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菲
【摘要】 ?導學案是學生的學案,老師的教案,具有導教、導學、導練的作用。通過導學,讓學生課前自主做好充分準備,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課堂上,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但是我們在使用“導學案”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時內(nèi)容過多、問題的設計過于簡單或難度太大,都會導致在上課過程中不能很好地做到循序漸進,不能兼顧學生不同層次的需要。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從學習目標、課前導學、課堂導學三方面對語文導學案進行優(yōu)化。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導學案 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9-170-02
2012年至今,我校開展“互動探究課堂”教學已有7個年頭,經(jīng)過7年的探索、研究、實踐,課堂改革已趨向成熟,接著學校提出“削枝強干、核心定位、先學后導、當堂訓練”的指導思想,提出“兩個優(yōu)化”的方案:優(yōu)化導學案和優(yōu)化課堂。優(yōu)化導學案是成功開展“互動探究課堂”教學的開端,是優(yōu)化課堂的前提,一份優(yōu)秀的導學案是優(yōu)秀課堂的必備條件。由此可見,優(yōu)化導學案顯得尤為重要。那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優(yōu)化導學案呢?下面就用一些案例,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以標定教,緊扣學情
導學案是教師為學生課堂學習而設計的,其包含學習目標、課前導學案、課堂導學案、課堂練習四部分。學習目標是導學案設計的引路人,導學案的設計應以目標為依托,教師在設計時應根據(jù)三維目標設計,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符合學生的實際。有了目標,教師才能更好地設計教學內(nèi)容,學生才能在目標的引導,更好地看課文、學課文、懂課文,這為課堂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如在講授《臺階》一文時,執(zhí)教者為提升學生的內(nèi)容概括能力,初步確定的學習目標是:1、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2、掌握小說內(nèi)容概括的解題思路,掌握概括小說內(nèi)容的方法,從而把握父親的人物形象。可授課時發(fā)現(xiàn),初一的學生在小說的內(nèi)容概括方面能力還是有所欠缺,特別是在聚焦概括時,學生根本無話可說。究其原因,教師在設計第二點目標時,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初一的學生對小說這一題材接觸還不多,相關的知識還是比較缺乏。
二、難易適中,合理設計課前導學。
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語文導學案的編寫已初具雛形,特別是課前導學案方面已有一定模式,目的是希望學生通過課前的預習,能自主把握文章要掌握的基礎內(nèi)容,自主挖掘文章更多的內(nèi)涵,為課堂學習打好基礎。可在使用中發(fā)現(xiàn),問題設計大多形式單一,難度偏低,學生的預習停留在淺層次,對文章的內(nèi)容只停留在“看過”的表面,有些同學甚至連課文都沒看,更別提會思考了,這樣的預習是無效的。究其原因,一是學生預習習慣沒有養(yǎng)成,二是教師設計時不敢大膽放手,問題千篇一律,一般包括作者背景簡介、字詞、概況文章內(nèi)容三部分。因本校大多是住宿學生,查閱資料不方便,教師在設計作者背景簡介部分一般直接呈現(xiàn),文章字詞部分學生可以借助工具書完成,而內(nèi)容概括部分,學生只要粗略閱讀找出人物和大概事情即可,故沒有深入探究、思考。
一份優(yōu)秀的課前導學案,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能引導學生在自學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質(zhì)疑問題——解決問題。故此,我們在設計課前導學案時一定要充分備好教材,備好學情,集體備課完后要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精心修改,讓學生意識到不僅要讀原文,而且要思考。關于作者簡介和背景部分,在資料簡介后面可加上相應的練習題,這題目設計要高度概括需要把握的內(nèi)容,難度不要太大,學生閱讀資料后往往就可以提煉答案。在內(nèi)容把握方面,問題設計要難易適中,符合學情。如在《社戲》的課前導學中我們除了布置學生概況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外,還可以把課堂導學中“用四字短語概括本文所寫的幾件事,哪些事詳寫?哪些事略寫?”這個問題提到課前導學中讓學生事先預習。學生領到任務后要認真閱讀課文,并要學會思考提煉答案。學生經(jīng)過閱讀——思考——提煉基本都能回答出來,這不僅增強了學生自學的信心,而且又鍛煉了學生的概括能力,思考能力,讓學生感覺光看書不行,還要思考提煉答案,還要表達。只有充分的預習,課堂上,學生才能更好地融入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全面考慮,精心設計課堂導學案
(一)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新課程標準也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因此,互動探究課堂強調(diào)的師生關系是: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通過“四動”(生動、師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來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人公地位。課堂上要想讓學生“動”起來,教師必須先要設計好課堂導學案,設計適宜學生討論、探究的問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在《河中石獸》一課中,執(zhí)教者設計了兩個問題讓學生討論:1、講學家與老河兵都想到了“石性堅重,沙性松浮”的問題,為什么僧人和講學家都找不到石獸,而老河兵找到了?2、請你用適當?shù)姆绞剑瑸槲覀冎v講老河兵的推斷原理?學生領到任務后,積極參與討論,特別是第二個問題,有的學生使用了作圖的方式為我們講解,有些同學拿道具作解釋,學生熱情高漲,注意力集中,課堂氣氛活躍。
同時我們在教學中還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討論探究,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積極投入,自主學習。在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文章,我們可以讓學生對故事進行模仿或續(xù)寫,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如教授《皇帝的新裝》《核舟記》等文章時,教師可邀請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女媧造人》一文中,教師可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對情節(jié)繼續(xù)進行續(xù)寫,學生有話可說,積極參與,增強了學習興趣。
(二)設計要顯層次
在導學案的使用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部分問題設計沒有層次,有些是按照文章的段落結(jié)構(gòu)順序來分析內(nèi)容,這看似很有邏輯,從文章的開頭到結(jié)尾,可使用起來,你會發(fā)現(xiàn)每一部分都有易或難的問題,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師累,學生也累,并且收效甚微。如把導學案設計具有層次,像階梯式,由易到難,課堂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如在講授《孤獨之旅》一課時,執(zhí)教者問題設計從“整體概括”到“局部概括”再到“聚焦概括”難度由易到難,把握文章內(nèi)容從淺到深,并考察了學生的概括能力,讓學生充分研讀文本的同時初步感知主人公的心路旅程,訓練學生篩選心理變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自主解決問題。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能輕松地掌握文章的內(nèi)容并把握了概括內(nèi)容的方法。
(三)注重方法的引導
貝爾納說:“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fā)揮天賦才能。”理科的特點是有公式、方法可循的,其實文科也有,語文答題雖沒有明確的公式,但有一定的方法,特別是賞析文章語言、人物性格部分,是有一定的答題格式的,因此,在導學案的設計中,教師可作適當?shù)姆椒ㄖ笇В龑W生如何答題。《昆明的雨》是一篇充滿美感和詩意的的散文,故賞析文章語言顯得尤為重要,可對于部分學生來說,賞析語文無從下手,教師在導學案設計時呈現(xiàn)相應的方法,這樣,學生掌握方法以后就能回答出來。還有,在講授說明文和議論文時,在說明方法、議論方法,字詞賞析上都有一定的格式,教師在問題設計時,把方法呈現(xiàn)給學生,這樣學生賞析起來就會得心應手,課堂上,他們就有話可說,積極參與,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又如,教師在講授《驛路梨花》一文時,為了讓學生了解設置懸念的方法,教師設計由課內(nèi)方法的指導,再延伸到課外的閱讀與寫作,學生在課文中學到了方法,并把這方法運用到閱讀與寫作中,整節(jié)課下來,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并順利完成了學習目標。
成功的課堂離不開一份優(yōu)秀的導學案,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應先定好學習目標,再結(jié)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學情,設計適合學生的課前導學案和課堂導學案,設計時更要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問題要顯層次并要注意方法的引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在教學中應不斷探索、實踐、反思,使導學案更加完善,使課堂更加高效,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本文是廣東省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guī)劃小課題(課題編號:GDXKT15819)《初中語文“互動探究課堂”導學案的優(yōu)化與實施研究》研究成果】
[ 參 ?考 ?文 ?獻 ]
[1]盧淑瓊.《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5年第02期.
[2]吳靜.《語文導學案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語文天地[J].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