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華
摘要:教師要用自己的愛,誘發學生的學習情感;用生活中的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用數學的“美”,陶冶學生的學習情感;用集體的輿論,強化學生的學習情感。
關鍵詞:數學? 學習情感? 培養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我們不能假設任何一個孩子都非常清楚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并自覺地投入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去學習數學,也不能夠單純依賴解釋或家長的“權威”去迫使學生這樣做,事實上,更需要我們做的是讓孩子們愿意親近數學、喜歡數學,從而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因此 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是首當其沖的任務。學習情感是學生對學習環境是否滿足自身求知欲望需要的一種積極態度的體驗。健康的學習情感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教師的情感對學生有直接的感染力,尤其是低年級學生,這種感染作用更為明顯。學生對教師尊敬、熱愛的情感常常會遷移到教師所教授的學科上。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應著力于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情感。
一、用教師的愛,誘發學生的學習情感
教師的愛能使學生感到溫暖、受到鼓舞。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同于父母對子女的愛,它不存有偏愛與溺愛,不存有遷就與姑息。愛因斯坦說過:“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苯處煂逃聵I的忠誠和熱愛,都是通過對學生的愛來體現。有些學生很重視教師的愛,他們的喜怒哀樂、學習情感的變化、學習成績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與教師的愛有著密切的關系。
我在平時與一些家長的交流中常常聽到家長說他的孩子最喜歡學數學,因為他的孩子喜歡數學教師,或者說他的孩子喜歡語文教師,因此最愛學語文。從這些言詞中,我們深切體會到學生對教師的情感直接影響他們對學科的喜好和興趣。
感情是雙向的,教師熱愛學生,學生也會熱愛教師。教師要把愛撒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的愛。尤其是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他們更多的愛,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溫暖,從而喚起他們的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情感。我曾經帶過的一個班上有一位留級生,他以前別說考試不及格,就連學校的正式作業都不交。后來留級到我班上。我發現這位同學不是因為腦子笨,學不了知識,他就是不愛學習,而且我還發現他很關心班級,常常幫助值日生搞衛生,如果班里缺什么用具,他會主動從自己家里拿來。于是我經常在班上表揚他,有什么事刻意讓他去做,數學課上講課時眼睛專門盯著他,做練習題時多次叫他到黑板上去做,如果錯了,我耐心地再給他講解。慢慢地,我發現他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作業也按時交了,期中考試數學居然考了六十三分。我想,是融洽的師生關系培養了他健康的學習情感。
二、用生活中的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
數學本身源于生活,只要細心觀察周圍的世界,我們就能夠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教學自然數的認識時,問:你家有幾口人?你今年幾歲了?我們班有多少同學?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時,問?如果你幫媽媽去買食鹽,一袋食鹽8角,你給了售貨員一元錢,售貨員應找回多少錢?教學三角形的穩定性特點時,問:為什么爸爸騎的自行車上有三角形?教學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點時,問:為什么新華小學的電動門有那么多平行四邊形?……這些問題無不存在于學生的身邊,在教學時,學生回答了這些問題后,教師進一步問:如果你不學習數學知識,你能解決這些問題嗎?如果工人叔叔不掌握數學知識,能制造出自行車、電動門嗎?由此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重大作用,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課改后的新教材就注重了這一點,所有例題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教師在上課時應充分利用教材,時時用生活中的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
三、用數學的“美”,陶冶學生的學習情感
數學中的數、形、定律、法則等等,蘊藏著抽象的美、對稱的美、序列的美、平衡的美、規律的美。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美,充分的體現美,并引導學生主動的欣賞美。數學教師還必須從構建美、創造美的高度,嚴格自身的教學基本功訓練,做到儀表端莊、教態大方、舉止自然、語言簡練、幽默、板書規范、字跡美觀、教具、學具制作精美等等,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下,進一步陶冶對數學學習的情感。
我們在學習三角形、梯形、長方體、圓柱體、球體等一些幾何圖形時,讓學生在生活中找一找,什么地方有這些圖形,這時學生會回答不同的看法。比如有的同學說是利用了這個圖形的特點,有的同學說是利用了這個圖形美觀,這說明學生已經認識到幾何圖形會給人以視覺的美。那么在教學的每一項活動、每一個環節、每一步要求中我們都應該去展示數學的美。如在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指導書寫阿拉伯數字時,對如何起筆、運筆、收筆,才能把數字寫得規范、美觀方面,教師不僅要說,還要親自范寫,給學生作出榜樣。再如遞等式計算題,除了題目應計算正確外,在書寫格式上也應嚴格要求,做到左側等號對齊,等號的大小一樣。教師出示的幾何圖形,從線條、大小等方面也都要規范、協調,給學生以美的享受。要求學生平時的作業要做到書寫工整美觀,尤其是作圖題,作圖要規范、準確,符合圖形特點及題目要求,體現圖形自身的美。
四、用集體的輿論,強化學生的學習情感
常言道:“唾沫淹死人?!笨梢娂w輿論的重大作用。學生學習生活在班級、學校的群體中,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能及時獲得集體的評價。教師在教學中,應善于利用集體的正確輿論,鼓舞學生積極向上,強化正確的學習情感。
當學生正確的回答了教師的提問時,教師應給予肯定;當學生的回答不僅正確,還具有獨到的見解時,教師不但自己要用熱情洋溢的語言加以肯定,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如發動學生給予掌聲鼓勵,給予贊許的評價等等。集體的贊揚最能溫暖孩子的心,最能強化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
當學生不能正確回答教師的提問時,教師的神態、語言將會直接影響到這位同學在班集體中的處境,因此,教師要慎重地對待。既要保護回答問題同學的積極性,又能指出其中的錯誤與不足。最好的辦法是當場啟發,給答錯的同學糾正錯誤的機會,這樣可以使其仍能保持學習的自信。如果啟發后仍不會,可以請其他同學幫助解答,讓其復述,以后還要給他提供“再表現”的機會。我曾教過一位學生,每當我在黑板上講完一道例題或做完一道題目,他總是把小手高高地舉起,我問他有什么事,他說:“老師,這道題還可以用另一種方法解答?!庇谑俏易屗阉姆椒ㄕf出來或者寫出來,如果正確,我讓他把他的方法親自講給全班同學聽,他講不清楚的地方,我幫助講清楚,并讓全班同學給予最熱烈的掌聲。每當此時,我發現同學們的眼中流露出贊許和羨慕的目光,這位同學的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如果他的方法不正確,我幫他找出錯誤的地方和原因,然后還是表揚他:你的表現還是很不錯,盡管方法不是正確,但是你積極的思考了,你仍然是最棒的。這樣其他同學就不會去嘲笑他,不會傷到他的自尊心。在后來的學習中,我發現這位同學對數學情有獨鐘,成績總是名列前茅。
總之,學生的學習活動始終伴隨著情感。積極的學習情感會使學生愛學、好學、樂學;消極的學習情感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棄學、逃學。健康的學習情感是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動力,我們教師應該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使每一位學生在教師和集體的關心與鼓舞下愛學習、努力學習,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劉瑞娟. 淺談小學生數學學習情感的培養[J]. 新校園:學習版, 2012(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