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娟娟
摘 要:近年來,黨校教育自上而下不斷加強,這不僅有利于提高黨理論知識的研究水平,也積極響應國家的人才強國戰略號召,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以后投身到黨校教育的工作當中來,為黨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作為黨校的老師,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如何做好黨校教育和黨課培訓的區分;如何確定教學目標;如何明確教學和科研的關系。
關鍵詞:黨校、青年教師、成長
近年來,黨校教育自上而下不斷加強,這不僅有利于提高黨理論知識的研究水平,也積極響應國家的人才強國戰略號召,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以后投身到黨校教育的工作當中來,為黨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作為黨校的老師,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如何做好黨校教育和黨課培訓的區分,能夠明確自身的職責和工作內容;如何確定教學目標;如何明確教學和科研的關系。
青年教師面臨的身份角色的轉變,從高校畢業進入社會工作,這種轉變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過程。每個人都將面對新環境帶來的諸多影響,從而在心理層面上產生相應的興奮,尷尬、緊張和恐慌的情緒。對于長期在大學學習和生活的青年來講,這種角色的轉變最直接體現在思想認識和專業技術的轉化和再生上。與所接受高等教育相比,雖然基礎理論與專業研究之間存在高度一致性,但黨校的性質和教學對象以及研究成果的應用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對于青年教師來說,如何盡快調整身份變化和環境差異,如何盡快將高校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是成為黨校合格教師的關鍵。
一、區分教育和培訓,明確職責
很多青年教師在上學時都有十多年的受教育的經歷和學習,這么久的學習讓學校的青年老師都有一種刻板的思維和行為的模式,這對他們的影響很大,因此這會使得他們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會將以往的經歷投入到新環境里面。這種高校的模式不適合黨校的教育,黨校自己特有的性質使得他既與高校相同又和高校不同,這也成為剛進入黨校工作的年輕人一個困惑的問題。黨校的教育有自身培訓的性質和特點,因此在黨校,青年教師要思考如何鼓勵學術和科研的交流,要用什么樣的方式來使用既成的研究成果,而這種使用方式也得符合黨校的學校特點。從本質上來說,黨校的學習以輪訓和培訓為主,主要培訓的是黨員干部和黨的理論骨干,這不僅是他們學習黨有關知識的重要課堂,也是他們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陣地。教授的對象是學習黨的理論知識,黨的有關重大會議精神。因此,青年教師必須得熟悉這種區別,明確好自身的責任,才能做好黨校的青年教師。
二、教學以“學員明白”為目標
明確好教學的目標,是開張黨課教育的重要任務。黨性教育是黨校教育的核心,不僅因為它是黨校學習的主要內容,而且因為它是精神和價值的培育和熏陶。對于青年教師來說,黨的理論研究和黨的素質的提高需要明確三個基本方面:第一,要明確中國實際國情和社會轉型的歷史背景,觀察當前中國社會的具體變化,觀察中國社會。變革的程序性和漸進性可以理解成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者的使命和責任。其次,要澄清執政黨的歷史地位和歷史使命。當前社會思想的多元化和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年輕人對執政黨與中國社會的發展關系有著片面和錯誤的認識。事實上,只有通過比較和形成歷史發展框架下黨的形成和發展,才能深入了解當前的執政黨和社會。為了理解現階段我國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的選擇,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未來社會的方向和軌跡;三是明確黨員的工作職責和道德追求,從工作職責的角度出發,黨校教師肩負著培養黨員干部的一大部分責任,只有堅持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用黨最新的發展成果武裝自己,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從道德追求的角度看,青年教師應把實現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作為終身追求和奮斗的目標。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具體工作。只有學員明白這些內容,學懂學透,才是真正的黨校教學的目標,也是黨校青年教師應該追求的教學任務。
三、教學科研相互促進
青年教師遇到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把教學和科研的關系理清。其實二者的關系應該是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的。因為無論是高校還是的黨校的學習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而這兩者不一樣的關系是,對于高校的老師,教學的任務是要對學術和專業知識的不斷打磨和促進提高,但是黨校要求老師能夠是在自己的方向積淀好,將學術研究的成果運用到課堂教學當中去。這是因為學習對象的不同造成的,黨校的學員是黨員干部,他們的心理和經驗都十分的豐富,因此在面對這樣一些學員的時候,只有具備了較為成熟的科研學術體系才能夠滿足這樣的學習群體的學習需求。另外除了豐富的學術水平還得有較為扎實的實踐素材。能夠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去,這是對黨校老師的要求,同時也是黨校青年教師應該追求的自身要求。
青年教師在身份轉變中的角色定位不僅需要考慮到自身所面對的具體問題,同時也應當借助黨校所具有的優勢特征,共同完成自我的調適與身份的認同,更快、更好地投入進實際工作中去。
黨校的工作要求年輕教師從實際情況和自我判斷中獲得“認知”理解。這種理解具有主動性,方向性和價值判斷力,是一種高層次的思維活動方式。一方面,通過實際工作理解黨校內部制度安排和工作流程,明確黨校的性質和紀律要求,并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另一方面,這種對工作過程的認識也是一種“自我認知”。正是通過對黨校工作的研究,才能更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工作的不足。從學生角色到黨校教師角色的轉變過程,必須經歷實踐鍛煉,這樣才有利于自我反思,調整心態,發揮其優勢,改善不足。
參考文獻
[1]劉博. 黨校青年教師成長探索[J].黨校之窗,2018(6)
[2]譚偉. 鐵道黨校青年教師成長路徑分析[A].理論學習與探索,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