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改革,教師越來越關注學生的心理活動,因此課堂心理環境對于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參與到課堂當中,從而提高高中英語課堂的效率。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也可以幫助教師在課堂上達成課標要求的情感目標,幫助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本研究應用了文獻綜述法,研究了前者對于課堂心理環境的研究結果,再結合實際的高中英語教學,論證了課堂心理環境的重要影響,提出了優化中英語教學課堂心理環境的方法。
【關鍵詞】課堂心理環境;課堂效果;啟示
【作者簡介】張永艷,青海師范大學附屬第二中學。
一、課堂心理環境的內涵
在國外,對于課堂心理環境的研究從20世紀初便開始了,但至今國外學者對課堂心理環境的定義確未達成一致。在國內,田慧生(1992)在李秉德的教學環境理論上提出課堂心理環境是由學校的校風、班風、課堂教學氣氛、師生人際關系等環境因素構成的一種無形的特殊環境。郭成(2001)認為構成教學心理環境的因素十分復雜,主要有:1.人際環境,主要包括同伴關系和師生關系;2.集體氣氛,主要包括校風和班風;3.教學氣氛,主要包括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心境、態度、情緒和課堂秩序;4.個體心理因素,主要表現為個體心理發展水平、個性特征、動機和抱負以及焦慮水平等對教學活動的影響。
二、高中英語教學課堂心理環境的研究
基于以上理論研究,本文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高中英語教學課堂心理環境進行研究、分析。
1.研究對象。筆者選擇了青海省師范大學附屬第二中學2017級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從每個班級中隨機抽取處15名學生。需要說明的是,青海師范大學附屬第二中學作為青海省重點高中,該學校的學生對學習有著一定的積極性,并且所選取的學生已經在學校學習了一年,對于學校高中英語課堂心理環境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2.研究方法。根據以往學者,尤其是郭成的研究結論,筆者進行了問卷的設計。問卷的結構主要分為課堂效果部分和課堂心理環境部分。第二部分為課堂心里環境部分,仍然采用李克特5份制賦予分數,分數越高意味著課堂心理環境越好。從中可以發現班級從整體上已經形成了一種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約12%的學生在課堂上仍然感到不快樂,月13%的學生覺得自己在課堂上不能隨時求助老師或同學。排在最后的均與膠水有關系,說明教師在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方面還需努力,并且要注重引導學生,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高中英語課堂效果與課堂心理環境調查對教學的啟示
作為環境中最活躍的因素——教師,是否能夠有意識地創設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和素養,顯得尤為重要。第一,英語教師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的同時,應不斷用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方面的知識來充實自己。高中時期,學生心理發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師要做好課堂準備工作,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科學設計教學活動,將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注重把心理教育與學科教學,尤其是課堂教學優化整合,建立一種互尊互信、和諧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這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是非常必要的,又是勢在必行的。第二,在教學中,教師尤其要關照低分者。對程度較差的學生,教師應當多鼓勵,而不能譏諷、嘲笑,要幫助學生重拾信心,戰勝學習中的困難,保護學生學習熱情。
四、舉例說明
1.努力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尊重和信任是相互對等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來說,是前提條件也是客觀基礎。
2.努力在內外互通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現行英語教材中蘊藏著關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大量課程資源, 高三教材充分考慮學生已基本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讓他們在進一步拓寬學習和生活視野中有效聚焦了關乎全球和未來的主題。理論和實踐表明,教師善于把課程教學與課外延伸尤其是與社會生活聯通起來,能夠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開辟源頭活水。
五、結語
以心理環境建設為突破口,注重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和勤奮好學、積極進取的班風的建設,注重挖掘和利用一切有利于教學活動和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積極心理因素,就有可能使課堂內部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激發起師生高度的學習工作熱情,使外語教學在有限的條件下獲得最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Lorin W. Anderson, Doris W. Ryan&Bernard J.Shapiro. The IEA Classroom Environment Study[M]. Dergamon Press,1989.
[2]黃泰銓.論外語教學環境[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1(2).
[3]郭成.試論課堂教學環境及其設計的策略[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2).
[4]劉福.優化課堂教學心理環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J].教育探索, 1999(5).
[5]田慧生.論教學環境[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