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要:目的:研究開天門療法對于治療抑郁患者的臨床研究效果。方法:將我院從2016年4月-2017年9月之間收治的抑郁癥患者中隨機選取98例,并將其按照隨機數字性原則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各49例。其中,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治療措施。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以及護理的基礎上加以心理健康教育。對兩組患者的抑郁量表評分進行分析比較。結果:經過三個月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抑郁患者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治療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癥狀,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并且操作簡單,在臨床上值得廣泛推廣。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抑郁癥;生活質量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但是,與此同時,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1]。成年人在社會上、家庭中以及工作中均處在長期的緊張以及抑郁的環境中。不僅成年人,未成年人在學校以及社會中也承受著極大的壓力。當人們長期的處在抑郁的環境中,時間越久,人們越容易出現明顯的精神以及行為上的變化,并且時間一長,人們有極大的可能性患上抑郁癥[2]。在臨床上,抑郁癥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有抑郁、人際關系敏感、失眠、沉默等。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對抑郁癥患者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加以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3]。針對于此,本文對我院98例抑郁癥患者進行了臨床治療研究,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在治療抑郁癥方面的臨床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數據
將我院從2016年4月-2017年9月之間收治的抑郁癥患者中隨機選取98例,并將其按照隨機數字性原則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各49例。其中觀察組包括28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年齡為19~46歲,平均年齡(29.5±4.6)歲。對照組包括22例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年齡為26~49歲,平均年齡(32.5±6.3)歲。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對研究不產生影響(P>0.05)所有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于研究前簽訂了知情同意書,自愿配合研究,確保研究順利進行。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治療措施。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以及護理的基礎上加以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①營造溫馨舒適的就診環境。在病房布局上盡量保證環境溫馨,同時保證治療環境的舒適安靜,防止嘈雜的環境加重抑郁癥患者的心理焦慮情況[4]。盡最大可能消除就診期間患者的緊張、焦慮的情緒。②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建立護理負責制,加強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交流,準確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況,并對其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5]。③進行及時的健康宣講。通過發放抑郁癥治療手冊,播放教育片,向患者普及抑郁癥的相關基礎知識以及治療措施,并對內心焦慮嚴重的抑郁癥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引導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6]。
1.3評價指標
對所有患者治療三個月后的抑郁狀況進行測評,對兩組患者的抑郁量表評分進行分析比較。研究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變化。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1.0 統計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處理。采用t進行組間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計量資料表示P<0.05 本次研究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三個月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抑郁評分平均為(40.5±4.7)分。對照組患者的抑郁評分平均為(49.72±7.8)分。觀察組患者的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平均為(101.6±2.9)分,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平均為(87.5±4.8)分。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近幾年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現代社會中成年人遭受著越來越多的生活、社會壓力,不僅成年人每天遭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未成年人的心理壓力也在逐漸增加。過多的壓力極容易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損害,并且還影響到人們的心理健康,導致近幾年來我國抑郁癥、抑郁癥患者不斷增加,并且患病人群逐漸低齡化[7]。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對抑郁癥患者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加以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針對于此,本文對我院98例抑郁癥患者進行了臨床治療研究,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在治療抑郁癥方面的臨床效果,我們發現,對抑郁患者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治療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癥狀,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臨床上值得廣泛推廣[8]。
參考文獻:
[1]王蘭芝,于玲玲,宋瑞霞,孫思佳.微信跟蹤教育對抑郁癥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19):147-148.
[2]張波.綜合性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系統醫學,2017,2(02):140-143.
[3]周翠粉.健康教育對抑郁癥患者療效的影響[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05):96-98.
[4]張鳳.家庭隨訪及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心理狀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05):106- 107.
[5]梁祖光.基于行為康復訓練的健康教育對抑郁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4,35(35):7957.
[6]宋麗,余學,張慧芳.團體心理治療對抑郁癥患者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01): 51-53.
[7]靳凡. 住院陪護家屬的心理教育對抑郁癥患者的影響[A]. 中華護理學會.全國精神科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C].中華護理學會:中華護理學會,2011:3.
[8]徐秀瑛. 抑郁癥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干預的研究[D].福建醫科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