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海蓉
摘要:新高考的戰(zhàn)役已經(jīng)打響,高考的指揮棒不僅僅改變的是高中,初中必然也要改變,初中如果沒有變革的意識,勢必會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滋味。新高考模式?jīng)Q定了興趣成為了新高考科目的指向標,這就意味著對初中課堂教學的反思和探索迫在眉睫。
關鍵詞:英語;積極情態(tài);高效學習;高效課堂;原文閱讀
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學科,其核心素養(yǎng)就是由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組成,而這卻讓一部分善理科的學生感到頭痛,甚至到了高中嚴重拖了一部分優(yōu)生的后腿,如果能通過改革,在初中就注重學生的英語思維,勢必面對高中英語的學習,他們會輕松得多,也可以為其他科目爭取更多的復習時間。在這里結合我平時的做法以及獲得的成效,有幾點思考,僅供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參考。
一、建設積極情態(tài),追求高效學習
這里所說的情態(tài)不是指英語中的情態(tài)動詞,而是具有另外含義的一個詞語,這個詞讓我們一看到、一讀到,自然就會聯(lián)想到一種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屬于“非智力因素”,我們一中的孩子智力是完全沒問題的,缺的是教師的引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擁有想學和堅持學的內在動力,而這個內在動力應該是學生對學科知識本身的興趣,這個興趣的來源很大一部分程度來源于教師的引導,比如教師上課對問題的設置,教師的提問方式等。
二、思想第一,知識第二
教育的目的就是讓人有思想學會思考,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之上,學生通過學習一邊增加知識儲備量一邊還應通過知識的學習形成自己的思想,所以學英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一種英語思維。其實無論哪門學科都有各自的思維方式,學科教師的專業(yè)性就體現(xiàn)在他是否掌握并提煉出了這門學科的思維方式并以此來影響學生。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的是讓學生學完這門課程學生要獲得什么樣的觀點和思想,這樣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生才能用所學來解決實際的問題。
三、積極探索高效課堂
最好的教學無疑是有效的單位時間內讓學生更快更準確的掌握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所以我認為教師在上課前一定要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解釋清楚,不要說得太專業(yè)化,所表達的語言一定是初中學生所能理解的。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哪些目標語言是可以用于交際的,哪些是可以用于哪類話題作文的,一定要給學生分類出來。在高效課堂的探索中,切忌“一言堂”,“滿堂灌”,這里我比較推薦“復習舊知-導入新知-學生質疑-教師答疑-當堂檢測”五步教學法,當然英語課堂的類型比較豐富,有些環(huán)節(jié)可適當調整。而現(xiàn)階段可能我們的課堂更多的是采用“滿堂灌”的形式,這種傳授知識的方法比較被動,讓學生沒有思考和自己消化的時間,更不利于學生適應高中的學習。
四、仔細研究中高考考綱
仔細對比高考英語考綱和初中英語考綱。清查哪些是初中要求掌握的基本詞匯,把這些詞匯分配到每一天的學習中去。最好要求學生準備一本可以用三年的詞匯本,鼓勵每個學生寫一本屬于自己的英文字典,詞匯里不光要寫單詞,還要隨著自己知識的加深,對單詞進行多方面的擴展,如詞義的擴展、例句、同義詞、近義詞辨析等,字典里對某個單詞描述的越詳盡,對這個單詞就記得越牢固。
五、分層布置作業(yè)
教學能適應每個學生不同的差異,這就叫做“因材施教”。可是,我們根本無法在現(xiàn)有條件下做到因材施教,做不到讓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發(fā)展。在大班級授課制的前提下,教師不可能給每一個學生設計目標、內容、進度和教學方法,因此,教學似乎永遠只是一個遺憾的藝術,充其量也只能滿足一部分學生的需要,所以條件允許之下,教師能對學生進行分層布置作業(yè),再進行批改和講解,就會做到有的放矢,也會讓優(yōu)生避免操練簡單重復的題目,而讓潛能生通過練習與之能力相匹配的題目來獲得更多的自信,從而達到越學越有興趣的目的。
六、英文原文閱讀必不可少
這跟語文強調閱讀是一樣的道理,只要是語言最終都是為閱讀服務的,所以我認為教會孩子們有理解的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這樣有利于孩子們英語思維的培養(yǎng)。更重要的是要有讀有感,每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要寫一篇簡短的復述文,而后逐漸發(fā)展成復述文加自己觀點的長文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調動了學生的內在動力,作為教師我們才能達到“事半功倍”。所以,作為教師,面對新高考這種大環(huán)境,我們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思考和探索,選擇更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不僅學到知識更多的是激發(f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探索欲和形成一種思想,用在英語課堂上學到的東西讓學生獲得生活上的通行證,真正做到能力的提升更好更快地適應新高考。
參考文獻
[1] 英語教學改革指導綱要 [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10
[2] 戰(zhàn)略的勝利:初中崛起的秘密 [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8
[3] 教師的五重境界 [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12
[4]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M] 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