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
【摘 ? ?要】高中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是多方面的能力與素養,而信息技術學科的發展則進一步推動了課堂教學現代化、科技化和信息化趨勢形成,為學生綜合素養、現代精神的提升創造了機會。因此本文將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優化策略談起,形成具有有效性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 ?教學方法 ?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120
在高中階段,信息技術學科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內涵高度和知識難度,對很多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學習困難,使得很多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產生了恐懼與畏懼。但與此同時,信息技術學科又是培養學生綜合學習素養、良好學習習慣和現代化學習精神不可或缺的學科,因此需要教師進一步提升教學方法的有效性與策略性,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重燃信心和熱情。基于此,筆者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總結以下教學方法供廣大教師同仁參考。
一、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以良好合適的教學情境來感染學生的學習情緒,帶動課堂教學的氛圍是教師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舉措之一。在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工作同樣不能忽略,并且出于對學科特殊性的考慮,教師更要對創設情境的策略與方法進行深思熟慮,最大程度兼顧信息技術學科的特色與學生的發展需要,將學生牢牢地吸引到教學課堂中來。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教學到數據庫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利用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在課堂上統計學生的身高、出生年月和學號信息等,讓學生用舉手統計的方式參與到數據的收集過程中,然后教師再把這些數據用于制作數據庫并開展教學活動。這樣一來,教師就能夠很好地將學生吸引到課堂中,并通過簡單的師生互動來創設互動型和交流型的情境。借助教師收集學生數據的方式來營造趣味、熱烈的情境氛圍,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二、打破教材的格局限制,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從實際情況來看,信息技術的教材具有的是普適性價值,對于每個學校、每個班級和每個學生的針對性作用并不突出。這就使得如果教師一味地按照教材的格局、內容來教學,就很容易造成學生的思路混亂和理解困難。教師應當根據自己學生的學習基礎、思維條件來對教材重新進行合理的分割與整合,將教材的思路整理為具有遞進性、邏輯性和層次性的教學思路,降低學生理解知識點時的難度。同時,教師還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刪減增加,譬如對重要知識點進行延伸拓展,幫助學生了解更加全面、實用、豐富的信息技術知識。這樣一來,教師才能夠將教材的內容合理化,并將之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儲備。
三、用好多媒體等現代化工作,優化課堂講解的模式
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多媒體逐漸開始占領主流教學工具的地位,成為教師在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輔助。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中,多媒體的實用價值更是不容小覷,它能夠憑借自身高效整合資料,直觀展示圖片、視頻和動畫的優勢來優化課堂講解的模式,幫助學生體會到全新的學習感受。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使用PS軟件的時候,就可以先利用多媒體來錄制操作過程的視頻、對操作頁面和步驟進行截圖、制作指導教學的flash動畫等。接著教師再結合PS教學課程的理論知識、操作要點、流程圖和以上資料來制作課程相關的PPT文檔,邊在課堂教學講解的時候邊展示PPT,給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刺激。同時,借助PPT還能夠運用超鏈接實現多種素材資源之間的自由鏈接與切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并幫助學生在視頻、圖片、動畫和文字的綜合運用中不斷提升理解能力。
四、講授式教學與演示式教學結合,提高講解的全面性
教師課堂講解的風格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思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用理論來細化實踐演示的原理與要求。譬如教師在操作某一個計算機流程的時候,就要給學生詳細講解相關的原理要點,給學生分析易錯點;在講解到理論內容的時候,教師就要用好計算機來進行具體的演示拓展,提升教學的直觀性;在講解到VB工程不同后綴格式的區別時,教師就可以邊講解邊用計算機對工程后綴進行修改然后打開文件,查看不同后綴下VB工程操作性和可讀性的差別。借助這種相互補充和驗證的方式,教師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的知識都充分地展示給學生,從而提升學生學科知識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五、積極創造上機實踐的機會,培養學生綜合的能力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十分重視實踐的學科,除了教師需要通過操作演示來豐富講解內容,規范學生的操作流程外,還需要教師為學生創造豐富的上機實踐機會,讓學生用自己的雙手、雙眼去開拓個性化的學習思路,在理論與實踐的共同學習中提升綜合素養。 一方面,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跟著自己的講解語言和操作一起展開實踐練習。教師可以開一個教學小窗口,自己在小窗口中講解演示的時候,引導學生模仿教師的操作步驟開展模仿式的學習,幫助學生逐步找到上機實踐的感覺。另一方面,教師要給學生布置充足的上機實踐作業和任務,教師布置的作業不能只局限在書面練習中,還要主動設計和開放電腦系統,讓學生在課后的時候完成計算機操作的相關任務,從而培養學生綜合的信息技術能力。
六、做好攻堅輔導工作,幫助學生積累有效的學習經驗
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信息技術還是相對比較陌生和抽象的學科,所以學生在課后完成作業的時候常常會遇到各種困難,會犯許多錯誤。這就使得教師必須要積極承擔起輔導者和指導者的責任,幫助學生完成攻堅提升工作。一方面,針對學生作業練習中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發現并對學生進行單獨的輔導改正,培養學生正確的解題和學習思路。另一方面,教師要積極開展答疑活動,鼓勵學生有問就提,將自己在課堂上、練習中的難點都提出來和教師探討解決,幫助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經驗和方法。
綜上所述,在提升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中,教師能夠運用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歸根究底,教師在選擇和運用方法的時候,重點必須集中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自己的教學風格,改善課堂教學的環境等內容上。同時,教師還要做好教學統籌的工作,對教材、資料和方法等進行篩選優化,對學生課前的預習做出指導,對學生課后的攻堅進行輔導,幫助學生在課堂內外、教學前后都開展全面有效的學習,為提升課堂質量創造機會。
參考文獻
[1]顧秀君.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2(25):133-133.
[2]陳長浩.新課標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探討[J].教育信息技術,2006(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