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紅
【摘 ?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變革,中學教育越發注重學生的德育發展,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學習,這對學生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養成都是具有很大影響作用的,故而,加強德育教育至關重要。反觀當前的教學現狀,以心理健康教學為前提,確保德育教學的高效開展是一項有效的教學舉措。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教育 ?重要地位 ?積極作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152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越來越高,健全的人格和較高的思想覺悟都是對時下年輕一代最基本的要求,這些素質的培養都是需要德育教育得以實現的。不過,當前的德育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抵觸心理嚴重,思想覺悟不高,對一些政治性的問題難以深入思考與探究,這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教師要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作為一名中學教師,就以我現階段的教學狀況而言,我認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德育教學高效開展的前提,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是在潛移默化的增強學生的德育素養。接下來,我將深入剖析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的關系,并具體闡述心理健康教育對德育教育的積極作用,以求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將學生發展為一個“健全”的人,符合當前的社會需求。
一、心理健康教育對中學德育教學的積極作用
(一)有助于細化德育教學工作,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從整體上來看,心理健康教育是隸屬于德育教育的,也就是說,心理健康教育僅僅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清楚認識到這一點后,我們就能夠明確一點,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有助于細化德育教學,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確保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從心理健康的教學內容來看,它主要解決的是學生平常瑣碎的事情,包括日常的人際交往、關系處理、情感教育、學習心理等等。一般說來,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生往往在學習態度上更加的端正,在為人處世方面更加的靈活,學習心態上也有所轉變,更多的從以前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了主動學習,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帶來的巨大益處,有了這個前提,德育教育的開展就變得比較簡單了,且教學過程也會更加的順利,質量更高。當教師在展開一些枯燥無味的理論德育教學時,學生能夠在正確學習心態的引導下專注下來,相較于以往的學習狀況,效果顯著。且心理健康教育解決了學生生活與學習中大部分的瑣碎問題,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德育學習的深入思考與探究中,學生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領悟力加強,自然,學生的綜合素養得以提升。
(二)健康穩定的心理狀態是形成良好思想與政治意識的基礎
正所謂“健康穩定的心理狀態是形成良好思想與政治意識的基礎”,基于這個前提,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如若學生在進行德育學習的時候,學習心態都是不單純,不正義的,那何談愛國主義,人道主義,道德教育的教學呢?且學生不平衡的心理問題也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學生也難以深層次的理解到教師講解的關于傳統美德、政治等方面的內容,當然,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綜上所述,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有了健康的心理基礎,學生會積極自主地參與到德育學習中去,自愿的接受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自然,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能夠得以培養與增強。另外,教師還可以開設心理咨詢室,為學生的心理輔導提供條件,確保德育工作的高效開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更新了德育教學的模式
在以往的德育教學中,大部分的教師或家長都將學生或是孩子犯的錯當作他們自身的問題,比如是思想覺悟有錯,道德不規范,思想覺悟不高等,在這一錯誤意識的作用下,教師或家長大多就是對學生或孩子進行批評,并明令禁止他們不準犯同樣的錯誤,這種教育方法不但容易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同樣教學效果也不明顯。由于教師或家長沒有抓住學生犯錯的原因,在教學出現了偏差,學生下次犯錯的可能性還會很高。展開心理健康教學后,教師就可能多從學生的溝通交流中發現問題,并密切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心理需求,對學生展開正確的情感引導,由此,才能夠與學生建立平等、信任的關系,為學生的高效學習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有了這個基礎,學生能夠自由的展開獨立思考,自主探索,這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達到德育教育的要求。
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的有機整合,促使學生健康發展
(一)明確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內容的異同,加強學生的綜合培養
不少教師都是將心理教育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講授,沒有進行有效的區分,這對學生的健康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教師要明確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學教學內容的不同之處,在實際教學的開展中,有側重點的進行教學,教學效果自然能夠更加顯著。比如在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教師主要以溝通交流的教學形式為主,重在學生個人問題的解決上。在德育教學開展時,教師要以身作則,在思想政治,道德講解的時候,要融入多種現實生活中的實例,確保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并做出正確行為,在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推動下,促進學生愛國主義、人道主義、集體主義等美好品德的發展,以求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今后個人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師要帶領學生展開實踐學習,增強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的聯系
有了心理健康教育為基礎,德育教育的開展將會順利很多,且效果也會更加顯著。為了進一步極強德育教學質量,教師要以學生為教學重點,引導他們多展開細致的觀察,在現實生活中去探尋傳播傳統美德的優良行為,并加以學習,促進學生自身道德品質的有效提升,同樣,教學目標也能夠有效達成。
(三)教師要探查學生德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心理健康教學方式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引導
在德育教學的實際開展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以求教師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并做出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在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有效提升德育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學高效開展的基礎和前提,教師要明確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學中的重要性,增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以求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建有利的環境,確保學生在高效的德育教學課堂中,升華政治思想,學習美好品德,促進自身養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參考文獻
[1]陳玲玲.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德育過程中的功能初探[D].蘇州大學,2010.
[2]顧文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上海教育,1998(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