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林
摘 要:復習課是初中數學教育的重要課程,是學生建立知識聯系、深化數學能力的有效環境。故而,教師非常重視數學復習課的質量。就目前來看,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數學復習課還沒有做到“如魚得水”的素質化教育,學生還不能在潛移默化中經歷知識產生過程,自主建構知識。鑒于此,本文探究了構建“如魚得水”的復習課的方法,實現復習課的素質化教學。
關鍵詞:初中;數學;復習
正所謂,溫故而知新,復習的過程就是新舊知識建立聯系的過程,通過復習,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知識生成規律,把握知識間固有的關系,從而發展新知探究能力,強化數學學習能力。所以,復習課相當重要,復習是否有效關乎數學學習能否可持續發展。然而,由于教師尚未領悟素質教育下復習教學新的精神,復習課堂仍然以“題海戰術”為中心,試圖通過大量做題幫助學生串聯知識,加深知識記憶。實際上,這種“死記硬背”的復習方式缺乏持續發展的生命力,也許短期看來,學生的數學成績會有所提升,可是,從長遠來看學生的數學學習動力明顯不足。故而,教師要遵循“以學生為中心”、“以探究為生命”的素質教育理念,重新打造復習課堂,實現“魚游深海”的數學復習。
一、自主梳理,建立知識框架
復習是知識二次加工和再次生成的過程,通過系統復習,學生能夠“看見”知識的內在聯系,建立數學知識間的邏輯關系,從而窺得數學學習之道。所以,復習課堂上,教師要主動“退位”,引導學生自主梳理章節知識并建構知識框架。這樣,學生就成為了復習的主人,自主、自發地認知知識關系,建立知識結構,從而抓住數學學習的規律,增強數學學習能力,提升復習效率。
例如,在復習“有理數”時,我沒有像往常一樣將復習的框架建構出來引導學生填充知識,而是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章節知識框架。具體來說,首先,用大約20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回憶相關知識,從而調出有理數的舊有知識,活躍大腦思維;其次,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章節知識,建立知識間的邏輯關系。在知識框架建構的過程中,學生重新經歷了有理數概念和運算規律的產生過程,形成了有理數的知識體系,增強了有理數問題解決能力。故而,復習課堂上,“自主梳理”可以提高復習效率,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問題探究,扎實知識基礎
“學而不思則罔。”為什么古人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呢?這是因為:“思”是理解學習的主要手段,內化知識的內在驅動。沒有“思”的作用,知識就還是“糧食”的樣子,不能成為能力成長和發展所需的“血液”。故而,復習課上,教師要啟發學生思考,夯實知識基礎,提高數學學習能力。那么,如何啟發學生思考呢?問題是“思”的主要環境,所以,教師可以組織問題探究,實現有效的復習教學。
例如,在復習“二元一次方程組”時,為了發揮思考的作用,扎實基礎知識,提高數學學習能力,我組織了綜合性問題探究活動。首先,構建問題情境,即,A、B兩地相距160公里,一輛轎車和一輛貨車同時從A和B兩地相向而行,1小時30分時兩車相遇了。之后,轎車繼續前行,而貨車停留30分鐘后按原路返回。20分鐘后,兩車又相遇了。其次,提出問題,即,貨車和汽車各行駛了多少公里?然后,引導學生探究。探究過程中,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了數學關系,然后通過數學建模解決了問題。由此可見,問題探究使得學生經歷了二元一次方程組誕生的過程,理解了其存在的實際意義,扎實了數學知識基礎。故而,教師要善用問題探究,提高復習教學效率。
三、合作學習,牢固知識記憶
合作學習是一項綜合性、過程性的學習活動。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通過互相交流和啟發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所學知識,進行知識間的排列、組合。故而,合作學習是重要的復習手段,可以讓學生在知識運用中潛移默化地建立知識聯系,從而發揮聯系記憶的作用,牢固掌握知識。鑒于此,教師要組織合作學習,提高復習質量。
例如,在復習“整式的加減”時,我組織了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理解記憶知識。具體來說,首先,構建生活情境,即,展示一些身份證號、電話號碼、學號以及汽車牌照的數字;然后,布置合作學習任務,即,探究學號的規律;之后,展開合作探究。合作過程中,小組成員互相討論,用整式的思想表示并再現學號。假若學號是20050603,學生用a表示2005,用b表示06,用c表示03,這樣學號就簡化成了a+b+c的符號。之后,小組成員共同合作,將學號演變成整式形式的符號,探究出了其中規律。在合作過程中,學生調用了整式的相關知識,建立了整式與其它知識的聯系,潛移默化中實現了整式的理解記憶。故而,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復習質量。
總之,復習課要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探究性、自主性和綜合性較強的教學實踐活動。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自主建構、理解記憶知識,夯實數學知識基礎,全面提升數學學習能力,數學復習教學才能呈現“如魚得水”的向好狀態。
參考文獻:
[1]岑雪珍.初中數學復習課的高效教學策略與建議[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6,23(6):8-8,9.
[2]陶麗芳.讓復習教學治"標"更治"本"——初中數學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5,22(1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