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菊
摘要:小學語文是最基本的課程,對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識字,識字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只有學會了識字才能在語文閱讀、語文寫作課程教學中有所進步;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把識字教學與課文教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學習文字,讓識字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隨文識字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整個過程是相互銜接的,能提升學生學習漢字的效率;隨文識字的運用能夠提升學生識字的數量和質量,讓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隨文識字;教學方法
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然而低年級課本中大量的識字任務決定了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進入二年級后,在課文學習中,學生既要識字,又要完成課文的閱讀,還要學習句子或短文,學習任務很重。如何幫助學生輕松地學習?教師應該積極創新教學方法,讓識字課堂教學更加有效;隨文識字教學法是將語文生字教學與課文教學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學習漢字,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對漢字的實際應用和豐富漢字運用的語境,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記憶力,提升語文識字的教學效率。
一、扣題設境,以境引字
例如在教學《丑小鴨》一課時,我開始是這樣教學的:我板書課題:丑小鴨,指導書寫“鴨”字,注意帶“鳥”字旁的特點,同時再學寫一個帶有鳥字旁的“鵝”。這樣學生很容易學會書寫兩個生字了。
二、隨詞識字
漢字學習不是機械、單一的記憶,它總是出現在具體生動的語言環境中,正所謂“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在教學《猴子種果樹》時,我利用詞串引導學生識字,如“梨樹杏樹桃樹櫻桃樹”“烏鴉喜鵲杜鵑”“梨五杏四 杏四桃三 桃三櫻二 櫻桃好吃樹難栽”“澆水 施肥 拔掉 改種”,這四組詞串調動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使長而乏味的課文變成短小有趣的故事,學生愛讀愛說,課堂氣氛特別活躍,同時完成了“澆、施、肥、拔、改、喜”這幾個字的學習。尤其是學習“拔”字時,我編故事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字形:右半邊并非“發”,左上角的短豎被小猴子拔掉了。這個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幫助學生從動作體會“拔”與“撥”的區別,使學生印象深刻。
三、結合課文語境,理解字義
學生對生字的掌握程度與課文的教學效率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只有掌握了生字,學生才能更加順利地讀通課文,了解課文中更深刻的內容;所以隨文識字教學方法應該結合課文語境,讓學生更好地認讀生字,比如,在《柳樹醒了》這一課的學習中,第一段的內容包含了三個生字,我讓學生通過大聲的朗讀體會這一段內容的語境,體會作者運用的擬人手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字義。學生會認要求掌握的漢字之后,請學生把生字和詞語放到課文當中,隨文了解字義、詞義。讓學生反復讀誦課文,把課文讀熟。讀熟的標準是把每一句話中的字音都能讀準確,詞語能夠讀連貫,句子讀通順。這樣的教學,體現了“語境識字”,體現了字不離詞不離句的原則。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含有生字的詞語,課文其他難懂的詞語,也應該指導學生放在句子中、課文中去讀懂。
隨文識字,它能根據兒童的語言思維發展水平與特點,從兒童的興趣與接受能力出發,同時識字與閱讀及發展語言結合起來,以識字與學習書面語言相互促進的方式,相信他們會變得越來越喜歡讀書。這樣我們識字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l;color:#333333; 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綜上所述,舞蹈藝術一直是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途徑,進入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充分發揮好舞蹈藝術的這一功能,讓紅色文化成為激勵我們脫貧奔小康、奮進中國夢的核心和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