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玲玲
摘要:信息時代的到來加速了現代科學技術和信息和技術的發展與革新,同時也推進著教育教學的現代化與信息化,為教學手段的創新帶來了挑戰與發展機遇。在這種形勢下,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課堂教學過程之中,促進著知識呈現方式的轉變、教學資源的豐富和學生學習方式的優化。那么,究竟如何實現多媒體技術在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呢?本文將從通過多媒體展現美術特點、通過多媒體豐富教學資源與通過多媒體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這三個方面出發,分析多媒體技術在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的具體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農村;小學美術;應用
美術教學是我國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陶冶學生藝術情操、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審美能力與藝術素養的有效途徑。但是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小學美術教師多采用單一的知識灌輸和講解的方式,導致整個課堂枯燥、單調,學生也逐漸失去了美術學習的興趣,美術教學的效率低、質量差。而多媒體技術有著即時性、直觀性等優勢,運用到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實現課堂教學的生動化、趣味化。因此,小學美術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并不斷提升自身信息技能與素養,實現多媒體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一、通過多媒體展現美術特點
教師語言講解、課文教材的紙質呈現通常無法完整的為學生呈現本質性的美術特點,這樣會對學生美術知識的理解和美術畫作的欣賞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而多媒體技術有著強大的功能,能夠將美術特點完美地展現給學生。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便可以充分錄用多媒體技術,將美術知識或者畫作以圖片、動畫、視頻等形式生動、直觀、形象的呈現給學生,并輔以優美的音樂來展現美術的特點。這樣不僅能夠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還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美術知識、觀察美術畫作,從而實現高效率、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授校本教材《風箏的故事》這部分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們了解做風箏的方法,感受風箏藝術具有的獨特魅力,上課后,筆者充分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們播放了“風箏”的起源于發展歷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們的興趣,通過播放造型各不相同的不同類型的風箏作品,引導學生們觀察這些風格不同的風箏作品的鮮明特點。精美的多媒體直觀展示,讓每位學生們充分感受到了風箏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樣一來,在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中,筆者通過多媒體展現了美術的特點,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通過多媒體豐富教學資源
美術知識其實是包羅萬象的,但是由于教學目標和課本內容的限制,學生只能通過教材來接觸和學習到一些固定的、有限的美術知識,這便造成了學生學習的局限性。而多媒體技術以互聯網絡為支撐,能夠實現海量教學資源的共享,實現教學內容的拓展。因此,小學美術教師便可以充分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及時上網,在互聯網中進行美術相關知識的搜索,以構建起更加完整的美術知識結構體系,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從而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的深度與廣度。
例如,在教授校本教材《有趣的鞋》這部分內容時,為了豐富教學資源,拓展學生們的視野,筆者結合多媒體為學生們展示了各種類型的造型有趣的鞋,將有趣的鞋形象具體化的展現在學生們面前。學生們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充滿興趣地看著多媒體。筆者向學生們介紹這些恐龍的生活習性,不同類型的恐龍如何生存、如何保護自己,如,三角龍頭上的三個角是用來保護自己不被食肉恐龍所傷害,翼龍可以通過翅膀飛行等,帶介紹完畢后,筆者讓學生們畫出自己喜歡的恐龍圖形。這樣一來,在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中,筆者通過多媒體豐富了教學資源,拓展了學生的繪畫視野。
三、通過多媒體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掌握了課堂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學生卻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缺乏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機會,這樣并不利于學生的高效學習。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發布任務或者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資料,來思考、分析與探究學習任務與問題,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例如,在教授《元宵節里掛彩燈》這部分內容時,為了培養學生們的自學能力,筆者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們展示了幾幅有關元宵節彩燈的圖片,然后讓學生們觀察這些圖片,哪些與自己過元宵節時看到的彩燈相似,最后,再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元宵節彩燈。通過多媒體展示教學內容,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總之,在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是必然的趨勢和要求。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和觀念,從美術教學的現實情況出發,充分利用多媒體來展示美術特點、豐富教學資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的效率,最終讓小學美術教學在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下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