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清麗
摘要:現代科技飛速發展,手機和電腦成為這個時代每個人的標配,但是在高科技的表象下,卻是傳統文化的缺失,提筆忘字的例子比比皆是。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符號,重要性不言而喻,《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小學低年級是識字的黃金時期,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識字教學工作,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情境;故事;游戲;生活
識字教學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也是學習其他學科乃至日常生活的必備技能,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要接觸的第一個學習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抓住學生的性格特點,創設身臨其境的教學情境,以故事開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還可以開展與識字教學相關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快樂學習,靈活掌握課堂知識。此外,還可以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實際來讓學生識字,使學生體驗到識字的無限樂趣。
一、情境教學法
低年級小學生由于入學時間不長,加上年齡太小,對于教材中的內容缺乏理解和認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身臨其境的學習情境。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中,可以直觀感受教材中的內容,抽象的知識變成實物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有了直觀感受,降低了學生識字的難度。
例如,在學習《識字4》時,就可以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這一部分要學習11個蟲字旁的字,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形聲字的構字規律,為此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希望學生在代入感比較強的情境中快樂學習。在課堂開始,我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今天在開始學習之前,老師先來給大家看幾張圖片,同學們告訴老師圖片里的動物都叫什么名字。”圖片中有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蜘蛛等小動物,學生基本都能準確叫出它們的名字,接著我又對學生說:“同學們,剛剛大家說的小動物名字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字,這節課大家將學會常見昆蟲的寫法,這樣大家以后再看到這些小動物就知道它們的名字怎么寫了。”講完以后,我按順序給學生展示小動物,圖片上帶著動物名字的寫法,學生們都用筆一個一個記下來,我對學生說:“同學們,大家都把字記下來了,那么大家有沒有發現他們有什么共同點呢?”學生在觀察一會兒后說:“這些字的偏旁都是蟲字旁。”我對學生的回答給予了贊揚,然后告訴他們這些小動物都是昆蟲,所以它們都帶有蟲字旁。這樣,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創設身臨其境的教學情境,學生接受起知識來更加直觀,同時這種新穎的教學方法也引起了學生識字的興趣,課堂教學的效果得到提升。
二、故事教學法
小學生可能對教材比較抵觸,但是故事卻讓他們愛不釋手,小學生認識這個世界的途徑很大一部分就是聽故事,語文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利用故事來引起學生識字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故事的選擇上,要結合教材內容,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提起學習的興趣,然后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積極、主動地去完成識字任務。
例如,在學習《端午粽》時,就可以給學生講故事。這部分內容需要學生學會“端、粽、節”等13個生字,為了讓學生積極去學習這些,我運用故事教學法引起學生識字的興趣。在課堂開始,我對學生們說:“同學們,我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但是為什么要吃粽子呢?今天老師就來給大家講講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他在楚國位居權重,為了楚國的強大嘔心瀝血,但還是不敵強大的秦國,在秦國攻破楚國之后,屈原選擇自投汨羅江。楚國人民很愛戴屈原,在屈原投江之后,楚國人民不讓江里的魚蝦吃屈原的尸體,就用竹葉把糯米飯包起來,然后投到江里。年復一年,為了紀念屈原,人們在端午這天都會劃著龍舟往河里投粽子,這就是端午節要吃粽子和劃龍舟的來歷。”學生在聽完故事以后拍手稱快,屈原的愛國情懷表示尊敬。這樣,通過將要學習的生字融入到故事中,可以幫助學生記住這些生字,還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同時也點燃了他們的學習激情。
三、游戲教學法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可以引入游戲,活躍課堂氛圍,相比于枯燥的課堂教學,有趣的游戲顯然更能讓學生提起學習的欲望。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展開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游戲活動,學生在游戲中可以輕松、準確地認識生字。隨著年齡的增加,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引進一些難度高一點但趣味性更高的游戲,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氣氛中點燃對識字的激情,靈活掌握課堂知識,識字效果也會隨之提升,高質量完成教學目的。
例如,在學習《猜字謎》時,就可以在教學中加入游戲元素。這部分內容是通過兩則字謎讓學生了解漢字的結構、掌握識字的規律。我提前準備好了寫有字謎的卡片,然后按照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思維能力進行分組,分組完畢后對學生說:“同學們,在學習了今天的內容后,相信大家還意猶未盡,為了讓同學們進一步感受字謎的樂趣,老師還為大家準備了更多的字謎,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一起把這些字謎都猜出來吧。”學生開始在小組內猜字謎,我出的字謎有:人一張口,口下長只手、一輪紅日從海面升上來、一字十三點,難在如何點等字謎,學生經過小組討論分別給出答案:拿、旦、汁,這些答案都是正確的。猜對字謎后,我讓學生講是如何猜出字謎的,學生說:“通過讀謎面,將其中重點的字羅列出來,然后組合在一起就是謎底了。”這樣,通過猜字謎的游戲,學生總結出了猜字謎的訣竅,培養了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要開動腦筋,解決問題的習慣。在課堂教學中加入游戲元素,也為課堂增添了不少樂趣,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學習,激發了他們對學習漢字的濃厚興趣。
四、生活教學法
漢字不僅僅在課本上,而是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所以,我們的識字教學,并不一定得拘泥于課本上,還可結合我們的現實生活,讓學生認識漢字、學習漢字,以此來拓展學生的識字途徑,增加學生的識字量。而且,因為將識字與現實生活實際結合在了一起,相比在封閉式場所,學生更能感受到識字的無限樂趣,從而主動積極地投入其中,在潛移默化中豐富自己的漢字儲備量。
例如,在學生放學時,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在放學路上留意各種寫有漢字的物體,如指示牌、商店招牌、廣告牌等等,回到家后對各種物品上的漢字進行觀察,如平時讀的故事書、看動畫片時下面的字幕、玩具包裝盒、食物包裝袋等等,如果有自己不認識的漢字,將它們及時記錄在一個本子上,然后通過詢問父母或者查字典的方式弄清楚這些漢字的讀音和含義。第二天將記錄漢字的本子上交,由我們進行查閱,我們也可以借此機會增加其他學生的識字量。除此之外,我們也可要求學生家長對孩子的識字教學進行配合,比如,可以給家里的一些物品貼上各自的名稱標簽,如餐具、洗手間物品、客廳物品、臥室物品等等,讓學生無時無刻都能看到漢字、學習漢字,這樣,一方面可以大大擴大學生的識字量,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樂趣,懂得識字并不一定非得依靠課本,還可以在生活中用更加有趣的方式進行,從而點燃學生的識字熱情,調動學生的識字積極性。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對語文的要求中明確指出:識字和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小學語文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文字的能力,這也為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基礎。識字量的多少影響著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識字量越多,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社交能力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識字是學習語文的基礎,也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方式,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合適的學習環境中快樂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欲望,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劉萬武.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7):55-56.
[2]康長生.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的探索[A]..教師教育論壇(第六輯)[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3.
[3]郁明景.趣味當先,高效識字——淺談低年級段語文識字教學[J].學周刊,2019(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