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超
【摘要】 ?誦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途徑,通過誦讀能夠認識和理解語言文字,認識其中所述事物,體會文學藝術之美;誦讀也能夠浸潤人的心靈,感受文字的韻味和情感變化;誦讀也能夠跨越時空的限制,感知古今中外的優秀思想。對于初中語文誦讀教學而言,教師通過指導學生誦讀,能夠增強學生的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素材,培養和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語文綜合素養。所以,構建多元化的初中語文誦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通過明確學生誦讀主體地位、運用現代技術指導誦讀、運用角色扮演進行誦讀等方式,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切實落實初中語文多元化誦讀教學,以期實現良好的誦讀教學效果。
【關鍵詞】 ?多元化 初中語文 誦讀教學 現代技術 角色扮演 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9-039-01
語文教學和語文學習都離不開誦讀,誦讀的含義為熟讀、背誦或吟誦,是指在閱讀文本時讀出聲音來,特別是對于閱讀古詩文而言,尤其要強調誦讀,其他很多文章與具有誦讀的價值。學生通過誦讀,能夠快速了解文章的表述內容和相關情感,從而達到與作者進行溝通的效果,為進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初中語文教材中含有非常豐富的優美文章,這些文章都極具誦讀的價值,比如部編版初中語文《濟南的冬天》等散文、《觀滄海》等詩歌、《<論語>十二章》等古文等,通過誦讀能夠實現良好的閱讀學習效果。在初中語文誦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構建多元化的誦讀教學策略,改變過去機械單一的誦讀方式,提高誦讀的趣味性。
一、明確學生誦讀主體地位
誦讀是一種在情感的作用下而形成的自發閱讀行為,如果教師強制學生誦讀,則無法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也就無法達到更好的誦讀效果。所以,對于初中語文誦讀而言,要達到更好的誦讀教學效果,需要明確學生誦讀主體地位,變被動要求誦讀為促進學生主動誦讀,通過啟發和引發讓學生主動了解文章內容和感知文章情感,在自身情感的作用下達到更好的誦讀效果。教師應該以趣味性課堂為基礎,根據課文主要內容創設趣味性情境,運用生動、形象的信息進行趣味導入,從而達到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誦讀興趣、引導學生積極誦讀的作用。在此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自主朗讀,之后在進行相關指導,指導他們朗讀不同文段時運用不同的情感,從而在循序漸進中達到熟讀和背誦。例如,在《天凈沙·秋思》的誦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根據此文內容創設一種荒涼的郊外情境,可以展示與本曲相關的漫畫圖,讓學生感受到那種凄涼背景和令人哀愁的情調,在此背景下讓學生試著誦讀,之后進行相關的情感指導,達到良好的誦讀效果。
二、運用現代技術指導誦讀
經典的作品總是耐人尋味的,這些經典作品往往具有時代局限性,比如文言文、古詩詞和初期白話文等,對于初中生學習和誦讀是比較困難。這些文學作品往往具有豐富的時代背景和個人背景,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才能理解,但是由于初中生的知識經驗有限,所以無法更好理解作品,誦讀時會發生卡殼和停頓的現象。運用現代技術與教學的能夠改變這種情況,教師可以根據文學作品內容選擇與之對應的視頻、音頻和圖片等資源,運用多媒體將其生動地展現出來,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體會文學作品的深刻內涵,為誦讀做好鋪墊。
教師應該準確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和誦讀方式,掌握字詞讀音、語句停頓和情感變化等,在示范誦讀時做到有腔有調、有情感、有氣勢;接著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展示對應的歷史背景,激發學生誦讀興趣和調動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自主誦讀;最后根據學生誦讀效果進行指導評價。例如,在《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教學中,教師先展示蘇軾的人生歷程和創作背景,引入“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的情境圖,播放《但愿人長久》的音頻,讓學生在此情境下進行誦讀,并進行相關指導教學。具體指導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誦讀三遍:第一遍要求學生感知文本,定基調;第二遍讓學生品讀后思考,比如這首詞總基調是什么?展現出了一幅怎樣的景觀?第三遍要求學生細細品讀、學思結合,比如引導學生解析“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的那種對明月贊美和向往之情,引導學生解析“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那種情思,包括對于時空的處理、詞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等。在一番誦讀和解析之后,教師應該對本首詞的情感進行總結,如:這首詞既表達出人世間的悲觀離合之情、又表達出對宇宙人生的哲學思考,在復雜和矛盾的情感之中表達出詞人那種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和熱愛生活的情感。在此基礎上,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實現熟讀和背誦。
三、運用角色扮演進行誦讀
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表演課本劇,使得能夠讓學生以一種第一人稱視角進行表達,更好表達課文情感,讓表演的學生和觀看的學生更好理解文中情感。教師應該選擇適合表演課本劇的課文,比如故事性散文和小說等,讓表演的學生提前閱讀和理解課文,并對其進行相關指導,幫助學生把握人物性格特點、人物神態、語言和動作的表達方法。例如,對于《三顧茅廬》,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分組表演,讓學生將劉備的虛心求教和張飛的不耐煩等表現出來,還可以播放《三國演義》中的相關片段,讓學生據此進行相關修正,從而提高誦讀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誦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課文教學內容構建多元化的誦讀教學方案,依次提升誦讀教學的效果。教師主要可以通過明確學生誦讀主體地位、運用現代技術指導誦讀、運用角色扮演進行誦讀等方式,充分發展學生個人的情感,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從而提升學生誦讀的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李娟. 多元化視角下的初中語文誦讀教學分析[J]. 未來英才, 2015(10):5-5.
[2]呂紅. 如何構建多元化的初中語文誦讀教學[J]. 新課程(中), 2017(7):128-129.
[3]陳仕新.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J]. 新課程導學, 2015(3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