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國際上的金融威脅和全球環境進一步惡劣化,全球國家承擔著很大的壓力,都在尋找突破口,創新一種適合目前環境,不斷發展的經濟方式,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綠色經濟等等適合目前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經濟方式應運而生,受到國際的關注。我國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上領先其他國家一步,特別是在21世紀到來后,我國的發展計劃中不斷出現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等等字眼,說明了我國科學發展觀深入人心,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本文在分析循環經濟發展金融支持路徑的基礎上,對金融政策上進一步要求綠色發展。相關部門構建與綠色發展相關的經濟政策,推動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發展,同時,完善循環經濟金融支持機制,中央銀行細化貨幣政策,建立商業銀行環境風險評估制度,運用政策性金融,推進資本市場對循環經濟的支持。本文為加強金融支持、促進我國循環經濟發展提供了值得借鑒的思路。
關鍵詞:循環經濟;金融支持;支持機制;資源型區域
一、對循環經濟發展的財政支持的必要性
(一)循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比較
傳統經濟與循環經濟相比,消費較高,資源浪費程度較高,是一種低效率的營銷。隨著生產力和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自然資源的需求越來越渴望,大量的資源被我們索取,利用完產生的廢料在遺棄到地球環境中,使得地球被用作垃圾桶。在產品生命和物流過程中,循環經濟改變了傳統的經濟單向線性路徑,增加了反向反饋的循環路徑,并將“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利用”作為消除廢物排放和改善資源的手段利用效率。循環經濟的運作模式有兩種情況。在生產線上回收產品或在產品使用后回收廢物。在其他情況下,產品A的生產線中的廢物可以用作產品B或產品C的生產線中的原料或輔助材料,并且類似地可以在產品變廢為廢物后再循環到產品B,產品C或其他產品中。
(二)循環經濟的社會化特性
循環經濟的生產理念應將經濟活動組織成“資源-產品-可再生資源”的反饋過程,對于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盡可能的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善待自然環境,使得人類的經濟發展和自然資源環境進一步掛鉤,形成一個良性發展的循環。良好環境,可持續資源利用,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發展。因此,循環經濟是一種以人民和睦相處,可持續發展為基礎的環境友好型經濟發展模式,循環經濟具有資源損耗率較低,環境污染物的排放進一步下降等等特征,使得在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時,幫助社會的經濟效益處于一個平衡發展的臨界點,人類整體社會經濟效率不斷提高。循環經濟具有社會特征。循環經濟的社會特征要求社會行動者在追求經濟發展時不能影響周邊地區人的發展,必須對未來人的發展負責。對企業而言,即使在生產商品時中產生了不可避免的污染物,也不會對自然環境造成污染。在這個地區,受污染的公司不能轉移到其他地方,消費者也不能隨意扔掉消費品。
(三)循環經濟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1)社會化導致市場失靈,并確定了對經濟援助的需求。
在許多情況下,市場機制的現實是無法實現有效的資源分配,這導致低效的情況,稱為市場失靈。西方經濟學認為,在一系列理想化的假設下,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可以為帕累托帶來最佳的資源配置。但理想的假設與現實不符,在壟斷外部影響,公共物品等的情況下,市場將會失敗。循環經濟生產的概念應將經濟活動組織成“資源 - 產品 - 可再生資源”的反饋過程,社會化是循環經濟通過外部經濟和公共關系的特征。
(2)工業化特征決定了循環經濟的財政支持的緊迫性。
循環經濟中生產設備和工藝流程要求高,主要技術更新速度快。另一方面,循環經濟所依賴的核心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取決于大量的資金支持,而在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實際產業化的過程中,不可能獲得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在農業產業化中,例如,在實施與沼氣相關的農業循環經濟產業化的過程中,它鼓勵水產養殖的發展,支持沼氣池,水庫和廁所的建設,在沼氣池中形成畜禽糞便,以及形成能源,糧食,水果,茶葉,蔬菜改良,沼氣,畜牧,茶葉,果樹等主要產業的沼渣生產,養殖,養殖業聯合生產的積極生態循環。通過逐步濕潤濕茶,畜牧業生物循環,畜禽,畜牧業和人造黃油,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逐步實現農業循環經濟的產業化。為了支持這一工業化進程,水產養殖發展,沼氣池,水庫,廁所建設以及茶葉,糧食,水果和煙草行業的發展,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
(3)技術創新的本質決定了對循環經濟的財政支持的重要性。
循環經濟的技術模型基于復雜科學的規律,特別是生態科學,它消除了現代技術的負面影響,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材料能耗,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生態污染,整合了經濟和生態效益,是基于和諧。符合人類生存和人類生態價值的生態和綠色技術。循環經濟技術支持包括哲學,社會學,經濟學,倫理學,生態學,管理學,化學,物理學,生物學,化學,冶金學,材料,精煉,醫學,能源和環境等各個領域的跨學科整合。大多數循環經濟技術處于科學技術的最前沿,在研發和工業化過程中存在巨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第二,包括技術風險,即開發和開發過程中產品故障造成的損失,是市場風險,即技術創新帶來的新產品,是否可以適應市場,是否有足夠的市場份額。金融風險,即技術創新投資能否按時恢復并更好地受益。
(四)資源整合與技術創新的綠色整合
資源型地區存在技術創新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資源型經濟壓力技術創新,第二,擠壓效應。技術創新不足對資源型地方經濟發展的影響,特別是對資源型地方政府和技術創新者的投資水平低,將影響技術創新的結果,這將導致研發投入大幅增加。少量專利。其次,資源型區域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滯后,資源型產業主導的產業體系不利于技術創新,人力資本積累緩慢。以資源為基礎的經濟形成了一種文化,在這種文化中,由于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低,制造業發展放緩,專業人才流失以及教育和培訓中缺乏人力資本投資,資源型經濟依賴資源。由于缺乏創新思想,整個社會缺乏創新意識。
二、循環經濟金融支持不足的原因
(一)政府的政策含糊不清
目前中國公職人員的績效評估還存在兩個主要缺點:第一,它們沒有反映資源枯竭和生態惡化的成本,實際上是在鼓勵自然浪費和破壞。并貶低與大多數人和可持續發展相關的一些好處,例如公共衛生。在宏觀調控方面,中國地方政府受公務員績效評估的影響較大,政府行為旨在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政治利益,公共政策盲目追求某些地區的高投資率短缺,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的迅速惡化。經濟和社會發展之間的平衡并不嚴重,經濟增長的明顯后果被資源,環境和生態的負成本所抵消。此外,中國金融機構向循環經濟項目提供的資金來源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相對較差,存在資金被客觀濫用的現象。中國的貨幣政策溝通不暢。
目前,中國金融機構的信貸政策不靈活,貨幣政策通過經濟運行過程的能力不足,貸款利率浮動空間小,循環經濟項目投資不足。
(二)缺乏參與公司的熱情
環境是企業外部的開放產品,沒有外部約束,公司沒有主動權。循環經濟項目也意味著公司的投資增加和生產成本增加。一方面,循環經濟技術比傳統經濟復雜得多,傳統經濟對設備和原材料提出更高要求,導致企業設備更新和折舊更快,資金需求高于傳統經濟,銀行信貸近期在結構和類型方面,貸款主要用于滿足熱點行業的長期投資和工業企業的生產經營資金,中國循環經濟發展的信貸資金貸款投資偏差非常有限反思。因此,即使公司想要發展循環經濟,融資也很困難。建立項目所需的資金。在一些經濟落后的地區,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建立這樣的基礎設施。
(三)地方財政無力支付。
中國擁有許多各種各樣的銀行,按照領域上劃分,可以分為:商業銀行、工業銀行等等,按照制度可以劃分為: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等等,這些種類繁多的銀行構成了金融市場的層次多種多樣,但是中國的市場改革和建設仍然存在。它并不完美,許多金融機構之間沒有有機競爭的互補機制。循環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機制尚未在一些試點地區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鏈項目,沒有相應的資金支持機制來支持它。
三、結論
循環經濟的發展有幾個階段和宇宙的時間特征,循環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路徑取決于政府干預,信貸機制,政策融資,資本市場,金融創新,風險投資基金和擔保。機制,外國投資等需要由政府,各種金融機構,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協調的健全有效的財政支持機制。為建立循環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體系,政府部門將完善相關政策和制度,完善循環經濟金融支持機制,完善央行貨幣政策,建立商業銀行環境風險評估體系。并且必須使用政策融資來促進資本市場的流通。經濟支持,融資循環經濟投資,建立保障機制,合理利用外資。本白皮書為加強中國的金融支持和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提供了一種思維方式部分系統化。
參考文獻:
[1][美]保羅霍肯商業生態學---可持續發展的宣言[M],夏善晨、于繼英、方塑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7
[2]張錄強.廣義循環經濟的生態學基礎----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整合[M]人民出版社,2017
[3]胡鞍鋼.中國:綠色發展與綠色GDP(2013-2018)[A].生態省建設高層論壇文集[C]
[4]孫洪慶,鄧瑛,對發展綠色金融的思考.[J]經濟與管理,2018,07
[5]李樹,論我國經濟的綠色化發展[J],求實,2016.05
[6]李樹,金融業“綠色革命”及其實施的策略選擇[J],商業研究,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