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關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不斷受到關注。加強對高中學生德育教育與心里健康的融合教育已經成為當前我國將于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二者融合是實現學生在高中階段健康成長、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基礎條件,更是為社會輸送人才所需要使用的必要手段之一。在實際的實踐教學中,將二者進行充分的融合存在著巨大的難度以及挑戰,為了培養出綜合素質較強的綜合性人才,推進教育改革的進行,高中教師要認真貫徹執行教育部門所下發的各項文件精神。本文將淺談高中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關鍵詞:高中生;德育教育;心理健康
引文:
眾所周知,做好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將會在不同的方面完善學生的品德,健全人格發展路徑,對高中生未來的綜合素養的提升有著最為直接的影響。二者的有機融合則可以在已經程度上擴展各自所具有的功能,達到更加良好的教育效果。心理教育雖然具備一定的德育教育功能,但還是存在一定的區別,將二者融合,達到優勢互補。下面將就該方面內容展開敘述。
1 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融合的意義
高中階段作為孩子樹立三觀以及遠大抱負和理想的重要的時期,若果缺少教師對其進行專業性的指導,極易在此過程中引發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在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中應相應的注意德育教育。目前,部分教育工作者將研究方向集中于如何將二者進行結合,采取多樣化的方式研究高中生目前的心理健康水平極為重要,二者在本質上的目的性為進行融合提供了前期基礎[1]。目的均為幫助學生切實的解決問題,堅定理想信念,樹立良好品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 開展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工作的必然性
2.1 符合社會發展需求
我國社會處于高速發展期,對新型人才的要求正在逐漸的升高,新時代的人才不僅需要擁有極強的專業能力,更需要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遭遇困難后,能夠冷靜的處理突發事物,內心膽怯懦弱的人注定無法勝任要職。只有學生的全面素質得到提升方能夠在未來社會競爭中贏得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2.2 德育教育的現實狀況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由于二者的工作方式方法存在不同,德育教育主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教育灌輸,長時間進行容易引起學生產生抵觸情緒,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心理教育則是注重學生個人價值觀的實現,在疏導過程中易被學生所接受,在此方面能夠彌補德育教育的不足之處,拓展德育教育的工作渠道,符合現階段的實際發展狀況。
3 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主要方法
3.1 設立校園心理輔導站
學校相關領導要結合實際情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咨詢輔導站以及門診做到及時發現心理上存在的問題的孩子,并能夠在第一時間開展疏導工作。在門診工作的工作者需要專業人員,要具備各項專業素質,擁有為學生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保護咨詢者的隱私和自尊心[2]。心理有障礙的學生不愿意讓其他人知道,基與此原因,學校可設立部分心理咨詢箱,并開展線上咨詢,讓害羞的同學也能擁有解決實際困難的有效途徑,通過上述方式,讓孩子在校園生活中擁有健全的品格。
3.2 強化教師的綜合素質
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起著引領與榜樣的作用,每個老師都在要在教學中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提升綜合素質。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老師隊伍的整體建設水平,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提高新人的入職門檻,從多方面共用努力從而培養出高水平的教師團隊,擁有超高的教學水平、極強的責任心。老師也應進行相應的心理培訓,在今后的教學中,發現問題能夠在第一時間做出合理的疏導。在言談舉止等方面爭做榜樣,致力于優秀人才的培養工作。
3.3 發揮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在教育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巨大,學校在開展德育和心理教育融合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家庭在此過程中的作用。校方可以與家長進行電話交流,定期開展家長會以及家訪等形式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家長也應積極的配合各項工作的開展,為孩子的成才打下堅定的基礎[3]。
3.4 集中社會優勢教育力量
高中生作為未成年人,他們的健康生長需要社會的關心和愛護。根據我國已經出臺的相關法律規定,我國社會擁有履行此職責的義務,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教育部門要聯系社會各團體,積極配合好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工作,認真貫徹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打擊一切犯罪行為;有計劃有組織的讓學生參與到具有教育意義的社會活動中去。讓學生對社會有初步的接觸和了解,明確身為我國公民,需要具備的優良道德品質以及每個人獨特的人格魅力。
3.5 建設良好的校園環境
校園文化是對一個學校主體文化進行的相對反應,教育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優良的校園環境作為鋪墊。學校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分為,例如建立孔子雕像、現代化圖書館等,已午間廣播、名人講座等形式激勵學生潛在的民族自豪感,教會學生正確面對人生。
結束語
通過前文所述,對二者的融合進行了簡要的分析,總而言之,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進行融合,不僅滿足現階段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高中生在成才過程中所要經歷的關鍵內容之一。二者的教育融合實現了“育人”這一教育目標。只有充分挖掘學生的個人才能,方能培養出復合型人才,利于教育改革的正常實施。
參考文獻
[1]楊旭洲.新形勢下高中道德教育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3.
[2]谷宇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
[3]宋歡.探析高中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林區教學,2015,1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