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駿
摘 要:現代科技發展迅速,特別是信息技術更新很快,互聯網在各行各業產生了重要影響,尤其是對于金融行業具有重要作用。互聯網金融在近年來逐漸興起,金融開始金融進入普惠時代,這就對金融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金融學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不適應現代化互聯網金融發展要求,因此,要重構金融學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采取現代化互動式教學,網絡化考核方式,創新專業課程教學模式,從而培養出符合現代要求的互聯網金融人才。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學;教學改革
互聯網成為現代生活中重要工具,給人們生活帶來重大改變,尤其是在金融行業產生了重要影響,出現了第三方支付,眾籌,網絡借貸等模式開始出現,這就給中國金融經濟產生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互聯網金融行業專業人才卻出現不足,這很可能會制約互聯網金融發展。因此,金融人才成為高校培養重要任務。高校在金融學專業教學中應改革以往教學模式,應用整合現代化科技,整合資源優勢,培養應用型專業人員,為社會輸送專業人員。
一、傳統金融學專業教學體系存在問題
(一)傳統課堂教學理論性過強,實踐性較弱
傳統金融學教學課程主要有,西方經濟學,金融學,保險學,財政學,統計學,投資學,國際金融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央銀行學等,這些課程都偏重于理論教學,而缺乏對應用型高科技人才的創新培養,課堂教學知識內容單一,教材陳舊,教學內容也不能緊跟現時代發展,不能及時反映最新金融動態發展,出現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1]。
(二)教師隊伍專業技能不強
現代化金融行業越來越結合互聯網技術,對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提出高要求,同時對高校教師隊伍提出了高要求,教師需要具備金融理論知識,IT技術知識,信息知識,管理學知識,以及金融實踐操作知識。但是現代高校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教師沒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學習掌握金融,統計,互聯網等金融相關專業知識,提升實踐能力,專業技能出現不足,尤其是面對市場出現的各種金融產品,不能靈活掌握,更加不能教給學生。另外,很多高校對教師專業技能不夠重視,不能提供專業培訓課程,不能安排參加各項重要金融學領域會議。
(三)教學設施比較落后,校企合作不到位
應用型人才重在實用技術培養,很多高校為了突出“應用型”,就在部分課程中加入了幾學時的實訓課程,但是占比比較少,且很多學校教學設施比較落后,實訓內容就是通過互聯網方式瀏覽金融網站和看股指大盤走勢,這種學習缺少點鈔機,票據打印機,指紋儀等專業設備和配套的金融軟件模擬操作,不利于學生鞏固練習金融操作。且,部分高校并沒有建立與高校合作形式,更加不會設立實訓基地,很多銀行與高校合作形式也僅限于營銷,催繳等崗位,不能完全解決學生就業問題。
(四)教學手段單一
傳統教師教學課堂中主要是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教學方法,雖然很多教師開始融合多媒體授課,采取PPT形式,MOOC授課方式,但是教師只是通讀PPT內容,不能有效創新教學手段,這種形式就限制了學生拓展能力,只用來學習教材內容,忽視了其他學習操作能力[2]。
(五)教學考核方式單一
傳統課堂中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考核大多是采取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相結合的方式,這種成績一般都是書面成績,平時成績也體現在出勤率,其中測試,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等,考核方式比較單一,缺乏實踐操作考核。大多數其中測試和作業都屬于知識點類題目,學生通過背誦甚至抄襲完成,這并不能體現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能體現對知識的實踐操作認識。期末成績和論文完成情況中創新性較差,缺少作者觀點,不能體現出學生的學習水平。
二、金融學專業改革教學途徑
(一)設置相關課程,完善教學內容
信息技術發展非常迅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要利用科技技術,解決市場上可能面對的各種問題,金融學與現代技術聯系緊密,更加需要現代化科技教學,設置相關課程,完善教學內容。在銀行,證券,保險課程基礎上,營銷課程,和金融學專業課程要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促使學生能夠順應金融與互聯網一體化發展趨勢,重建傳統行業的認知,在課堂學習中強化學生互聯網金融概論和互聯網思維,養成互聯網貨幣,互聯網金融模式使用習慣,培養學生互聯網思維,創新思維。教學內容還應當增加大數據金融,信息采集分析等,讓學生能夠全面認識大數據技術,并懂得為金融行業做好數據服務。
(二)提升教師專業素質
教師要有提升教師專業素質,構建金融學師資人才隊伍,組建專業人士和行業優秀者擔任學生教師。現代化社會中專業教師不僅要專業的理論知識,還要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高校可以通過引導教師觀看專家授課視頻,參加專業培訓課程,參與企業實踐金融,多參與社會中相關專業活動,提升專業素質和社會能力[3]。還可以通過聘任社會中有經驗的,專業能力強的社會工作者到高校任教,講授企業專業知識和職業素質,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三)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高校在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方面,應當建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專業實訓室,通過實訓基地方面為學生提供一個專業的可操作的模擬教學環境,讓學生在實訓基地就可以完成理論和實踐學習,提升各方面能力。可以通過每一步操作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在操作中提升對業務處理的理解能力;通過對企業中模擬聯動業務,內部現金業務,綜合業務系統菜單處理,讓學生在模擬操作中提升實踐操作能力;通過讓客戶遞交的憑證判斷客戶需求,讓學生對操作打印后產生的各項單據進行了解,提高學生分析能力。高校在校內外實訓基地,不僅要完成理論學習,多參與實踐操作,提升能力,還要有機會參與和跟進企業專業項目,在企業不同崗位進行學習,開展認知實習,定崗實習,項目訓練等活動,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四)完善與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
高校在進行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完善和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建立實踐教學平臺,教學中采用互動式教學模式,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基礎類理論課程可以采取案例教學,在課堂中創立不同教學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多引起教學互動;技能類課程主要是采取任務型教學模式,根據各家商業銀行柜臺需求,培養學生實操技能,包括點鈔機能,中文與數字輸入技能,假幣鑒別能力,等崗位操作基本技能;還可以采取項目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項目研發過程,開展產研結合和行動導向等形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研究和操作中,在學習和訓練中,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全面提升專業素質。
(五)建立公平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
高校金融學專業考核評價方式應當多元化,體現考核評價的科學化,合理化,考核內容包括學生學習態度,理論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實踐操作能力和職業能力素質,等等全方面評價,體現評價的多元化。基礎知識學校可以采用機考形式考試,職業能力考試可以實行現場操作,在考核評價中體現做中學,做中考的模式。系統機考還可以實現多種形式教學,可以系統自動抽題,快速閱卷等形式。教學中綜合評價可以體現出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對學生進行全方面考核,幫助學生完整掌握知識和技能,促使學生成為現代化專業人才[4]。
結束語
在互聯網背景下開展金融行業,要能夠結合現代化科技發展,信息技術發展,引導金融學專業學生培養學習能力,實踐能力,提升綜合職業素養。傳統金融學專業存在很多不足,因而,高校在現代化金融學專業設置上要有針對性地提出創新教學措施,從完善教學內容,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建立實訓基地,完善與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建立公平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完成金融學教學改革,培養出實踐能力和理論能力都強的現代金融人才,為社會金融發展提供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王丹妮,彭雨蒙.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金融學教學改革初探[J].消費導刊,2019,(15):91.
[2]王美懿.“互聯網+”背景下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鴨綠江,2019,(10):94-95.
[3]楊帆.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學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新商務周刊,2018,(12):138.
[4]馬天驕.小議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金融學教學改革[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5):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