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類文明也得到了很大的進步,這時候的企業針對求職者的整體水平也越來越高。而英語作為國際上一種通用的語言,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往和溝通的重要工具。中專學生在英語水平表現上往往相對較弱,在應聘的時候都會大打折扣,導致在工作當中的溝通產生一定的障礙。因而,本文以英語教學對中專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主要措施作為重要的研究視角,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促進中專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英語教學;中專學生;核心素養;主要措施
【作者簡介】王巍(1985.06.04-),女,新疆烏魯木齊人,烏魯木齊職業大學中等職業技術學院,研究生(2016級碩士)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
一、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主要內涵
1.對語言進行運用的能力。在中專學生學習過程當中,語言能力可以說是最注重基礎知識以及基本技能的,教育教學者要求學生要多掌握一些單詞、短語以及句型。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求教育教學者學會聽、讀、說、寫等技能,在這些實踐活動當中去運用自己所學的基礎知識。語言的運用不會局限于對單詞、短語、語音以及句型的運用,在這當中還包括了語篇的掌握以及理解,在語言技能等方面更加的注重闡釋以及評價語篇當中所表現出來的重要信息,進而有效的予以評價、分析和比較。
2.思維的活躍能力。語言與思維之間存在著一種辯證性的關系。語言作為人類思維表現的重要工具,人類首先創造出來文字,然后在通過詞組、詞類、簡單句等復雜而又漫長的演變過程。伴隨著人類后期的發展,對事物發展具有豐富的認識,這就必須要借助于抽象性的思維模式以及認識方式,進一步擴大對客觀世界的了解。思維對語言的影響,通過對語言進行表達,但是表達出來的內容是極具思維意識的,不管你有什么樣的意識或者是思維,都需要通過語言進行表現。
3.中專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可以說是提升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的重要保證,對于絕大多數的中專學生而言,對于英語的學習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因而,掌握良好的學習要領,養成學習英語的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強化學習動力都非常重要。作為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要注重學習方法和策略,而且更要注重學習英語的認知態度提高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英語學習中,要主動參與語言實踐練習、明確學習英語目標、適當調整學習方法和策略,為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創造有利的條件。
二、英語課程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提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程教學材料對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帶來的阻礙。對于現當代的英語課程教材而言,其每個學校所運用的種類大多不同,就對于學校所運用的這些材料來看,所有的學校也都會要求在課程教學規定時間當中去完成教材當中所需要完成的教育教學任務,這就必然會導致教育教學者需要在整個教學當中對教材當中的內容進行取舍,但是對哪一部分進行取舍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問題。因此教育教學者會很擔心所舍棄的內容會出現在課程最終的考試當中,這時候就很難擔負起相應的責任。這種情況就導致教育教學者在課程教學當中往往會采用籠統形式的課程教學方式,這種教育教學方式很難讓學生能夠更深入的對其中的知識進行理解,進而只學會了一些片面的知識,更難以對其核心素養進行提升或發展。
2.學生自身存在主要的問題。對于中專的學生來說,其原有的知識體系都不夠完整,而且在經歷過失敗之后,學生的自身身心都會存在很大的問題,這就導致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當中難以有信心去主動的學習和探究。在這種情況之下,學習成為了一種苦差事,很難在提起學習的興趣與激情,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反思能力。例如:在對單詞進行識記的過程當中,學生僅僅只是為了記單詞而對這些單詞進行識記,這樣一種死記硬背的形式,雖然記住了但是卻在不就之后又迅速的忘記了,更不用說能夠在后期更長時間進行輸出了。除此之外,英語也逐漸變成了一種“書面語”,不敢張口闡述和交流,這樣一種帶有弊端的學習方式成為了一種惡性循環,難以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
3.教育教學者對中專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帶來的阻礙。俗話說得好,“名師出高徒”。這就說明了,在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當中,教育教學者對于學生進行授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許多課程教學者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卻很難能夠真正的去為學生服務,雖然自身的知識理論能力非常的強大,但是在整個課程教育教學當中,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所以很難提升學生的整體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有些老師由于平時的工作相對繁瑣,因此在備課、備學生以及備問題的時候常常不夠充分,也會出現被學生的問題難到這一情況出現,一次、兩次也許沒有什么問題,但是時間較長的話,就很難在學生印象當中留下好的印象,進而在教育教學當中沒有說服力。
三、英語教學對中專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主要策略
1.將英語教學中的知識學習與技能發展有效的融合。在中專的英語課程教學當中,對于知識進行學習要與技能的發展進行有效的融合,在現實中這二者確實是完全分開的,許多教育教學者在整個課程當中只是進行知識灌輸,師生之間進行的互動非常的少,而且幾乎沒有什么課外的活動。在影視的課程教學影響之下,許多中專英語教師依舊采用的是題海戰術,讓學生原本活潑的英語課堂變成了“啞巴”課堂。授課的內容也與交際用語有著很大的區別,這都與核心素養的培養背道而馳。因而,在英語的課程教學當中,教育教學者應當以顯示目標為基礎,將知識學習與技能發展有效的結合,流出一定的時間來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或者情景模擬,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閱讀習慣以及團隊合作意識,促進學生在知識、情感、品格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2.注重跨文化的交際常識培養,突出民族特色。對于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提升,主要是強調學生的文化意識培養,在中專英語課程教學當中,文化意識主要指的是對待英美文化以及本國文化異同所表現出來的敏感度。通過跨文化交際常識進行學習之后,體驗本國文化與外國文化之間的區別,設身處地的從國家文化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而不是將民族文化與外國文化對立起來,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情景模擬的時候,要有效的分配各個角色,然后采用英語口語對話的形式進行交流,教師依據現實交流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授,將情感以及文化因素滲透到日常的課程教學當中,學生就能夠更深刻的理解文化底蘊對于個人素質所具有的重要性。還有一些學生在課程教學當中,希望唱“獨角戲”,在課程教學當中沒有互動,而且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種教學方式,就讓老師在課程教學當中感到一種勞累的感覺,學生的收獲不大,更別說能夠提升其核心素養能力了。
3.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鼓勵批判思維,提升思維的品質。思維品質歸屬于核心素養文化當中的基礎內容,在《論語》當中“勿必、勿固、勿我”都強調了思維所獨有的重要性,尤其是其中的辯證性思維,這些對于中專英語課程教學來說,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課程教學當中,我們不僅僅要看到現代網絡技術給生活所帶來的便利性特點,同時也需要辯證的去思考它自身所具有的作用,進而更加全面的對新事物進行理解。因此,課程教學者需要不斷增加自己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進而更加全面的看待新事物,了解學生內心深處最本質的想法,鼓勵他們的創新性思維以及質疑能力,挖掘學生更為全新的思維方式,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四、結論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就是學生需要在課程學習當中適應于現代社會發展的趨勢,采用科學而又合理的課程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和高尚的情操,對學生的愛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促使其不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黃玉紅.基于英語核心素養的“學做導合一”教學策略——以一堂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為例[J].校園英語,2018(01).
[2]卜洪超,石安平.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J].英語教師,2017(09).
[3]張慶芳.英語泛讀教學中的語篇分析芻議[J].天中學刊(駐馬店師專學報),1997,S1.
[4]林玲.網絡環境下的高中英語泛讀教學探析[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5,07.
[5]趙云麗.大學英語泛讀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南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03.
[6]劉強.強化英語泛讀教學,適應高考考查要求[J].考試(教研版), 2006,06.
[7]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05).
[8]文學榮.“學做導合一”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1(20).
[9]徐秀俠.高職院校網絡環境下進行英語泛讀教學創新研究[J].校園英語,20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