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摘 要:體育鍛煉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個體的身體素質,同時使其在身體素質發展的過程中,建立積極的心理品質。但是,在競技體育訓練活動參與中,學生需要進行大量、高強度的訓練,在超負荷的訓練下,其經常會發生意外,造成身體上的損傷。在長時間難以康復的情況下,其會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久而久之,出現心理問題。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在競技體育訓練中,弄清楚運動損傷有哪些,以此探尋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對策,保證運動員能獲得身心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運動損傷;類型;康復訓練;對策
眾所周知,在競技體育訓練活動參與中,學生需要進行大量、高強度的訓練,如此超負荷的訓練,往往會使運動員產生身體上的損傷,在長期的康復過程中,受心理壓力的影響,出現心理問題,導致其身心發展受限。運動損傷在競技體育訓練活動參與中不可避免的,當出現運動損傷的時候,我們需要采取有效的康復訓練手段,對運動員給予幫助,使其較快地恢復損傷,同時建立積極的心理品質,實現有效發展。那么,到底什么是運動損傷呢?運動損傷有哪些類型呢?我們要如何進行康復訓練呢?這是本文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一、運動損傷的界定
要想探尋應對運動損傷的康復訓練對策,我們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運動損傷,運動損傷有哪些類型,如此才能有針對性地探尋對策。
1.運動損傷的定義
所謂的運動損傷是指在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所造成的各種直接或間接的急慢性損傷。這里的多種因素個人認知、運動項目、訓練強度以及技能戰術等。
2.運動損傷的類型
到目前為止運動損傷還沒有一個確定的標準,根據多樣的運動損傷界定方法,我們可以將其劃分為這樣幾種不同的類型。
根據損傷的病程,我們可以將運動損傷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這兩種類型。
根據損傷的輕重程度,我們可以將運動損傷分為輕度損傷、中度損傷和重度損傷。(其程度劃分是有一定標準的,在此不做過多說明)
根據損傷的組織種類,我們可以將運動損傷分為肌肉健損傷、骨折、關節錯位等。
通過對國內現有的調查研究進行分析我發現,常見的運動損傷一般是小創傷和慢性損傷,重度損傷和記性損傷是較少的。因此,在下文,我將立足小創傷和慢性損傷,就其產生的原因進行具體分析。
二、運動損傷的原因
1.缺乏合理的準備活動
在體育訓練活動開展之前,我們往往會要求學生做好熱身準備工作。但是,受傳統的訓練方式的訓練,我們一般采取跑圈、活動關節的方式。在這樣的機械訓練中,學生對熱身運動不甚重視,導致其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機械應對熱身活動。在訓練之前,其往往機械擺動四肢,導致其機體中的中樞神經系統難以興奮起來,進而影響其他各個系統的活動,導致在訓練中,無法順利地機能靜止狀態順利地過渡到緊張狀態,進而造成運動損傷。
2.運動的激烈對抗
競技體育有一個明確的特征,即技術性,其直接的表現就是進行激烈的對抗。在運動訓練,尤其是比賽活動中,學生們為了贏得勝利,其往往會不惜體力地進行爭奪。以籃球比賽為例,在比賽過程中,兩隊學生為了搶到控球權,其會進行大量的快跑、跳躍等。在不經意的碰撞下,會造成運動損傷。
3.缺乏運動損傷知識
在運動訓練過程中,盡管學生身上出現的運動損傷是不同的,而且,造成其運動損傷的因素也是多樣的,但是對其出現的運動損傷的原因進行細細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有這樣一個共同的原因,即缺乏運動損傷知識。在缺乏運動損傷知識的情況下,當學生出現慢性損傷的時候,其不甚重視,或者不知道自己的損傷程度,由此沒有及時就醫,或者進行簡單的治療,繼續進行訓練。在這樣的情況下,后續的運動訓練,會給其身體帶來不小的壓力,進而導致其受傷的部位損傷加重,由慢性損傷演變為重度損傷。
三、運動損傷康復訓練對策
教師作為體育訓練活動的組織者,其同樣也是康復訓練的實施者。在競技體育訓練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運動損傷,在專業能力的指導下,針對學生所出現的運動損傷及其原因,探索康復訓練對策,借此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訓練活動。
1.加強身體素質訓練
學生作為體育訓練活動的參與主體,其自身的身體素質直接影響著其運動損傷類型。因為競技體育是一項極具對抗性的運動項目,在訓練活動開展中,倘若學生不具備極強的身體素質,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損傷。面對這種情況,我在組織訓練活動的時候,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給予重視,并以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實際情況為基礎,探尋不同的訓練方法。一般情況下,我在循序漸進該原則的指導下,在日常訓練中,對學生進行大腿、小腿、腳踝等訓練,以此逐步提升其關節的靈活性,為其身體素質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2.講解運動損傷知識
運動損傷知識的掌握是學生有效應對、預防運動損傷的基礎。在體育運動訓練活動開展中,我將運動損傷知識的講解滲透到各項目的訓練中,使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理解什么是運動損傷、運動損傷的類型,以及應對運動損傷的對策,從而使其在理論的把握下,能在實踐中進行自我康復訓練。
3.增強易受損部位鍛煉
在體育訓練活動開展中,學生的有些身體部位是極容易受到損傷的,如踝關節。為了避免這些部位發生運動損傷,我在日常教學活動開展中,對其記性積極訓練,以此提升學生這些部位的功能。比如,為了提升學生的踝關節功能,我在日常教學中對其進行跳繩、負重提踵等訓練。同時將這些訓練融入到熱身活動之中,以此在調動學生身體機能的過程中,使其獲得易損傷部位功能的提升。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內容之外,在學生出現運動損傷之后,我還積極地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其建立積極心理,客觀地應對損傷,自主參與康復訓練。
總之,在競技體育訓練活動開展中,我們要重視運動損傷,在弄清楚什么是運動損傷、運動損傷的類型的基礎上,探尋有效的康復訓練對策,如加強身體素質訓練、講解運動損傷知識、增強易受損部位鍛煉等,保證學生獲得身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建云,黃東華,鄭欣,魏鳳閣,商攀.青少年田徑運動員運動損傷及康復訓練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79):59.
[2]張忠林.常見運動部位損傷的解剖學分析及運動康復訓練[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09):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