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曉婧
摘 ?要:中職教學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教師作為課程改革的組織者、實踐者、實施者,應正確把握中職教育教學的特點和基本規律,科學構建教學能力體系,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關鍵詞:課程改革;教學活動;教學能力
課程改革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中職教育自身發展的要求,中職教學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教師作為課程改革的組織者、實踐者、實施者,應正確把握中職教育教學的特點和基本規律,科學構建教學能力體系,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一、中職教師應具備的教學能力。 教學能力是最能展現現代職業教育思想的部分,是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它強調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有效地組織及參與教育教學活動,以育人為本,促進學生知識、技能、職業素養的協調發展。中職教師除應具備普高教師的基礎教學能力外,還應具備與中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相符合的職業能力與教研能力。 (一)教學的基礎能力 1.專業建設能力 主要體現在:實施校企合作、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能力;根據專業職業崗位(群)的工作崗位,重構課程體系的能力;制訂課程標準的能力;精心設計教學課程、教學方案的能力。 2.課程開發能力 中職教學改革的核心是課程。課程開發能力體現在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職業教育課程的開發能力;根據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要求,對課程教學的內容進行重構,對教材進行合理取舍,合理地組織安排教學內容等。 3.確定教學方法的能力 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是建立在邏輯自洽的原則系統基礎之上的。中職教學方法、教學方式的選擇,應突出學生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訓練這一重點,體現鼓勵個性發展的中職教育的特點。目前,廣泛采用行動導向法、問題導向法、項目導向法、任務驅動式等教學方法。 4.教學組織與實施能力 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直接影響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教師應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與組織管理能力、控制和應變能力,科學組織并實施教學過程。當前,要具備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課程設計及創建教學活動組織模式的能力。 5.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的能力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使以黑板、教材為主要載體的教學方式日顯單一、枯燥。而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參與教學的方式,則能夠用圖、文、聲、像和動態視頻等直觀地把傳統教學模式下難以表述的現象與過程生動而形象地顯現出來,從而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二)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教學能力 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是將專業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教科研、技術服務與生產融為一體,利用先進的教學設施和生產設備,運用多媒體、計算機網絡、實物教具、生產設備等,實現專業理論知識傳授和實踐操作技能訓練的統一。該能力是中職教師實施課程改革的基礎條件,是影響課程改革成效的關鍵要素。教師在教學中應以發展學生實踐能力為核心,通過師生互動來完成“訓練項目”,要將模擬實驗、仿真實訓、企業實戰綜合訓練等實踐性教學環節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鑒于此,中職教師要同時具備深入淺出的理論教學能力與得心應手的實踐教學能力。 (三)課程資源開發能力
“新課程是教師與課程共建的文化。”教師再也不是由專家編寫的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而是懂得反思,善于探究的合作者。對此,教師應不斷學習,完善自我,豐富自己知識。在課堂上要善于聯系自己的體會,調動各種資源,拋磚引玉。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到有可學之處。教師應大膽地對課程進行探究,肯定教材的可挖掘之處,與學生一起共探新知。新課程明確指出: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也將被激活,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大大增加。所以,教師應把書本知識向學生生活、社會生活延伸,讓書本知識在生活中獲得新的生長點和生命,不斷激起學生興趣。這樣的課堂何愁不會緊握在自己手中呢?
(四)教學研究能力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起步較晚,專業建設、課程開發、教學改革、教學方法的創新等都有待于教師的積極探索與實踐。教師參與教學研究活動,不僅有利于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更能使教育教學活動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創新性。 二、中職教師增強教學能力的途徑 (一)把握中職教育教學的特點和規律 建立現代的教學觀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前提條件。樹立適應中職教育的現代教學觀,圍繞實現中職教育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開展深層次的校企合作,實現合作辦學、合作發展,探索具有中職教育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向“雙師型”教師發展 中職的課程開發以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模式開展,實現“學中做、做中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工作過程中的各項要素并獲得“工作過程知識”。鑒于此,教師要同時擁有企業相關實踐經歷、職業教育與學校學習經歷,具備相應的實踐教學能力。
(三)提升信息素養 為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引導學生有效地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和網絡信息資源,中職教師應學會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獲取最新信息,學習新技術、知識,掌握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開發網絡課程、開發仿真課程,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四)積極參加教學課程改革,勇于實踐新的教學方法 教師要積極參與教改活動,探索、實踐新的教學方法,要以就業為導向,從課程改革著手,勇于創新,勇于實踐新理論、新方法,在實踐中提高教學能力。 總之,時代在不斷發展,形勢在不斷變化。新課程的改革正不斷深入到每位教育者心中,走在前沿的教師們應更好地了解它、挑戰它,對自己的教學不斷改進創新。教學能力不是簡單教知識的過程,這更需要教師智慧而又用心地捕捉教學中的“即使生成”,據此調節教學行為,既保護學生的自尊,又使課堂成為學生個性張揚的天空。