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艷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世界的認知還比較模糊,為了讓小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就要注重道德教育工作的推行情況。這篇文章主要研究的就是小學班主任如何進行德育工作的問題。以小學道德教育的現狀作為切入點,詳細介紹了激勵策略在德育工作中的運用情況。
關鍵詞:道德教育;激勵策略;班主任
引言
班主任在小學階段的教學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于學生而言班主任就是學生們的學習以及生活的引路者。處于該階段的學生其思想品質正處在初步形成時期,想要提高小學生的道德素養,為今后的學習以及生活打好基礎,那么就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這也是培養小學生核心素質的一個重要推動力。
一、德育工作中激勵策略的優勢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內心十分敏感,具有很強的好勝心與自尊心,由于小學生的腦部發育還沒有完全成熟,因此管理情緒的能力比較差。針對這一情況,在進行德育工作的時候是以激勵法是十分適宜的。一方面當小學生犯下一些錯誤之后,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撫小學生的情緒,并且通過積極的引導降低小學生的緊張感以及焦慮感。在此基礎上在進行錯誤的糾正會起到更高的效果,同時這種耐心的教學方式會在不知不覺中增加小學生的逆商,對于提高小學生的道德水平有著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使用激勵法進行道德教育能夠充分激發小學生心中的好勝心,將“遵守道德”與獲得榮譽感進行關聯,使得小學生自主養成懂禮貌、講道德的好習慣。
二、小學德育中的問題
(一)激勵方法僵化
雖然小學的班主任都明白激勵法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道德教育過程中使用激勵法的方式卻有待商榷。道德教育的特點是不拘泥于特定的形式,無論是各個科目的學習還是課余活動時間,都可以進行道德的教育工作[1]。然而有的班主任常常將道德教育看成是一個單獨的學科,每周規定出獨立的時間進行學習,并且以上課的形式使用激勵法,這種過于功利化的理念導致激勵法失去了靈活性,變得僵硬刻板,無法發揮其應有的效果。
(二)理論與實踐脫鉤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我國的中小學教育工作越來越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但是在一些地區該工作的開展情況并不好。一部分班主任在進行道德教育工作的時候還是習慣使用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先在黑板上將結論寫下來,并且通過大量的事例列舉來支撐這個結論。小學生由于人生閱歷有限,無法深入了解班主任所講的事例,往往聽得一頭霧水。這就造成了理論與實踐的割裂,采用這樣的方式雖然簡化的教育的難度,但是卻降低了道德教育工作的質量,得不償失。
三、德育工作中激勵策略的具體使用方式
(一)從生活出發提高小學生道德素養
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想要長久穩定的發展就必須要以良好的道德作為基礎,古人所說的“做事先做人”就是這個道理。小學階段的道德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養小學生積極性上、樂觀活潑的人生觀以及行為習慣。想要達到這個目的,班主任就必須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班主任要密切關注小學生在學校中的各種活動,如果發現值得表揚的事跡要馬上給予正面激勵,并且在全班范圍內進行宣傳,比如說班主任發現某些同學在放學的時候會主動清理自己身邊以及周圍的垃圾,或者是撿到貴重物品主動交給老師,這些行為的發生都是以良好的道德素養作為依托。班主任在發現這些好人好事之后要及時進行口頭激勵,并且將這些事跡進行整理,在班會或者家長會上進行宣傳,借助這種方式來增加小學生的榮譽感。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質的框架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得到了加強,漸漸成為了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小學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也要遵循這一客觀規律,褪去班主任以往的那種權威者的光環,將教學主體交還給小學生,讓小學生真正成為德育工作的主體。在實際的道德教育工作中,班主任不能再實行“一刀切”的教育方法,要重視每一位學生的個體差異,沉下心來仔細分析學生的成長環境以及道德素養,盡力為每一位小學生打造出適合自己的道德教育模式。一方面班主任要加強與小學生的溝通,通過足夠的耐心消除掉學生的緊張心理,讓小學生可以將內心的真實想法說給班主任,從而讓班主任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另一方面班主任也要鼓勵小學生之間的交流,通過定期樹立“道德小標兵”或者整理記錄“班級道德日記”等方式讓小學生能夠主動學習道德素養高的同學的行為規范,最終在班級內部形成一種“重道德,講禮貌”的良好氛圍。
(三)巧用情感共鳴
在激勵教學法當中,如何調動情感的共鳴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道德教學活動中,由于道德教育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不像數學、科學等科目對于對錯有清晰的判斷標準。在道德視域下,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看上去其感悟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班主任在進行道德教育的時候,要充分調動、啟發小學生的同理心,通過適當的引導人小學生熟悉普世價值觀,這種情況上的共鳴會讓小學生體驗到一種歸屬感,從而提高其道德修養[2]。比如說利用每周一的升旗儀式通過敬少先隊禮以及唱國歌等方式激發小學生的愛國情懷,讓小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班級。再比如通過每年植樹節的植樹活動,讓小學生通過分工協作體驗到勞動的快樂以及合作的重要性,將德育工作真正融入到生活中。
四、結束語
小學階段的道德教育對于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有著非常明顯的幫助作用,想要提高德育的效率,就必須要借助激勵教學法,通過適當的情感共鳴以及調整教學方式等手段,讓德育工作能夠更好地開展下去。
參考文獻
[1]趙燕波. 關于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7, 1(8):75-76.
[2]陳奕萍. 淺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J]. 課程教育研究, 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