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暢
摘要:本文從中國藝術學科研究生的視角出發,以中國藝術院校——四川音樂學院為例。詳細概述了在四川音樂學院的藝術學科研究生課程教學實踐活動的內容以及活動分類。深刻敘述課程教學實踐活動帶給藝術學科研究生的重要意義。最后從藝術教育的角度出發,提出當代藝術學科研究生的發展要求。結合課程的理論教育與課程教學實踐,對創新藝術實踐的發展進行了新的探索發展。
關鍵詞:藝術研究生 課程教學實踐 藝術教育
藝術研究生課程教學實踐活動之我見
藝術專業學位領域相比較別的專業學位領域而言是一個相對年輕的領域。雖然歷經十幾年對藝術學科領域的深入探知,但是在藝術學科的探索和發展的道路上仍存在許多方面需要改進。2005年藝術碩士專業學位在經歷了專家的反復論證后,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設立。藝術學科研究生作為深入對藝術這門學科研究的主力軍,更是起著非比尋常的作用。如何在課程教學里將藝術學科的理論與實踐結合成為培養高校藝術研究生的重中之重。在四川音樂學院的課程教學中,課程教學實踐活動一直作為課程教學的核心;告訴研究生們如何以理論和實踐結合為鑰匙,打開探索藝術學科的大門。隨著對藝術學科的深入探究,課程教學實踐活動越來越豐富;作為四川音樂學院藝術學理論系的一名研究生二年級的學子,能夠深刻地體會到這些實踐活動帶來的好處。首先通過這些課程教學實踐活動,能夠對課堂上所學到的抽象的藝術學的理論知識有更具象的藝術體驗。其次參加這些課程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藝術實踐能力,還能徜徉藝術的世界里。因此,藝術研究生課程實踐活動是藝術研究生提升藝術實踐能力的必修課。
四川音樂學院藝術研究生課程教學實踐活動一覽
通過對四川音樂學院藝術研究生課程教學實踐活動的研究,了解到在四川音樂學院的課程教學實踐活動共分為學術講座與學術會議、學術科研活動、課外教學實踐活動這三種類型。學術講座與學術會議作為當代藝術研究生對藝術科學的學習途徑之一,旨在通過開展學術講座交流活動;拓展藝術研究生的學術眼界與思維模式,學會運用新的角度去看待學術領域。學術講座與學術會議不僅僅是一睹各位學術大師的風采,還激發了藝術研究生對新事物的能動創造性。在學術講座與學術會議上進行學術交流,往往能鍛煉自身的學術實踐能力。深化自身的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從而更清晰地感受到藝術學科散發的魅力。本人在四川音樂學院的學習期間,參與過許多次學術講座與學術會議。一方面學校規定參與學術講座的次數不能少于十五次,另一方面是導師支持學生參加學術講座和學術會議,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生活。無論是主辦的學術會議還是參會的學術會議,都具有深刻的意義。首先有利于藝術研究生們了解所在的藝術領域的最新動態。掌握到所屬領域的名家與學術大師所創造新的理論價值和新的思維寬度。從而對于自身緊跟領域發展腳步起到了指引的作用。其次,在學術會議上;各位學者們分享新的研究成果。專家學者們集聚一堂;共同為每個新的研究成果出謀劃策,為新研究成果的成熟和發展提供建議。然后是開啟科研新思路。在通過學術會議這個平臺;專家學者在進行了學術交流后,碰撞出新的火花并啟發新的創造力思維。開拓科研研究的思路與范圍,進一步的深化和豐富自己所屬的學術體系。最后,重新對自己的研究做一個新的審視。在對各種豐富的學術成果進行交流的同時,分辨出優質的研究成果對自己的作用與影響。潛心改進自己的學術水平與成果。為創造出更高的學術價值而努力。
學校選擇邀請各個學科專家老師來我校進行講座,將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匯集于此,希望以此為我校師生提供更好的學術交流平臺。北師大藝術傳媒學院院長胡智峰教授曾被邀請來川音來開展學術講座。同學們通過此次講座深刻體會到在生活中應以情懷態度感悟人生,在學習中以“工匠精神”的態度去鉆研。將現實詩意化,把藝術審美照進現實。不同專業領域的教授名師在川音進行講座教學,把理論與實踐結合,充分的展示了如何將理論去運用的實踐的藝術研究中。對于我們研究生來說,這場講座就仿佛是架在書本上抽象的理論知識與田野調查的藝術實踐的一座橋梁。啟迪了大家如何轉變理論具象化的思維,提升了大家在專業理論知識上再實踐的學習能力。專家獨特而深刻的見解令同學們在這場講座中受益匪淺,清楚了藝術學科的發展路程以及如何將藝術教育進行實踐,從而迸發出更大的發展空間與價值。
另外,四川音樂學院也一直堅持舉辦大型學術會議,誠邀各界學者在我校進行學術之間的交流與討論,這不僅表現了川音對于學術會議的重視,也表明了學術會議對于藝術研究生的教育課程實活動的重要性。川音始終高舉研究王光祈藝術成就的大旗,不僅在校內建立“王光祈學術研究中心”,并在2009年四川音樂學院校慶70周年之際出版《王光祈文集》。四川音樂學院近20多年來組織發起了多次關于王光祈先生的學術研討會議。在今年即將到來的80周年校慶之際,四川音樂學院一直弘揚王光祈精神,始終不忘對王光祈藝術成就的深入探究,并擬將邀請許多知名專家學者參與即將召開的王光祈學術研討會。2018年由四川音樂學院主辦、音樂學系承辦的“第七屆中國傳統音樂學科教學與學科建設研討會”在四川音樂學院隆重開幕。來自國內多家知名音樂學院、藝術院校及綜合類大學的傳統音樂教學與研究領域的70余位專家學者參與了本次學術會議。旨在探索音樂史學學科的內涵與外延,促進國內外同行的了解與溝通,打破學科發展的壁壘,為音樂史學的發展提供更加多元的視角和方法。
我校也一直注重培養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例如,藝術學理論系的趙崇華教授帶領該系的部分研究生組成學習交流團隊遠赴東南大學藝術學院參加由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承辦的“藝術理論的中國視角學術研討會”。參與本次的學術會議給研究生們帶來了許多新的啟發,同時對藝術學科理論知識的探究也提供了許多新的方法。在學術會議上,各位學術大師分享的觀點和想法,給藝術研究生們在進行藝術研究起到指點迷津的作用。
四川音樂學院亦鼓勵在校研究生申請院級科研課題,大力發展研究生科研工作。在校研究生結合自己的專業領域與實踐能力,申報由研究生自己主持的課題進行研究。研究生課題的申報一方面考察了研究生本身的能力素養,另一方面也是對研究生本身的鍛煉。申報課題成功后,更是科研項目對學生們提出的一個挑戰。實地的田野考察、文章的撰寫能力都代表著藝術研究生的學習功力。
四川音樂學院在進行研究生教育的課程教育的同時,時刻強調發展藝術研究生們的課外教學實踐活動。在四川音樂學院藝術學理論系研究生一年級的期間,為了讓同學們深入了解唐卡藝術豐富學生課外學習。由我校藝術學理論系碩士生導師康·格桑梅朵副教授將書本上的當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豐富同學們的實踐能力,因此帶領藝術學理論系研究生前往位于都江堰的利眾唐卡文化藝術中心參觀學習。在參觀了解唐卡藝術的制作過程及相關優秀唐卡作品的同時,也與該文化中心的藏族學生就唐卡繪畫技術進行交流學習。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切身體會到藝術家注入到作品的熱情。從而進入到藝術作品的世界,深入挖掘藝術作品的藝術價值,激發對各門類藝術進行學術研究的熱情。
三、高校藝術研究生課程教學實踐活動的發展要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應用型藝術人才越來越重要培養藝術研究生實踐能力是高校對藝術研究生課程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是現如今教育的重要之本。希望堅持文化自信可以創作出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精神與民族內涵的作品。[ 仲呈祥 《40年文藝政策引領文藝繁榮》2018年10月 人民日報]藝術作品的創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實踐,因此當代藝術研究生擁有越豐富的實踐能力才能夠創造出無與倫比的傳達中國精神的優秀藝術作品,表現出對中國千百年來的傳統文化的自信,實現中國文化精神的繁榮發展。為了提高當代藝術研究生的藝術修養與藝術審美,藝術實踐活動是藝術學科教學中重要又核心的部分。在彭吉象老師的《藝術學概論(第三版)》中對于藝術審美活動方面的闡述就有以情感人、潛移默化和寓教于樂三個要求,因此,本人認為,在今后的藝術學科教學實踐活動的發展中,藝術教學實踐活動的發展要求也一樣。
首先,以情感人的藝術實踐活動能夠提升藝術研究生教育的高度,從而使藝術研究生教育更加深入。因為以情感人作為藝術研究生教育的第一個特點,也是區分藝術教育與其他教育的關鍵。眾所周知,藝術作為一門生動鮮明的學科,不是體現在枯燥無味的說教上,我們希望可以通過藝術強烈的感染性,使藝術研究生自發自愿地去接受藝術的教育。并在當代藝術研究生課程教學實踐活動中,通過優秀的藝術作品與藝術形象去感染藝術研究生,使之沉浸在藝術作品帶來的藝術氛圍,自愿產生對藝術作品的探究興趣,從而挖掘藝術作品背后的秘密。在情感的驅動下,帶動研究生對于藝術的真諦和內涵進行思考和發問,所思所想都將是藝術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
其次,將藝術思維潛移默化地貫穿在藝術實踐活動發展之中。藝術研究生教育作用的潛移默化是指藝術研究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藝術的熏陶,沒有強制作用的趨勢,從而自愿接受藝術教育。在當代藝術學科研究生的教育中,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成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新要求。在貫穿著這樣的藝術思維去進行藝術實踐,更能生動體現出文化自信的發展要求。通過這種實踐活動來號召文化自信的目標,希望藝術學科教育可以為我國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做出貢獻,使新一代的研究生可以創造出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藝術作品,并在全世界進行宣傳和推廣,以此表明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保護和宣傳的決心,也表明了藝術實踐活動對于國家傳統文化宣傳的重要性。
最后,將寓教于樂作為一種藝術教育模式創新,將這種模式融入進藝術實踐活動中。寓教于樂是藝術研究生教育作用的最后一個特點。它著重強調的是,在藝術研究生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當把思想教育融合到藝術審美娛樂作用。由于藝術中普遍包含的真、善、美。是藝術作品傳達的核心,也對心靈起到凈化作用。藝術研究生的實踐活動也往往可以借助寓教于樂的創新藝術教育模式,以此開展對藝術研究生的藝術教育。因此在當代藝術研究生的課程教學實踐中,一方面既提升了研究生自身的藝術實踐能力,擺脫“紙上談兵”的困境;另一方面又豐富了研究生對于教學理論內容的理解。最后可以使藝術學科研究生在藝術實踐活動中,深切地體會到藝術精神的力量,與此同時也提高了藝術學科研究生自身的審美價值,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是一定可以創造出具有真、善、美結晶的優秀藝術作品。
四、結語
中國藝術學科研究生課程教學實踐活動在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不斷地汲取新的實踐手段,豐富著研究生藝術教學實踐活動。當代藝術學科的研究生不僅在課程上能夠學到純粹的理論知識,還能體驗到豐富多彩的課程教學實踐活動。藝術實踐能力也在藝術研究生教學發展中占領著重要的位置,就說明藝術學科研究生既要潛心學習專業知識,又要提升自身新的藝術修養。從而可以在一次次的藝術實踐中,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真、善、美的優秀藝術作品,打開專屬于自己的探索藝術世界的大門,以求在中國的藝術學科上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為藝術學科研究生課程教學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仲呈祥《40年文藝政策引領文藝繁榮》2018年10月 人民日報
[2] 劉欣 陳明霞 楊海賢 《藝術碩士(音樂)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內涵及重要性》2017年3月 藝術論壇
[3] 黃芳 胡滿春《試析地方高校藝術碩士(音樂)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的實踐教學》2018年10月 音教論壇
[4] 辛藝峰 傅方煜《全日制藝術碩士研究生創作實踐能力培養剖析》 2015年1月 高等建筑教育
[5] 李旸 《專業與實踐并重——蘇州大學藝術學院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探討》2015年1月 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