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珊珊
摘要:目的:探究綜合性護理對腦血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治療中的療效。方法: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治療的腦血栓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入院的時間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40例)和實驗組(40例),對照組患者借助常規護理措施來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綜合性護理措施。比較2組患者護理療效以及生活質量評分情況。結果實驗組患肢的平面周徑(髕骨下緣和上緣)小于對照組,患肢消腫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也短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總體健康評分為(78±7)分,顯著高于對照組(54±5)分,且各功能評分也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性護理應用于腦血栓患者護理工作中,有效降低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等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對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綜合性護理;腦卒中;偏癱;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治療的腦血栓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入院的時間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40例)和實驗組(40例),對照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51~74歲,平均(62.12±5.78)歲;病程1.4~11年,平均(4.9±0.5)年。實驗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齡50~77歲,平均(65.34±7.34)歲;病程1.5~13年,平均(5.3±1.1)年。2組病例基線資料經統計學分析,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即術后密切監測患者呼吸、脈搏、體溫、心率等各項生命指標,觀察患者病情是否有改善,協助患者處于舒適體位,結合患者主訴與醫囑,給予患者鎮痛藥物。
1.2.2觀察組:實施常規護理+綜合性護理,常規護理內容與方法同對照組,綜合性護理干預內容主要如下:
①心理護理:腦血栓患者起病突然,多數患者會產生機體功能異常癥狀,此時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顯降低。患者由于對疾病缺乏一定認知,故產生焦躁、恐慌、緊張、抑郁與悲觀等情緒,部分患者甚至產生拒絕配合治療的行為。醫護人員應積極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熱情的與患者交流,盡可能克服交流方面存在的障礙,充分理解、尊重與愛護患者,采用語言與視頻資料等方式,協助患者對疾病發生、發展、治療手段以及預后等相關知識有所了解,以實現安撫患者焦躁情緒,正視現狀,配合臨床各項診療工作。與此同時,護理人員要積極為患者創造安靜、清潔、舒適、方便的治療與休養環境,以進一步改善患者情緒狀態。由于腦血栓患者機體各項功能恢復時間相對較長,需患者主動配合臨床治療,樹立康復信念。
②運動護理:結合患者病情實況,編制個性化的運動計劃,每天協助患者進行膝關節屈曲訓練;當患者處于臥床休息狀態時,需適度抬高患肢,使其高于心臟30°左右,協助患者促進下肢血液有效回流過程,有助于降低患肢腫脹程度;協助患者進行簡單化的肢體訓練,進而提升肢體血液循環的恢復效果。為降低患者長期臥床關節僵硬、肌肉痙攣等并發癥發生率,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被動式按摩,對于病情相對較輕的患者,可教會患者按摩方法,促進血液循環。
③飲食護理:告知患者積極遵照低脂肪、低鹽、低糖的飲食原則,每天飲水量≥2 000mL,多食用新鮮瓜果與蔬菜,降低血液血液黏稠度、改善體循環和下肢血液流通狀態的同時,預防便秘。
④重要臟器栓塞的預防:一旦深靜脈血栓的栓子掉落,就會伴隨血液循環進入心、肺、腦等重要器官中,可誘發上述器官產生栓塞,降低患者健康水平,重者危機生命,肺栓塞是最為嚴重的并發癥,可造成猝死。故此在對腦血栓合并DVT患者臨床治療與護理期間,應嚴禁劇烈運動,并嚴格觀察患者的癥狀,若產生胸悶、咳嗽、煩躁、呼吸困難等表征,需快速調整患者體位,使其保持平臥位,給氧治療,并將相關信息快速反饋給主治醫生或值班醫生,協助救治。
1.3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護理療效以及生活質量評分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1.00軟件包,采用χ2檢驗與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肢相關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實驗組患肢的平面周徑(髕骨下緣和上緣)小于對照組,患肢消腫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也短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出院時2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比較
干預后實驗組總體健康評分為(78±7)分,顯著高于對照組(54±5)分,且各功能評分也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1、討論
心理干預過程中患者釋放消極情緒,護理人員并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能夠緩解甚至是消除他們的負面情緒,進一步提升其治療的依從性;健康教育能夠幫助患者及其家屬對相關知識有所了解,樹立正確態度看待病情發展與臨床治療,并明確手術治療與護理干預措施實施的現實意義。在患者治療期間進行適當運動干預,是降低肌痙攣、關節活動障礙等并發癥的有效辦法;對患者飲食結構畸形護理干預,減少高脂、高唐等食物攝入量,是降低血液黏稠度的有效辦法。
本次研究的內容進行整體分析,認為腦血栓合并DVT患者在常規溶栓抗凝治療過程中接受綜合性護理,能夠顯著改善臨床癥狀與體征,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優化疾病臨床治療效果,促進康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素巖.腦血栓伴下肢深靜脈血栓30例有效護理方式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23):164-165.
[2]陶永清.腦血栓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5):33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