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艷
一直以來,中職教育受到我國社會各界認識的關注。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中職教育的核心在于為社會更好地培養人才、培養專業型人才,因此教師應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注重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在本文中,我將從教學實踐入手,探索如何在中職院校中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模式。
長期以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一味強調教師如何有效地傳授知識,忽視了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認知過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模式能夠彌補“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的弊端,真正地將學生作為學習中的主導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領者發揮作用,為學生的職業發展保駕護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使學生成為適應社會的實用型人才。
一、了解學生層次,實現因材施教
很多學生在中考失利后對學習缺乏信心,進入中職院校進行學習,因此他們很多基礎知識都不過硬,也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了解,劃分出學生的基本層次,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基于自己的水平進行發展。
在教學之前,教師應對學生的基本能力進行了解,分析學生對于經貿專業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對學生進行初步的層次劃定。同時,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觀察,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表現、學習能力等進行分析,進一步對層次進行劃分。根據層次的不同,教師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不能夠讓學生接觸過難的問題,防止對學生造成精神上的打擊,應讓學生接觸比自己水平略難的知識,在產生探索欲望的同時,也能夠獲得完成教學任務的成就感,從而促使學生一步一步努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對學生進行激勵,鼓勵學生完成更高難度的挑戰。每過一段時間,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定,重新對層次進行調整,對于層次提升的學生,應給予其一定的鼓勵,使其進一步得到發展;而對于層次降低的學生,教師應通過旁敲側擊的方式對學生的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找到有效的解決措施,使學生能夠找到狀態,改進自己的學習方式,重新找到學習的動力。
二、做好教學設計,展現職業訴求
在中職院校中,教師培養的都是專業型的人才,對于職業技能的要求比較高。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將職業訴求滲透在其中,使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未來發展與教學內容進行聯系,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為進入社會、崗位進行準備和鋪墊。
要想充分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面臨著較大的任務,應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基礎調查,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未來發展融合在一起。對于經貿專業來說,涉及很多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如果教師沒有與時俱進,了解當前社會環境,就難以適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應及時更新教學資源,選擇與當前經濟形勢相關的典型案例,使學生能夠引起共鳴,積極參與到討論過程中,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教師也應意識到時代對教師的新要求,應不斷學習創新理論,積累更多的專業知識,掌握經貿專業的相關問題,對飛速變化的社會環境有精確把握,從而具備更加堅實的專業基礎。并且,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師應為學生補充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拓展知識,使學生能夠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并在完整的體系中進行學習和發展,使自己的專業能力得到提升和發展。通過教學設計的創新,能夠將經貿專業的職業訴求展現在其中,使學生能夠為即將進入社會做好準備,并注重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使自己成為更符合社會發展的綜合性人才。
三、組織職業活動,引導未來發展
探究性和實踐性是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不僅僅要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更應讓學生有實踐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使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轉變為生動、實際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教師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能夠初步掌握經貿專業的工作技能,在工作情境中對職業發展所需的技能和知識進行補充。尤其是在義務教育階段中,很多學生都比較適應灌輸式教育方式,很少接觸實踐教學,因此教師應為學生走入社會做好過渡準備,讓學生為可能會面對社會的現實問題做好思想上的準備。對于經貿專業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當地的經濟問題進行調查,并思考如何通過自己的專業技術解決經濟問題。教師也可以在學校中進行場景模擬,讓學生走進一個模擬環境中,對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處理,幫助學生做好就業前的準備。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入企業中進行實地考察和實習,讓學生對未來的職業進行了解,并做好求學階段的規劃,為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經貿專業畢業生而努力。學校也可以邀請企業中的領軍人物到學校進行演講,對學生產生精神上的激勵,促使學生為了成為優秀的人才而不斷努力。通過組織職業活動,能夠讓學生對未來的發展進行初步感知和了解,認識到自己的綜合能力與社會崗位的差距,有針對性地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并且在實踐中實現自己綜合能力的發展,為成為一個優秀的社會人才而不斷努力。
總之,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學生主體”教學觀念的重要性,并在教學中逐步將學生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上,教師的角色轉變為引導者,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解決問題。只要將“以學生為中心”落到實處,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促進其對知識的探索,提高認知層次,明顯改善課堂氣氛和提升教學效果。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將不斷增大,中職院校的教師應認識到專業型人才的重要性,并在教學過程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現職業訴求,組織職業活動,讓學生能夠在不斷探索和實踐的過程中實現專業能力的發展,最終成為社會需要的綜合性、實用性人才。
(責編 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