余人,其中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專兼職教師共計130?人。近三年補充中小學幼兒教師近700人,其中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專業教師28名。
新招聘教師均為各學科各學校緊缺學科教師,填補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空缺,解決了學校工作中人手不夠的問題。但是,如何讓新招聘的教師快速適應崗位,學科專業能力得到快速成長,勝任學科教學工作,站穩講臺,是一個重點工作和課題。
二、現狀調查分析
筆者對興文縣近三年新入職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通過查閱文件(文獻)、訪談、統計分析等方法,了解了全縣新入職教師的基本情況。從年齡、性別、學歷等情況分析看。新入職教師中男教師4人,占14%,女教師為24人,占86%;年齡在22歲—26歲之間,最小年齡22歲,對大年齡26歲;均為本科學歷,非全日制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為3人,占11%,全日制本科學歷,25人,占89%;從專業上看,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相關專業為23人,占83%,專業為思想政治教育、政史教育、教育管理等專業,其他專業有體育教育、中文等專業。
結合統計數據和訪談,新入職教師具有以下共同優勢和特點:
1.96%教師是師范專業畢業,在學校接受過系統的教育教學技能培訓,具備一定教育教學的基礎知識,對目前教育發展改革的新動向、新理論有一定的了解。
2.新入職教師年輕活潑,朝氣蓬勃,精力充沛。在學校工作中積極主動,努力承擔完成相關工作任務,態度端正,心態良好,積極向上。
3.老師工作中除了承擔學科教學工作以外,還承擔了班主任工作及其他工作。
3.部分學校實施了以老帶新的幫扶計劃,通過新老結對,積極采取措施,幫助新老師快速成長。
同時,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新老師專業發展方面存在以下困惑和不足:
1.個別新入職教師自身存在惰性,?對待工作主動性欠缺。
2.通過問卷調查,89%以上的老師反饋對學科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缺乏經驗。學科教學中掌握課標的要求,理解和利用教材、教輔資料方面存在不足。
3.大部分新入職教師對學生的年齡段的心理特質了解不足,如何分析學情,與學生建立恰當的良好的師生關系方面存在不足。
4。大部分新入職教師對如何利用優質網絡教育資源、先進的班班通、多媒體教師等設備進行教學等方面存在不足。
三、“三三四一”新入職教師培訓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對新入職教師的情況進行認真分析后,提出了加強新入職教師培訓,為新入職教師快速成長鋪路搭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研員根據學科教師具體情況和相關工作要求探索出“三三四一”的新入職教師培訓模式,通過兩年的不斷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第一個“三”:三年統籌安排。學科教研員對《道德與法治》學科新入職教師(含近三年新入職的學科教師)加強培訓,做到三年統籌規劃,統籌安排,目標明確。如,興文縣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研員制定了《興文縣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新入職教師培訓實施方案》,在學年初,向各學校下發了實施方案,方案中明確了在本年度中學科新入職教師的總體安排、實施方法,承辦學校,參與教師、活動形式等信息。實施方案明確工作計劃,讓新入職教師培訓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按計劃行事,為扎實開展的培訓工作奠定了基礎。
(二)第二個“三”:協調組織三天集中通識性培訓。培訓內容涉及到三個方面:一是師德師風,愛崗敬業等方面的內容;二是教師崗位的基本職責、基本工作內容、基本要求等;三是人事工資及相關教師管理紀律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基本的崗前培訓,為新入職教師后期培訓打下基礎。
通識性培訓,讓學科新入職教師明確了工作的基本內容、基本原則、基本要求及工資待遇和人事政策、工作紀律等相關內容,讓學科老師對工作職責、工作的原則、紀律等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新入職教師進入學科適應工作,快速進入角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四”即每學年度由學科教研員認真組織四次學科專業培訓。為解決學科教學上的問題,學科教研員在認真分析教師的基本情況,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走訪等形式分析了解學科教師在哪些方面急需幫助。根據分析結果,學科教研員每學期至少開展兩次學科專題培訓活動,一學年內至少組織四次學科新入職教師培訓活動。學科培訓要做到四定,即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定主要內容。
1.定時間。在學年初中,在培訓實施方案中明確了培訓時間,學科專業培訓原則上一次為一天。每學期至少2天,全年至少4天。
2.定地點。為了提高培訓的實效性,學科培訓必須結合學科教學實際,地點選擇為有代表性的初中學校。將培訓工作下移到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線,由某一間學校的學科教研組具體承辦,學科教研員組織好培訓工作。
3.定人員。培訓活動除了學科新入職教師參與以外,每一次必須邀請學科中有教學經驗、教學成績突出的優秀“老”老師參與,為新老師一起開展“同課異構”、專題研討等活動。新老教師同時上課,課后,組織評課議課活動,共同探討,互相學習。人人發言,通過互相研討,提升學科教師的課堂教育教學技能。結合上課內容,學科教研員要組織學科組的優秀老師做好專題發言的準備,在培訓活動中,開展小專題研討活動,對學科教師進行課程標準、學科教材重難點、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課堂教學的駕馭技能、考點的掌握等方面進行小專題培訓。
4.定內容。每一次培訓,學科教研員要根據新入職教師的實際情況,擬定培訓內容,這樣能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一”即每位新入職教師認真上一節縣級公開課。
在對學科專業培訓后,要求每位學科新入職教師認真上一堂縣級公開課。新入職教師之間可以互相聯系,每一次至少4位新入職教師共同展示。學科教研員組織相關老師認真聽課后,隨即組織評課活動,將新入職教師上縣級公開課組織為一次課堂教學專題研討活動。
四、結束語
通過兩年的“三三四一”的新入職教師培訓模式的實踐與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又有了新的變化,教材的結構、內容又有了新的調整,加之新招聘的年輕教師將會越來越多。縣級學科教研員在引導、幫助、促進學科教師成長的過程中還將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去做。“三三四一”的新入職教師培訓模式是筆者在工作中的一些嘗試,還不夠完善,也還有許多地方需要不斷的探究,筆者將進一步實踐、探究,爭取取得更好的效果,總結出更好的做法。
參考文獻
[1]《新入職教師培訓需要注意什么》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基礎教育發展》興文縣基礎教育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