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綺霞
【摘要】 ?日本著名實業家稻盛和夫的一個觀點:要想度過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能夠碰上自己喜歡的工作這種幾率,恐怕不足幾千分之一、萬分之一。與其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自己已有的工作。筆者想我是幸運的,一直以來,我喜歡著所從事的這個普通而繁瑣的職業,筆者期待用優雅和享受來詮釋班主任這個職位。筆者希望我的班級管理有思想,有靈魂,有力量。一個有理想團結奮進的集體,一套有力量的班級管理模式,一群青春靈動的合伙人,與之同行,必幸福滿滿。
【關鍵詞】 ?班級管理 班主任 智慧
【中圖分類號】 ?G61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9-190-02
班主任工作的辛苦,無需我來一一羅列,但我希望能夠這樣當班主任:每天早上,我從容地進班,聽到的是朗朗的書聲;班級有了問題,班干部不是問我怎么辦?而是拿出解決的方案問我可不可以這樣辦?我無需一天到晚在班,班級一切還是井然有序;我希望我和孩子們同行的日子,可以讓我遇見更好的自己……但很多的時候,我們其實大量的做著類似揠苗助長的事情,漠視孩子們的“內部自然”。 因此做一名智慧的班主任,就必須做一位思考的行者,在實踐的土壤里,在審視自己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反思,不斷深入研究,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直面缺憾可以使自己更加真實,反思缺憾可以使自己更加完善。以下是本人在班主任工作成長道路上的一些拙見,與大家共饗。
一、教育孩子,有時方法比內容更重要
有一位千萬富翁,養了一只非常名貴的狗。富翁非常喜歡這只狗,經常找一些好東西喂他。有一天,他買了一些深海魚油喂這只狗,怕狗不吃,就把狗牽過來,用腿夾著狗頭,讓狗吃魚油。沒想到狗拼命掙扎,把盆子打翻了,魚油流了一地。富翁很生氣,但就在這時他發現,那只得到了自由的狗一邊搖著尾巴,一邊伸出舌頭,很悠閑地舔地上的魚油。這個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很深刻的道理:狗抗拒的不是主人喂他的魚油,而是主人喂他的方式。所以我們今天在教育中遇到的阻力,絕大部分不是給學生的東西不對,而是方式不對。有的老師說:“為什么你們明明知道老師講的道理是對的,是為你們好,而你們偏要和老師對著干?”現在我們明白了,不要怪學生,要反思自己的行為。
我這些年來深刻地認識到,學生不是理智的動物,他們是情感的奴隸。他們很多時候不是依據事情的對錯來做的,而是根據情感和心理狀況來做的。不光孩子,很多成人也這樣。比如家長,道理都懂,一碰到具體情況就控制不住情緒。一開始提醒自己要有耐心,但輔導孩子功課很多遍孩子學不會時就著急了,就罵孩子蠢豬,甚至動手。動手之后很后悔,但第二次又忍不住動手,控制不住自己。所以一個成功的班主任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思考我們的教育方法。在某種程度上,方法比內容更重要。
班主任要能和學生進行心理對話,能很好地溝通。早期做班主任時我缺乏智慧,有一次找一個學生談話,先是劈頭蓋臉罵了他一通,然后再問他問題,請他談自己的想法。但我發現自己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無論我怎么說,這個學生都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我立刻意識到,我犯了錯誤。只能客氣地請他先回去,并在心里對自己說下次談話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一個智慧的班主任要隨機應變,敢于創新,不墨守成規。前段時間我讀到一篇文章,講某所寄宿制初中管理很嚴格,每天早晨跑操,但總有一些學生偷懶。政教處想了一個辦法,把偷懶的學生留在操場上,然后大喇叭廣播尋人啟事——“某班班主任,請到操場領人。”幾乎所有的班主任一聽到廣播,馬上就去操場領學生,生怕廣播叫第二聲,見到學生就劈頭蓋臉罵學生大懶蟲。只有一位班主任坐在辦公室里紋絲不動,等到人都快領光了他才站起身。他拿著幾件大衣到操場,走到那些學生面前,一句批評的話也沒有說,只輕輕一句:“對不起,我來晚了,讓你們受凍了。”然后給這些孩子披上,帶他們回去。過了一段時間,別的班主任還是不停地去領人,而這位老師班里偷懶的學生越來越少。從上述案例,我明白到:教育有時就像一個杠桿,有的老師吃力不討好,費了很大的力氣沒有效果,是因為他的力氣沒有用到點上。而有的老師輕輕用點力就起到很好的效果,是因為他找到了著力點,力臂很長。
二、愛學生,更要讓學生愛你
你在讀大學時,暗戀某個女孩,某天女孩對你回眸一笑,你覺得像在云端,那一天幸福無比。而你走出校園,一個乞丐端著盆子對你笑,你說神經病,笑什么笑?同樣是有人對你笑,為什么你的感覺天差地別?因為笑的人在你心中地位不一樣。我認為要想教育好學生,你先要提高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成為學生敬重的人,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偶像。
我認識一位物理老師,教學能力不是很強,但學生對他評價特別高,不管什么物理題目,學生拿來問他,他一分鐘內給你解答。這不是一般的本領啊,專業超強!學生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如果數學老師每次學生問問題都答不出來,語文老師作文寫不好還有錯別字,英語老師無法用英語和外國人對話,那學生怎么會尊重你?要想讓學生敬佩你,你的專業必須過硬。
一般的老師傳授經驗都是愛學生,我希望在愛學生的基礎上要更進一步——讓學生愛你。當然,學會愛學生,并恰當地表現出來,從而讓學生愛你,是需要智慧的。
我之前曾經中途接手一個班,在初二剛接時,經過細心觀察,發現班里有一股“惡勢力”,李某某受隔壁班一男生的指使,經常躲在班級背后搞惡作劇,有一段時間,班級抽屜經常被人翻亂,水杯丟失,座位有釘子等,并且他非常狡猾,每次出了事總處罰不到他。我思考了一下,覺得對這樣的學生只能智取,不能硬攻。兵法有云:消滅敵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變成自己人。我想如果這個學生聽我的跟我走,那這個班級不就好帶了嗎?我就等待機會。某天這個男生生病了,沒來上學,我感到教育的契機來了。一般的人即使再強悍,在兩個時候也是脆弱的:一是面對自然界的規律,生老病死,你再強有什么用?二是落單時,在一個組織或集體中,你覺得很安全,一旦你一個人孤立出去,就很弱了。現在這個男生生病了,這兩種感受全了。于是我開班會,請學生在紙上寫一些祝福的話,折成飛機、紙鶴等,然后帶班干部去看望他。在他家里,我坐在床前的小板凳上,輕輕撫摸著他的小腦袋,柔聲細語地囑咐他好好休息,功課不用擔心,回頭老師會義務給他補課。他畢竟是一個孩子呀,哪里架得住我這么強烈的攻勢呢?那天,他看我的眼光變得從來沒有過的溫順,原來那種對抗的、挑釁的目光不見了,而是發自內心的感激。后來這個孩子對我非常好,不但當面十分尊重我,而且別的同學背后說我時他也會挺身相護:“高老師你也敢說壞話,這還得了?”一個學生在背后都維護你的榮譽,這是多么幸福啊!
三、知己知彼,教育才能百戰不殆
我每帶一個新班,首先搞清楚班里哪些同學是吃硬的,哪些是吃軟的,哪些軟硬都吃,哪些軟硬都不吃。這些問題搞不清楚,就會犯錯誤。一個學生吃硬的我來軟的,不會有用。一個學生吃軟的我來硬的,會闖大禍。”
現在每當碰到一個“問題學生”,我都會使用一種策略,就像演員拿到一個劇本一樣,我要演繹這個角色。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我要分析他,分析他的家庭背景,分析他的成長經歷,分析他的思維邏輯,試著站到他的角度思考問題。一旦我真的“入戲”了,我就理解他了,甚至,我還會很佩服他:這個孩子真堅強,換了我,也許早就崩潰了!然后我再想:假如我是這個孩子的話,我的老師對我說什么我才會接受,才會改變自己。這樣我就會找到正確的方法。
智慧的班主任教育是鮮活的,有生成有碰撞才會有智慧的火光;智慧的班主任教育是自然的,矯揉造作只會給師生之間帶來隔閡和冷漠。以上就是我對教育智慧的點滴分享,愿我們每一位班主任都能成為一名智慧型的班主任!
[ 參 ?考 ?文 ?獻 ]
[1]李鵬. 班主任工作之拙見[J]. 西藏教育, 2017(6):52-54.[2]張偉. 淺談班主任工作實踐的三點拙見[J]. 黑龍江科學, 2014, 5(3):179-179.
[3]宋芳俠. 疏導結合 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班主任工作之拙見[J]. 陜西教育:行政版, 2008(1):7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