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波
【摘 ? ?要】在中學教學階段,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情況,因為中學生的心智不成熟,稍不注意就會形成錯誤的思想道德觀念,釀成無法挽回的局面。所以教師在教導中學生時除了講授課程還要關心學生的品德思想和心理健康情況,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并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德育教育 ?心理教育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135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中尤為重要,但是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習,學生愿意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有精神支柱,自己內心有學習的欲望和遠大的抱負。精神力量對一個人的作用不容小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精神力量才能讓學生發展得更好,而培養的關鍵就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讓學生有正確的三觀以及建立遠大的志向,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心智和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中學進行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據
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師主要的教學工作之一,教育的根本在于教書育人,但是育人是最重要的,教師要讓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和健康健全的心理,然后才讓學生帶著自己理性的思維去學習知識,運用知識。下面我將簡單介紹一下中學階段對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據。
首先,進行德育可以讓學生明事理,懂是非,明白做人的道理和原則。中學生將來也要步入社會,在學校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學習知識還要學習正確的品德和思想。德育的重要性非同小可,目前關于高材生走上犯罪犯法的道路的報道層出不窮,這些人本來可以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社會創造價值,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但是由于思想觀和價值觀的扭曲走上了一去不復返的道路,讓自己生活在黑暗里并且為社會制造了許多麻煩。這些問題青年在學校接受教育時就只學習了專業知識,在思想上并沒有接受太多的灌輸,導致了學生在理解問題時或者考慮其他事情時思想出現了偏差,才讓學生誤入歧途。所以,在中學階段為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非常重要,教師要讓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樹立崇高的道德品質,要讓學生有辨明是非的能力,懂得做人的底線。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同等的位置,心理健康才能做出正確的行為,才能不被情緒左右淪為情緒的奴隸,做出一些讓自己后悔莫及的事。現在有很多學生因為心靈受過創傷或者心理素質不夠,在遇到問題時選擇了極端的態度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引導學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決定了學生是否能夠以正確的思想,健康的心態去學習,決定了學生在學習道路上能夠走多遠,飛多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增加這兩者的教育,讓學生的思想得到進步,打造健全心理。
二、進行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師以表率,以身作則
榜樣的作用十分強大,近年來國家對用榜樣來進行教育的活動越來越重視,也不斷地鼓勵新青年向時代楷模看齊,大力尋找在生活中值得學習的時代榜樣,作為大家的精神力量。英國著名畫家威·亞歷山大說過:“命令只能指揮人,而榜樣卻能吸引人。”這說明了榜樣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而學生接觸到最多的就是教師,把教師作為自己的榜樣。所以,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同時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個契機。首先,教師要嚴于律己,遵守各種道德行為規范,做事有自己的原則絕不觸碰底線。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可以讓學生學習品德思想的知識,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其次,教師可以分享自己的一些生活經歷,告訴學生自己處理事情的心態,自己心理的轉變。讓學生學習在壓力下如何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讓學生有樂觀、積極的學習生活態度。在面對生活的考驗和學習的重壓時也可以用平常心對待。教師在德育方面和心理健康方面通過言傳身教達到的效果一定比通過枯燥的理論知識帶給學生的感觸多,學生通過對教師的學習會讓自己的品德思想和心理素質得到很大的提升和鍛煉。
(二)教育需聯系實際生活,引用實際案例教育學生
對學生的教育不僅需要書本知識的熏陶,更需要對實際生活思考和理解。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學生思想方面的教育,書本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很多在這些方面有問題的人都讀過很多書,道理都懂,但是因為沒有實際的運用所以根本理解不了其中的精髓。所以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來教育學生。首先,教師要選擇關于道德的案例來進行教育,我們的社會既是法制社會又是道德社會,教師要通過違反道德底線的實例告訴學生道德的重要性,以此培養學生的道德知識。其次,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由于心理問題造成錯誤的案例,警示學生如果自己心理出現問題一定要及時找人進行溝通疏解,讓學生先有這方面的意識再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心理學習,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建立良好積極的心態。思想教育一定要結合實際生活,運用實際案例讓學生避免出現類似的問題并學習道德知識與心理健康知識。
(三)開展德育與心理咨詢活動,幫助學生調整心態
德育的培養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對學生進行教育而想要發現心理有問題的學生非常困難,中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強,喜歡把自己的另一面隱藏起來。對此,教師可以開展一些咨詢活動,學生可以匿名地將自己的問題或者困惑的事情通過信件的方式告訴教師,教師理解學生的困惑并且為學生指點迷津做出回答后再放回去讓學生自己取走。這樣既避免了學生不愿意透露隱私的問題又解決了學生的心理問題。但是教師要保護學生的隱私,讓學生能夠相信教師,把教師作為自己的朋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通過不同的方法和學生溝通,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綜上所述,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對中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只有先將思想培養好,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以及正確的心理狀態,才能讓學生知道學習的真諦是什么、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什么、自己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讓學生可以正確的學習。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教育的方法,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讓學生把自己當作榜樣,其次教師要通過實際案例和建立溝通交流的平臺解決學生的問題,教給學生正確的知識,讓學生保持健康的心態的同時也接受到了良好的德育。
參考文獻
[1]譚軍.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滲透[J].教學與管理,2011(36):94-95.
[2]單作民.中小學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性分析[J].教學與管理,2007(3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