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文
【摘要】?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素質教育的不斷落實使得教育教學中德育無處不在,而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可以運用大量的優秀美術作品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這是其它學科所不具備的特點,也是其進行德育教育最大的優勢。因此,為了更好地在美術課堂上施以德育教育,就需要美術教師深入挖掘教材中和美術作品中的德育因素,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美術基礎知識能力,還能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培養良好的藝術情操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德育教育 人文情操 價值取向
【中圖分類號】? G633.95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8-052-01
初中美術課作為初中教學的一門基礎課程,不僅能讓初中生學習美術基礎知識,還能培養初中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最終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即使有素質教育的嚴格要求,但受傳統教學觀念長久以來的影響和升學考試對美術不作任何要求,很多初中學校依舊對美術教學不夠重視,學校大多把美術課當做考試課的備用課,披上素質教育的外衣去進行應試教育,實際還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主,學校中的美術教師少之又少,這就導致了初中美術教育和課程要求的目標差距更大。因此學校和教師都必須改變觀念,重視對美術的教學,優化美術課堂,充分發揮美術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在美術的教學活動中情感得到藝術的熏陶,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和道德品質。學校方面自有管理者對其進行大方向的把控,美術課堂的德育教育最基礎的還是要從教師方面來談,基于此,本人就從教師的角度來進一步分析在初中美術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在美術作品的欣賞過程中滲透德育
初中美術課涉及到許多中國歷代極具代表性的美術作品,如青銅器、石雕、秦陵兵馬俑、壁畫、版畫等等。教師可以通過介紹不同時期的作者極其作品來拓寬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對歷史的認識不僅僅只存在于文字中,在美術作品的鑒賞中讓學生了解到魏晉的風韻,隋唐的鼎盛,宋元的神韻,明清的繁榮等等,讓學生在感受這些燦爛的中國文化的同時,心中充滿民族自豪感,在欣賞中自然而然地滲透德育教育。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群星燦爛》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暢談自己所了解的歷史偉人及其事跡,賞析歷史偉人的畫像,使學生懂得如何在創作中體現人物精神風貌,在學習人物畫基本知識的同時,陶冶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七年級上冊《古代藝術與科技結合的啟示》一課中,通過賞析趙州橋、四羊方尊、編鐘、長信宮燈等一系列古代藝術與科技結合的工藝品,帶領學生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厚博大;八年級下冊的《沉雄瑰麗的中國青銅藝術》一課中,通過了解中國青銅器的基本知識和欣賞方法,讓學生感受不同時期的青銅造型與紋飾特點,用鑒賞形式感受青銅器的美,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愛國主義情懷。藝術家們的創作包含了祖國的過去和現在,讓愛國主義精神和深厚的民族認同感在學生心中留下深深地烙印。
二、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
藝術源于生活。在初中美術課堂上,教師要將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相結合,設計豐富有趣的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例如:在欣賞九年級上冊《蒙娜麗莎》這幅作品時,教師就可以事先讓學生用相機捕捉生活中自己所發現的微笑,可以是幼兒玩耍的微笑,人們受到幫助感激的微笑,父母看到孩子聽話懂事欣慰的微笑,老人看到兒孫歸來滿足的微笑等等,在學習時將學生們的作品貼在教室的墻上,分享展示出來,讓課堂充滿微笑和美好。這些笑容真實感人,可以激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在學習的壓力中發現生活的美好,在思想和行為上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學會尊重他人并與人為善。之后教師就可以以“微笑”為出發點,引入“蒙娜麗莎的微笑”,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達·芬奇能夠創作出世界名畫《蒙娜麗莎》?引發學生的討論。隨后教師全面講解《蒙娜麗莎》的創作背景、創作手段、作品思想等系統地講授,向學生介紹達·芬奇的成才經歷,進而引發學生對刻苦勤奮的思索。課堂的最后布置作業,讓學生畫出生活中自己所認為最美的微笑,最終達到德育教育目的。
三、在繪畫技能的訓練中滲透德育教育
中國的繪畫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內涵,影響久遠,不同時期的作品也有其不同的德育因素,在其時代特征的差異中又有著相似之處。例如:八年級上冊《傳神寫照的人物畫》中就展示了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和唐代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在這些早期人物作品中,作品所處的時代不同,但都傳遞出了畫家借助人物形象對人們進行道德教育的思想。因此,在實際的美術課堂中,教師在系統地教授基礎繪畫技能時,可以簡要介紹作品所蘊含的故事,讓學生真情實感地感受到作品的內涵。在訓練學生的繪畫技巧時,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精神,借鑒畫家的創作方法進行創新畫作,給學生自由創作的空間,讓學生在感悟中提高繪畫技巧,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精神境界,感悟美術真正的意義。
結語
綜上所述,美術教學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美術教材中蘊含著各種各樣的情感,教師要在課堂上通過欣賞、實踐和技能這三方面滲透德育教育。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審美取向和健全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道德素質的提高。
[ 參? 考? 文? 獻 ]
[1]孫旭.德育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滲透[A].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四)[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2.
[2]鞏向前.德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教學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16):220-221.
[3]顏珊珊.立德樹人——融德育于初中美術教學的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14(08):124-125.
[4]蔣軍初.初中美術課教學中實施欣賞型德育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09):171.
[5]胡海波.把德育內容融入初中美術教學[J].成才之路,2012(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